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历代春节的诗歌精选集萃

 *晚 秋* 2012-01-26

关于历代春节的诗歌精选集萃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历代诗人着力描写的重要内容。在这些诗章中,有记录各种传统习俗的,有抒发个人情怀的,有描写喜庆气象的,可谓五彩纷呈。

  腊月廿五日,人们开始打扫卫生,以迎新春。清代诗人写道:“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

  年末岁尾,百姓希望来年五谷丰登,有“祭灶”风俗。晚清诗人罗昭隐这样描述:“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除夕守岁,一家人开怀畅饮,团圆取乐,共祝新年。宋代席振起在《守岁》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说到有关于春节的诗句,不得不提到宋代描写春节喜庆气氛者,王安石可算写到极致,他的《元日》,诗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元日》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更有文人志士借春节抒发情怀,留下不少上乘之作。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在狱中度过春节,他慷慨高歌:“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清代林则徐流放新疆,时刻心系禁锢。1842年除夕他在伊犁过除夕,当夜心潮起伏,难以入眠,赋诗道:“流光代谢岁应除,无亦无心判莞枯。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新幡彩胜为争奋,晚节冰柯也不孤。正是中原薪瞻日,谁能高枕醉屠苏。”意境豪雄悲壮,读来令人振奋。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留下不少的春节赋诗。董必武的“举杯互敬屠苏酒,席散分赏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遥祝延安景物华”;林伯渠的“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若狂。正是今年风景好,千红万紫报春光”,写得有声有色,无疑是对祖国的美好礼赞。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来。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描写春节的诗句也是数不胜数,其中更是不乏瑰宝,成为千古传唱的佳作,流传至今。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有关春节的诗句。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   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   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   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除  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  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除   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春节贴春联和门神的传说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秦叔宝和尉迟恭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