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乳腺癌要“扶正祛邪”

 sxxzwd 2012-02-04

        1938年3月生于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龙华医院首席主任医师,终身教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医外科、乳腺科顾问,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中医外科学术带头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外、妇、儿、五官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医外科学会主任、上海市中医乳腺病临床医疗协作中心主任委员、中华中医学会中医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全国疮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唐汉钧

  作为中医外科名家顾伯华教授的学术传人,唐汉钧从师学习三十多年,继承了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顾氏外科”的精华,擅长治疗中医外科诸疾。唐汉钧的很多病人都是乳腺癌术后患者,他认为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治疗之总则。

  身体周刊记者 肖蓓 

  两年前,一名78岁老人入川旅游时突发食道破裂,胃内容物涌入胸腔造成感染,老人在四川当地医院手术后,胸腹部留下三个创口始终没有收口,形成一个Y形窦瘘。回到上海治疗时,唐汉钧就用“祛腐”中药灌注进窦道里,结果这个复杂的窦瘘终于收口。

  作为龙华医院终身教授,唐汉钧早年从师中医外科名家顾伯华教授学习30多年,继承了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顾氏外科”的精华,擅长治疗中医外科诸疾,尤其对疮疡、乳腺病、甲状腺病、淋巴结肿、甲状腺癌、乳癌、胃肠癌术后、放化疗不良反应调治,以及外科疑难杂症均有独特经验。

  承接岐黄薪火的同时,唐汉钧还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他崇尚“治病必求其本”,“治外必本诸内”的学术思想,主张外病内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重视调整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的平衡。 

  从医50年,唐汉钧不仅因为医术高超而闻名,还有一个“劳模医生”的称号。“为病人服务要尽心尽力尽责,把病人当作自家人。我的成绩来自于导师的指引、团队的支持、病人的信诚,我要感恩社会、感恩组织,我还要感谢病人。在一线工作中,病人祈求的眼光促使我对工作精益求精,鼓励我进一步克服困难,病人也是我的老师。”这位74岁的名老中医说。

  

  扶正祛邪治乳腺癌

  来找唐汉钧看病的很多都是饱受乳腺疾病困扰的女性,其中不少都是乳腺癌术后患者。

  乳腺癌,中国传统医学称为“乳岩”,其发病率已列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唐汉钧对于乳腺、胃肠癌等肿瘤术后调治及抗复发转移,主张用扶正祛邪法治疗。其相关研究“乳移平防治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临床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007年),获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2008年)。

  他认为,中医药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乳腺癌术后、放化疗期间(或后)具有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增强放化疗效果,降低放化疗毒副作用,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作用。

  唐汉钧首先提出乳腺癌的辨证古今有异,古代忌开刀,而重视“以毒攻毒”之法;现代主张乳癌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重视乳腺癌手术后之辨证治疗,所以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治疗之总则。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唐汉钧认为乳癌患者因正虚而引邪致病,经手术创伤气血受损,正气更是受挫,更兼放化疗毒素对脏腑的损害,有的是肝脾受损,有的是心肾受损,更有的是肺肾阴伤,放化疗对残余癌细胞杀伤的同时,正气亦受损严重,故而乳癌术后辨证之本,整体属虚是其基本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还存在着邪滞。侵袭或滞留于血液之中、蛰伏于脏腑之中癌细胞及毒素,是邪滞之一;术后放化疗,其药毒续扰为邪滞之二;病者体内代谢不断产生湿热浊痰、淤蕴胶结为毒,为邪滞之三,故而“邪滞”亦是乳癌术后辨证之本。

  “正虚、邪滞”均是本,缺一不可的。根据《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血虚损,诸邪辐湊”的理论,唐汉钧提出乳腺癌术后“虚占七八,实仅二三”的学术观点,并用益气健脾、补养肝肾以扶正,祛淤化浊、清热解毒以祛邪。

  唐汉钧强调乳癌术后的辨证施治还应体现出分阶段、按时序、四时变化的治疗特点。在术后初始,术后化疗,术后放疗,术后、放化疗后平稳等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均以扶正祛邪为大法。

