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竹筴鱼标签: 日本竹筴鱼
日本竹筴鱼 Trachurus japonicus 俗称竹筴鱼、山鲐鱼、刺公、刺鲅、真鲹、巴拢、瓜仔鱼。硬骨鱼纲、鲈形目、鲹科。系暖温性近海中上层鱼类。体呈纺锤形,稍侧扁,最大体高在背鳍第6棘附近,垂直向下至腹缘。头较大,吻端稍尖。口大,前位,斜裂。下颌稍长于上颌。两颌有细齿。眼大,侧上位;眼间隔隆起,宽小于眼径。鳃孔大。尾柄细,长约为高的2.6倍。背鳍2个,稍分离。第1背鳍基底短,始于胸鳍基部稍后背上,由8根鳍棘组成,起点前有1向前平卧游离短棘,后部2棘最短;第2背鳍基底长,前缘有1棘,鳍条前部长,后部短。胸鳍大,呈镰刀状,尖端伸达臀鳍起点。腹鳍短,位于胸鳍基部下方,有1棘。臀鳍与第2背鳍同形相对,基底稍短,前缘有1棘,起点前具有2游离短棘。尾鳍深叉形。体被小圆鳞,易脱落。有侧线,在第2背鳍起点下方向下弯曲至第9鳍条附近,后部直线延伸到尾鳍基;侧线均被棱鳞,每1棱鳞上均有1向后的锐棘,形成1条锋利的隆起脊。体背部绿色而稍带黄色,腹部银白色。鳃盖骨后上缘有1黑斑。背鳍、臀鳍及腹鳍淡黄色。胸鳍、尾鳍黄色。各鳍边缘黑色。体长一般为20—35厘米。喜栖息于沿岸水与外海水交汇处海区。游泳能力强,性活泼,较贪食,对声音较敏感,喜群游于水面,昼夜垂直移动现象明显。喜弱光,厌强光,黎明、黄昏时多起浮水面,大小潮及平流时起群最多。越冬场在东海中南部外海和钓鱼岛以北水深80—150米水域。春季部分鱼群向西向北生殖洄游,分别进入沿岸水域产卵,产卵后鱼群就近索饵,并逐渐向深水移动。秋季鱼群开始南移,冬季返回越冬场。主要食物为浮游甲壳类、稚鱼、幼鱼。1—2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5—7月。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常用围网渔具捕捞。可鲜食,亦可加工罐头食品或咸干品。肉含组胺酸较高,不新鲜时可分解为组织胺,食后可能引起过敏性中毒反应,造成脸红、头痛、呕吐及口舌麻木等症状。 简介分布本鱼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东海、黄海、韩国、日本、台湾等海域。 深度水深5~10公尺。 特征本鱼沿侧线均有稜鳞,约69~72枚;头长大于体高。弯曲部最高的稜鳞,并不较直走部之最高为高。体色有两类,沿岸出产者,体黄色,体高稍大;外洋出产者体清灰色,体高较小。鳃盖后缘有一黑斑。眼径较吻长为长,头长大于或等于体高。第一背鳍有硬棘8枚;第二背鳍有硬棘1枚、软条30~35枚;臀鳍有硬棘1枚、软条26~30枚。体侧扁,口大而脆弱。体长可达30公分。 生态本鱼栖息于海底礁石上方处,或有涌昇流处,行动敏捷捕食小型虾蟹类,朝夕常出现在海水表面。 经济价值![]() ![]() 介紹這道超級簡單好料理的烤魚,尤其是適合單身上任的某些老頭子,當然也包含營長在內...
![]() 用適量鹽巴(比烹煮時的量稍多)均勻塗抹,不嫌麻煩的話,第二步驟可以拿不再使用的牙刷沾少許米酒、橄欖油,"輕"刷魚身,之後兩側灑上白胡椒、孜然粉,放置10~15分鐘...
![]() 小烤箱要事先預熱,最後以250度烤約10分鐘即可....
![]() 在冷冷的冬夜,喝點老酒,吃著烤魚,身子不自覺地暖和了起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