分享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心理咨询诊所 2021-10-16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出自《道德经》第十四章,意思是,它起始不明、末端不暗,它延绵不绝,不停变化,不可名状,最终回到无形无名的虚无状态。

曾仕强先生解读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皦”,是光亮;“昧”,是黑暗。其上不光亮,其下不黑暗,意思是说道体是看不清楚的,但是道的现象是很清楚的。我们到处可以看到道的现象,比如人会打喷嚏,会看别人不顺眼,一定有原因,要是去找原因,一定找得到。

绳绳兮不可名。“绳”,就是绳子。道像一根绳子,延伸不断。可是,它又在转来转去,让人搞不清楚它的方向到底是哪里。“不可名”,就是没有办法给它起个名字。

复归于无物。一般人认为,从这里回复原点才叫复,其实不一定。就像我们早上起来,绝对不能算刚开始,因为我们昨天已经起来过了。晚上躺床上去,也绝不是第一次躺,而是又回复躺在床上了。这里“复”的意思,就是反反复复。我想,这就是我们民间相信轮回的一个主要根源。“复归于无物”,说的就是回复到“无”的状态。

傅佩荣先生解读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它外显的部分并不明亮,隐含的部分也不晦暗,绵绵不绝的样子无法为它定名,然后又回归于空无一物。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它外显的部分不明亮,隐含的部分不晦暗,代表“和光同尘”,一切都混在一起,分不清楚。最后是复归于“无物”——空无一物。但是这边说到的“无物”值得留意。说它是“无”,但是万物由它产生;说它是“有”,你又看不到它有任何形状。

绳绳兮不可名,“道”本身完全超越了时间。对人来说,宇宙万物早已存在了,我们今天无法去衡量开始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只能说它是“绳绳兮不可名”,所以它是无名的。

“不可名”三个字是第一章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任何东西你给它定个名字,那不是恒久的名,为什么呢?因为人有理性,有认知,对任何东西取了名字之后就会进行一种价值判断,然后各种复杂的欲望就出现了。

宇宙是从混沌进入到秩序,“宇”是上下四方,“宙”是往古来今。空间和时间的整体,就是宇宙。我们说空间、时间,是因为有“人的认识能力”,才会对空间、时间加以理解。但就“道”本身来说的话,人根本不可能给它取固定的名字。所有的名字都是为了方便,约定俗成,暂时使用,如此而已。

复归于无物。针对万物现在存在的状态,可以说万物是“有”,但是相对于这个“有”,“道”就不是这样的“有”,所以可以说“道是无物”。所谓的“无物”不是说它不存在,而是说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说它不存在,但它有某种很难分辨的形状,很难掌握的形象。所以看到道的时候,只觉得道不可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无物”,是说“道”并非世间任何一物,而不是说道是虚无的。如果道是虚无的话,万物是怎么来的呢?所以这一切来自于道,掌握了道,就掌握了根源。那么对于现在的各种变化就不会让我们觉得困惑了。

南怀瑾先生解读

“其上不皦”,虽在九天之上,也不受皦然光明的特色所染污。“其下不昧”,虽在九地之下,也不受晦昧不明的现象所染污。它说似无关却有关的永远不断不续似地连在一起,“绳绳不可名。你要说它是一个具体物质的东西,它又不是物质,“复归于无物”。

《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