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潮带雨 【赏析】

 聽雨軒sjh 2012-01-28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目录:
     一、全诗介绍:
     二、全诗赏析:
     三、唐代韦应物与《滁州西涧》:
     四、关于描写春潮带雨的诗句
     五、相关阅读关于描写“野渡无人舟自横”

 
一、全诗介绍: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也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当时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省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亦称上马河。诗中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抒怀,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诗的前两句,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最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了,岸上繁茂的树丛中黄莺的鸣叫声,也在诗人静谥的心田里荡起了层层微澜。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我最喜爱滁州西涧旁自生自长的萋萋野草了,是那样幽静而又富有生机;岸上有黄鹂鸟儿在茂密的深林里鸣叫着,是那样优美动听。
  
  诗的后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晚潮加上淅淅沥沥的春雨,河面水势更急。本来就荒凉冷漠的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回家歇息了吧,只见空空的渡船独自停泊在那里。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春天傍晚一阵春雨袭來,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杳无人踪,只有一只小船儿空自横在河边上。
  
  注释:
  ①滁州西涧:滁州,即今安徽滁县;西涧,滁州城西郊,又称上马河。
  ②独怜:喜欢,偏爱。
  ③深树:枝叶繁茂的树。
  ④野渡:郊外荒野边上的渡口。

二、全诗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此篇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令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三、唐代韦应物与《滁州西涧》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被历代公推为山水诗的名篇。然而,围绕诗的内容有无寄托,寄托何意,以及诗中“西涧”确切的地理位置,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意在讽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有人认为“西涧”已非存在,被淹没于滁州城西水库(西涧湖)的水底。带着这些疑问,近年来笔者和山友还有热爱滁州山水的文人、研究工作者,多次沿西涧水系作了一番实地踏勘,试图透过重重迷雾和滚滚尘烟,一睹历史的真实面目,解开读者心中的谜团。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意思: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郁郁寡欢中出任滁州刺史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唐诗则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在这样一个文化繁荣、创作活跃的历史阶段,产生了许多有着重大影响的诗人,韦应物当属其中杰出的一位。韦应物,生于公元737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人。杜陵在今西安东南,是当时世家大族的居住地。15岁因“族荫”(祖上功德)任三卫郎(玄宗皇帝的侍卫),后又做过高陵县尉。安史乱后,入太学读书。27岁起历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户县、栎阳县令,尚书比部员外郎,46岁到54岁先后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直至公元791年病卒于苏州刺史任上。这短暂的54年生涯,正值大唐帝国经受“安史之乱”(公元755年)的重创,整个国家由盛而衰。随着时局的动荡,少年得志的他逐渐体味到人生的艰辛。在韦应物40岁那年,家庭突发变故,36岁的妻子元苹病逝,抛下一双女儿和一个襁褓中的男孩韦庆复(玉斧)。元苹是鲜卑族魏昭成皇帝之后,16岁嫁与韦应物,“动之礼则,柔嘉端懿;顺以为妇,孝于奉亲”,夫妻情深意笃。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韦应物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为此一筹莫展,郁郁寡欢。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尚未从丧妻之痛的阴影中走出的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暮春离开长安,经洛阳,舟行洛水至巩县入黄河东下,秋天抵达滁州任所。实际上,此时的唐王朝已经元气大伤,整个行政系统的运行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唐德宗从建中元年即位以来,朝政每况愈下,内外交困:国库空虚,赋税滥征,军阀割据,民生凋敝。韦应物此次滁州赴任,虽是荣升,可是面对整个颓败的政治局面,心中却充满焦虑和矛盾。

    触景生情创作《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并非确指某一地理位置,而是泛指滁城西郊的水涧。它的源头系由关山南麓与琅琊山北麓的山水交汇而成,上游名为石濑涧,古滁州十二景之一“石濑飞琼”盖源于此;下游俗称上马河,注入滁城上水关,绵延20余公里。1958年,为解决滁城居民饮用水源,在城西修建水库,此后,西涧水系近二分之一淹没于水库之中,滁人眼皮底下的西涧似乎消失了。但是,令笔者欣喜的是,在石濑涧沿途的实地踏勘中,笔者发现西涧上游依然保存旧时原貌,水涧渐窄,一直延伸至花山境内。现在,在石濑涧上相隔三里仍然矗立有两座明代古桥,一座名为官庄桥,一座横跨清流关至滁州古驿道,名为赤湖铺桥。双桥历经沧桑,桥身斑驳,保存完好。每当春汛来临,上游来水湍急,河面变宽,当地自然呈现韦诗笔下西涧诗意。