  粉刺性乳痈内外治

  “文革”结束后,唐汉钧就跟随老师顾伯华和师兄陆德铭对浆细胞性乳腺炎开展研究,至今已逾30年,其研究获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甲级奖。

  粉刺性乳痈相当于西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乳腺炎症性疾病。患者的临床上常以乳房内迅速增大的质地较硬肿块为第一症状就诊,因此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八十年代常被误诊为乳腺癌、乳腺结核等,导致不必要的乳房根治术。

  唐汉钧认为,此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展缓慢,病程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常分溢液期、肿块期、脓肿期、瘘管期。在病的成因上,他认为乳头凹陷导管狭窄,导管排泄不畅是此病由溢液期发展到肿块期的重要因素;导管内类脂质分泌物及其分解产物的积聚和溢出所引发的导管扩张、管壁及导管周围组织的化学性炎症和生物代谢、免疫抗原反应是发生的主要原因。

  唐汉钧认为,中医中药对粉刺性乳痈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尤其对复杂病例具有优势,应辨证、辨期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未溃重内治,已溃重外治。

  其中,外治采用中医手术并组合祛腐、拖线、灌注、敷贴、垫棉、生肌诸法综合进行,有创伤小、痛苦轻、复发少等优点。

  内治,则从肝脾入手。肝主疏泄,肝经乳络排泄顺畅,分泌物不再内积;脾气健运,饮食入胃,运化充分,大部化为水谷精微正常疏布全身,津沫痰涎不过度产生,乳络中的分泌物也随之减少。

  近年来,由于内分泌失调,乳腺增生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中医称之为乳癖,历代多从肝郁气滞辨证。上世纪50年代,顾伯华老中医根据多年经验,提出了冲任失调在此病致病中的重要性,取得良效。

  唐汉钧在此基础上,从肝、脾、肾三脏与冲任两脉入手,除选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调摄冲任诸法外,还擅用健脾化痰、补益肝肾法治疗本病。其相关研究,分别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1995年)、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成果奖(1996年)。

  

  甲状腺炎不宜过劳

  甲状腺疾病也是妇女多发的内分泌疾病,对此唐汉钧从病因入手辨证施治。

  传统中医学认为甲状腺疾病,多为肝郁气滞,或饮食水土失宜所致。唐汉钧认为,除以上因素外,尚与工作紧张、长期操劳、身体透支等导致体虚风湿邪浊外袭等有关。治疗采用疏风清热、清化邪浊治标,采用益气健脾、补养肝肾以治其本。

  近年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发病率上升。此病也被称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清内存在甲状腺自身抗体和甲状腺内淋巴细胞浸润而致甲状腺的慢性反复损害为特征。

        随着流行病学在此病的深入研究,医学界已经发现此病在发达国家高居女性甲状腺疾病之首,碘的摄入过多在发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汉钧指出此病病机为正虚邪恋。患者发病前多有劳倦思虑而易为外邪感染的病史,如工作紧张,经常加班,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容易感冒,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等。

        过劳则伤肝肾,思虑过度则伤脾,脾失健运则气血乏源易亏虚,正气虚损则外邪易侵,风温邪浊侵入少阳瘿处,邪浊留恋则临床变证百出。

        在此辨证基础上,当拟疏风清热、消肿散结以清外邪,益气健脾、补益肝肾以调病之本源,故提出“扶正清瘿”为治疗此病的治则。

    

治溃疡需补虚

        唐汉钧不仅精于妇女多发疾病,对于外科诸疾皆有见解,尤其擅长治疗各种慢性顽固性窦道、疮疡。

        20世纪中叶,急性疮疡较多,创面的脓腐清除后创口很快愈合,中医外科归纳为“祛腐生肌”。到了20世纪末,急性疮疡逐渐减少,而慢性、难愈性的溃疡增多,如静脉曲张性的小腿溃疡、动脉闭塞性的坏疽、糖尿病足溃疡(俗称“老烂脚”),还有放射性、化疗性、手术、疮疡性溃疡等。

