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 可延缓巴金森氏症

 万木 2012-01-30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 可延缓巴金森氏症
核心提示:
  巴金森氏症患者跟老化有关,病情常跟着时间而出现恶化的情形。大林慈济医院中医科医师阮膺旭表示,这种病在传统中医可称为「颤振症」(颤振、振掉、振摇),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巴金森氏症患者跟老化有关,病情常跟着时间而出现恶化的情形。大林慈济医院中医科医师阮膺旭表示,这种病在传统中医可称为「颤振症」(颤振、振掉、振摇),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阮医师指出,中医认为,当人的年纪到了四十岁之后,体力渐衰,肾精逐渐衰减,也就是身体的脏器功能逐渐衰弱,其中尤以肝肾亏虚为主。而肾精亏虚,脑髓即失所养,筋脉失濡就很容易导致拘急痉挛、震颤抖动等症状,同时病程一久将会使人的经脉阻滞不畅、气血不行,进而出现活动障碍。
  现代医学则认为,巴金森氏症为位于头脑里的黑质核内,含多巴胺的脑细胞大量死亡所引起,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颤抖,譬如手脚不自主抖动、肌肉僵硬(如面具脸)、行动缓慢及平衡失调等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巴金森氏症是一种慢性且持续进行性的退化疾病,随着年龄增加,症状会与日加重,引起的原因包括药物、脑部退化等。由于不少中外名人也都罹患巴金森氏症,所以这种疾病就逐渐地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
  阮膺旭表示,在内科治疗方面,西医主要以多巴胺药物的替代疗法为主,但时间一久,药物剂量会慢慢增加,且药效越来越差,症状就越难控制,中医治疗则以针灸和药物配合,可辅助治疗并延缓病程进展。
  除此之外,阮医师指出,病患在服药后,常出现一些副作用,例如记忆力减退、幻觉等症状,外科方面则以手术治疗为主,譬如深脑部刺激术(DBS),虽然效果很好,但目前费用昂贵且健保不给付。若能采中西医辅助治疗,除了可降低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外,更可以提高巴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
  阮医师进一步指出,中药治疗多以平肝熄风和补益肝肾的药物为主,常见使用的药方有柴胡龙骨牡蛎汤、天麻钩藤散、人参养荣汤、八味地黄丸等。
  针灸疗法则采头皮针加四肢体针为主,例如头部足运感区、百会、四神聪、曲池、太冲、合谷等穴位。若合谷加太冲具有熄风止颤、行气止痛的效果,并可采取针上灸更有升阳举陷的效果。
  临床上会建议经过神经内科专科医师诊断后,主要以多巴胺药物为主,另外搭配中药和针灸治疗,可以延缓病程进展。在日常保健方面,除要有足够的营养外,还可补充山药、白术等健脾药物,也可补充蔬菜以便促进大便顺畅。另外,养成每日活动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包括散步、太极、体操、气功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