    唐德宗兴元初年(公元784年),即韦应物滁州任上的第二年春天,韦应物在西郊徒步查访民情时,偶然被横亘于眼前的西涧景色深深吸引:薄暮时分,河岸芳草萋萋,枝头黄莺飞鸣,恰逢急雨过后,水势汹涌,渡口连船夫也不见了,渡船空泊,无人问津。这一幕场景触动了韦应物敏感的内心世界。其一,头年10月,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改年号应天,德宗皇帝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的6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作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到滁州,这使他的内心忐忑不安;其二,同一时期,他在诗句“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高陵书信寄三原卢少府》)多次流露辞官归隐的念头,但是当他看到治下尚有百姓在逃难,念及朝廷和亲友对自己寄予的厚望,他又为矛盾的内心深感惭愧,断然不能一走了之。眼前水急舟横,联想国家及个人命运,他深感前途迷茫。大凡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景物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所谓“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从这一点上说,韦应物在创作《滁州西涧》时当属触景生情,有所寄托。滁州任后,韦又相继担任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从三品),随着官阶一路擢升,任职条件和环境亦有改善。由此看来,认为《西涧》一诗意在讽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不免牵强附会,比起稍前时期仕途失意的李白和稍后时期的刘禹锡、柳宗元,韦应物的政治命运要平坦得多了。

    《滁州西涧》与滁州结缘

    韦应物近乎40年的为官履历深得口碑。他体恤民情,关心民瘼,正直清廉,史家誉之“有惠政”;其生前好友诗人丘丹为他撰写墓志铭称赞他“贵而能贫”。同时,他还极富人情味,平生十分珍视爱情、亲情、友情,在他留给后人的一部《韦苏州集》中,除了吟咏田园风物、时政民情题材占据较大篇幅,也不乏大量的写给妻子、兄弟、朋友、同僚的诗歌,其中收录悼念亡妻的诗即有《伤逝》等19首,寄诸弟的诗近20首。正是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即景拈来,就事写出,令人读来蕴含深厚,情意悠长。

    公元791年,一代杰出诗人韦应物病逝于苏州官舍,年仅54岁,当时的场面是“池雁随丧,州人罢市”。他的小女儿闻听噩耗,无法承受离散之苦,“因父之丧,同月而逝”。凄惨之景,卒不忍睹。

    有道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后世学者对韦诗推崇备至,白居易、苏东坡、范仲淹、朱熹、宋廉、沈德潜诸家分别从思想性、艺术性等不同方面给予较高评价。苏东坡说:“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纎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一首《滁州西涧》让原本普通的水涧流淌着诗韵,一首《滁州西涧》更让古老的滁州声名远播,激荡春潮。滁州西涧与韦应物的不解之缘,令无数后来者着迷和神往。

                                 《滁州西涧》

                         涧水逶迤隐上游,舟横野渡亮吟眸。

                         烟波舞练偎雄隘,石濑飞琼誉古州。

                         相唤黄鹂穿柳影,独怜幽草慰乡愁。

                         滔滔直欲催前浪,端赖新潮汇巨流。

    走近赤湖铺,东望琅琊巍峨,西眺关山绵亘赤湖铺桥系明代建筑,是古京道上的重要津梁,一拱成形,双层砖拱,青石条铺面,跨度10米,全长60米,高18米,其势壮观。桥下水流上游乃古“滁州十二景”之“石濑飞琼”所在,桥侧原有飞泉胜概亭,可惜早已了无踪影。赤湖铺属于南北朝时的赤湖县治所在,后魏曾在此设立赤湖县,后废弃。城址呈长方形,长约300米,今已为村庄和农田所占,原貌无存。因京道穿村而过,赤湖铺后来演变为一个小集镇,建国前夕,尚定期逢集。随着滁定公路的开通,赤湖铺彻底冷寂了,唯有赤湖铺大桥和一口立于村外田头的古井依稀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四、关于描写春潮带雨的诗句