        唐汉钧从临床发现这些溃疡在脓腐清除后创面仍难愈合,关键在于疮周“淤滞”和患者体质“虚”。于是他在国内首先提出“祛淤生新”,“补虚生新”的学术观点,为中医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

        唐汉钧解释说,“难愈性溃疡的病理机制应归纳为早期腐、中期淤、后期虚,治疗方法应该是'祛腐-祛淤-补虚’,久病必虚,在去腐收口、清热解毒、活血祛淤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补虚。”

        唐汉钧研制的“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在临床中取得了满意疗效,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了祛瘀、补虚法促进创面愈合、缩小或减少瘢痕的机制。

    

师承“顾氏外科”

        “从医50余年,前20年总结顾老学术经验,后30年在继承老一辈的基础上发展与创新。”谈及自己的从医生涯,唐汉钧如是总结。

        1963年,唐汉钧从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龙华医院,师从中医外科名家顾伯华教授,30余年随师侍诊,深得师传。他先后整理发表有关顾老经验论文10余篇,其研究成果获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奖甲级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回忆恩师,唐汉钧说,“顾老一心为公,提携后辈,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刚从上海中医学院毕业,顾老将我从曙光医院的分配名额中调到龙华医院,而没有将顾老的长子调来,足见顾老处事并不从私心出发,而总以事业为重。”

        上世纪60年代,龙华医院名家云集,唐汉钧求益多师,兼顾中西,博采众家之长,他跟随黄文东、丁济民、徐仲才、刘海仙、徐嵩年、胡建华、石筱山、石幼山内妇儿伤诸前辈抄方学习,又去华山医院皮肤科进修,并跟随姜春华先生抄方查房,瑞金医院学习进修皮肤科、普外科、肛肠科,形成“内科功底深厚,外科诸法精通”的临证特点。

        临床上常遇到几个疾病集于一身的病患,唐汉钧基于多元的相关学科知识诊疗,帮助病人解除病患。

        有一次,一位70岁上下的病人,因下肢怕冷、麻木,步履不便就诊,唐汉钧问及病史乃知,患者有脑梗史2次,心梗做支架2次(共5个),有糖尿病史10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血脂高的病史,还有腰椎肥大增生等,所以这位病人的步履不便与糖尿病、脑梗、动脉硬化、腰椎肥大等均有关联,需要综合的辨病与辨证,经唐汉钧治疗3个月,病情大有好转。

        随着医术的不断提高,前来求诊的人越来越多。唐汉钧总是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有病人办住院时钱未带足,他会主动为病人做经济担保,有远道而来的病人来晚了,挂不上专家号,他总会同意加号,加不了的,就让其挂普通门诊号。凡是危重病人抢救性治疗,他总会亲临现场观察指导,直到病人脱离危险。

        即使妻子重病住院期间,唐汉钧仍然坚守在医疗第一线。他说,“妻子在病房有医生护士关心,我放心,而我也不能放下病房里的危重病人!”

        而面对病人送来的“红包”,他首先婉言谢绝,有时拗不过病人时就交给院部,由医院出面交还给病人,近年来就退还了数万元红包及礼品。

        临床疾病复杂多变,临床治疗不可能一帆风顺。曾有一位身患“浆细胞乳腺炎”的年轻女子,已反复手术了三次,但还是有再发现象。唐汉钧除了给病人做思想工作外,还给她的先生做,最后甚至让病人家属进手术室,了解手术过程及创面复杂的情况,终于使病人及家属树立了信心,坚持接受治疗,最后终于治愈。

        唐汉钧说,“当治疗受到挫折时,就要考验你是否把病人当亲人当朋友,是否尽力尽责尽心了。此时医生更须调整心态,总结经验教训,修正治疗方案或将原有治疗方案坚持进行到底。”

        现在,作为龙华医院中医外科的学术顾问,唐汉钧虽在行政上退居二线,但在学术业务上仍坚守在第一线。除病房疑难病例会诊及每周门诊四次外,碰到节假日,他还主动请缨,“我家就在医院对面,值班医生遇到紧急情况,直接叫我。” 

 验方

  主治: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功能:益气健脾,补益肝肾,疏肝清热,解毒消肿以消瘿,诸药合用,共奏扶正清瘿之功。

  配方:生黄芪、党参、白术、黄精、山萸肉、白芍、茯苓、红枣、柴胡、浙贝母、夏枯草、黄芩、板蓝根、玄参、白花蛇舌草等。

 
乳房结块可能随情绪变化忽有忽无
        身体周刊:近年来,由于内分泌失调,乳腺增生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其发病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疗?乳腺增生病会发展成乳腺癌吗?

