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方好好的

 Sun shine... 2012-01-24

《红楼梦》,是一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千古奇书。书中情态各异的女子中,最为精彩的两朵奇葩,无疑是林黛玉和薛宝钗。

林黛玉、薛宝钗这两个人物,都与贾宝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贾宝玉看来,林黛玉就是:“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是病,娴静时犹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好比弱柳扶风“,寥寥数语,就把林黛玉的美貌清纯以及超然脱俗的气质刻画的淋漓尽致。

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爱情至上、超然物外而又饱读诗书的美丽女子,由于寄人篱下,始终存有黯然神伤的惶惶之感,这样一个能诗会文自然清纯的可人儿,怎能不招来多情任性同样文采飞扬的公子哥贾宝玉的热爱?何况他又有“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的灵犀之感,因此在宝玉和黛玉之间产生了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爱情,并且忠贞不渝,纯真感人。

林黛玉高兴时的对诗、嬉闹和执拗任性,在书中有不少描写,非常天真非常可爱;当她的爱情不能实现时,痛苦感伤侵蚀着风摆杨柳般病弱的她,使人对林黛玉更多的是痛惜和爱怜。她的《葬花吟》就是在万念俱灰中,抒发了一种抑郁不平之气,“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这种清高孤傲,埋葬爱情的倔强行为足可以感天动地。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得宝、黛之间的爱情最终化为泡影,黛玉最终抑郁抱病而死,然而在后世人看来,她无疑是封建社会可悲的牺牲品。

薛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就当时社会情形来看,薛宝钗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影响的人,她严格遵守封建道德规范,她同样会吟诗作赋,知书达理,然而,这样一个与林黛玉同样才气出众,又同样貌美如花的大家闺秀,却不能得到贾宝玉的爱情,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在她的身上,缺少了浪漫纯真,更多的是礼教和正统,她俨然是封建道德的化身。也许在当时的世人看来,薛宝钗太过于完美,她缺少黛玉的耍“小性子”顽皮的秉性,缺少史湘云的放纵泼辣和开放不羁,更少了宝玉的痴迷和偏执。她有对功名利禄的仰慕和追求。她也喜欢宝玉,然而贾宝玉那种放荡不羁爱情至上的浪漫性格,早已从根本上注定他和她不会有好的结果,因此,薛宝钗的一切努力,终归是枉然。

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敢爱敢恨,一个处处逢源,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但都是以悲剧收场,可谓殊途同归。她们正是一怀愁绪,两处神伤的人生两个境界。之所以她们被后人津津乐道,还是归功于《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的久远魅力。

穿越时光隧道,世道几度轮回,我们今天的生活,早已横扫一切封建残余,一个个新的女性敢爱敢恨,好似黛玉的性格,但与她有着不同的归途,这是因为我们处在新社会,而且有健康的体魄和正确的道德操守。而宝钗的“完美”,也不无可取之处,很多女性具有完美人生之意志如宝钗,又有与人沟通的强势,而与宝钗不同的是能够获得爱情的幸福。

还曾记得多年前不知出自何人之手评价《红楼梦》的诗:“杰作红楼传千古,影映封建斥王侯。自古忠臣多逆子,唯有宝黛入神州。”就让这首诗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尾吧。

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敢爱敢恨,一个处处逢源,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但都是以悲剧收场,可谓殊途同归。       《红楼梦》读后感——一怀愁绪,两处神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