  作者: 陈允平

《西平乐慢/西平乐》

    泛梗飘萍,入山登陆,迢递雾迥烟赊。漠漠蒹葭,依依杨柳,天涯总是愁遮。叹寂寞尘埃满眼,梦逐孤云缥缈,春潮带雨,鸥迎远溆,雁别平沙。寒食梨花素约,肠断处,对景暗伤嗟。晚钟烟寺,晨鸡月店,征褐萧疏,破帽敧斜。忆几度、微吟马上,长啸舟中,惯踏新丰巷陌,旧酒犹香,憔悴东风自岁华。重忆少年,樱桃渐熟,松粉初黄,短楫欢呼,日日江南,烟村八九人家。

  作者: 张炎

《瑶台聚八仙/新雁过妆楼》

    带雨春潮。人不渡、沙外晓色迨遥。自横深静,谁见隔柳停桡。知我知鱼未是乐,转篷闲趁白鸥招。任风飘。夜来酒醒,何处江皋。泛宅浮家更好,度菰蒲影里,濯足吹箫。坐阅千帆,空竞万里波涛。他年五湖访隐,第一是吴淞第四桥。玄真子、共游烟水,人月俱高。

 

  作者: 陆游

《雨中泊舟萧山县驿》

端居无策散闲愁,聊作人间汗漫游。

晚笛随风来倦枕,春潮带雨送孤舟。

店家菰饭香初熟,市担蓴丝滑欲流。

自笑劳生成底事,黄尘陌上雪蒙头。

 

  作者: 周弼

《甫里观》

天随清调何人继,幸有荒村故宅存。

橘上蠹虫应屡变,草间眠鸭尚能言。

池亭暮雪兼风起,篱落春潮带雨浑。

人啖菊苗终竟别,屠沽犹自不登门。

 

  作者: 张宁

《送史明古过访还吴江》

一灯新火映邻扉,话尽残更未解衣。

元亮老嗟芜业改,无功生怯醉乡非。

天孤远雁和云断,风急春潮带雨飞。

暂尔相逢便相别,只应清梦送君归。

 
 五、相关阅读关于描写“野渡无人舟自横”

    宋代宰相寇準在进士及第,初知巴东县(今湖北巴东县西北)时,登高楼眺望也作了一首五言律诗

 

《春日登楼怀归》: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诗的前三联写春日登楼见闻,尾联由见闻而怀归。清人何文煥曾评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橫”此联,说寇準登楼看见相仿景色时,很自然地受到《滁州西涧》诗的触发,便随手点化了韦句,而意境却比韦诗来得更加丰厚。

 

    宋代词人廖世美的词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搂》: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微登览最关情,

               绝妙夸能。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

               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

               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这是一首登楼怀远之词。紫微两句咏古,说杜牧曾登临此楼,写下绝妙诗篇。又化用杜牧诗句,将相思迟暮之情道出。下阕开头催促年光迟暮点染,旧来流水句沉痛,断肠句凄凉。晚霁转折,波声带雨又变化用韦应物诗句而出新。后三句写三景,烘托了离愁别绪。

    “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确也写出了与韦应物同样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还很有趣的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明代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对这一现象也有一段颇精彩地描述:

   (孔明“借”得东风后,即乘赵子龙前来接应的船返夏口。周瑜急唤帐前护军校尉丁奉、徐盛二将各带一百人,分水陆两路追杀孔明。)

    徐盛教拽起满帆,抢风而驶。遥望前船不远,徐盛在船头高声大叫:“军师休去!都督有请。”只见孔明立于船尾大笑曰:“上复都督:好好用兵,诸葛亮暂回夏?,异日再容相见。”徐盛曰:“请暂少住,有紧话说。”孔明曰:“吾己料定都督不能容我,必来加害,预先教赵子龙来相接。将军不必追赶。”徐盛见前船无蓬,只顧赶去。看看至近,赵云拈弓搭箭,立于船尾大叫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奉令特来接军师。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教你知我手段!”言讫,箭到处,射断徐盛船上篷索。那篷堕落下水,其船便横。赵云却教自己船上拽起满帆,乘顺风而去,其船如飞,追之不及。

    箭到处,那篷堕落下水,其船便横。这段话明确指出了,在湍急的河流中,帆落下、失去风力推动而不能行驶的船,只好横在河中这一自然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