  唐汉钧:乳腺增生病之本应是肝、脾、肾与冲任。乳腺增生病患者年龄跨度大,发现肝郁、脾虚的多见于青、中年妇女;肝肾不足、冲任不调的多见于中年、中年后妇女。临床上将乳腺增生病分成三型施治:

  肝郁气滞型。“百病皆生于气”。现代女性要承担家庭生活及工作两方面的压力,使人精神紧张,心烦易怒,有所愿不得志者,常积想在心,忧郁伤肝,肝气滞而乳络失其通畅,气机阻滞,凝结成块,不通则痛,故每遇情绪不适则倍感不舒。气为无形,乳房结块亦随情绪变化忽有忽无。

  此类患者归属于肝郁气滞型,应从肝入手辨治,治则以疏肝理气为主,方选小柴胡汤、逍遥散加减,常选用柴胡、香附、郁金、八月扎、海藻、象贝、陈皮、姜半夏等。

  脾虚痰结型。对于工作生活压力大,长期透支,容易疲劳的肝郁克脾、脾虚生痰、痰淤互结,留滞乳络的,苔腻纳呆患者,归属于脾虚痰结型。治疗应从脾入手,治则以健脾化痰为主,方选香砂六君汤、参苓白术散加减,常选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黄精、红枣、苏梗、生甘草等。

  冲任失调与肝肾不足型。肝肾精血充足,则冲任二脉充盛,乳房胞宫得养。对于月经不调,经前乳胀结块加重,腰酸疼或经临少腹坠疼,情绪不适者,当属冲任失调、肝肾不足型。治疗应从调摄冲任、补益肝肾入手,方选四物汤、二仙汤加减,常选用鹿角片、肉苁蓉、仙灵脾、巴戟肉、山茱萸、当归、赤白芍等,疏肝活血选用香附、川芎、丹参、莪术等。如有舌红伤阴液可选用二至丸、六味地黄汤加减。临床常出现肝脾肾三者混合的类型,就需三法共进,在辨证运作中,治肝、治脾、治肾(冲任)互有侧重,就会变化出多种治方,以应对临床之复杂多变。

  研究发现,重度不典型增生、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上皮的汗腺化生、囊性增生等确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称之为癌前病变。因此,临床上由这一类乳腺增生恶变为乳腺癌的约占2%~3%。

  那些一般性的乳腺增生病,可以认为与乳腺癌的关系不大,乳腺增生经中医中药治疗可治愈或减轻,或稳定一个时期,所以对大多数患乳腺增生病人只要定期检查(3-6个月),适度的中医药治疗,不需惧怕的。

  

  身体周刊:现在正是冬令进补的时节,中医外科疾病如何进补?

  唐汉钧:中医自古就认为,外科病症,“其本在内,其标在外”,故治疗必须从内里治疗为主,兼顾外表。

  从现代医学的说法,外科病变的发生,均与机体整体免疫力低下,抗御外环境的变化能力削弱,杀灭或抑制细菌和病毒的能力减弱有关。尤其是重病后、手术后、癌肿化疗、放疗后,机体的自身免疫力受到破坏,气血受损,脏腑、阴阳失衡,更需要及时调治,故中医外科病员的“冬令进补”是非常必要的。

  “冬令进补”与外科病症结合,既能防治疾病,又能提高体质。例如淋巴结肿、瘰疬患者,加用健脾化痰、益肾补肺中药,常可消除瘰疬、痰核,健壮体质;乳腺小叶增生症患者加用疏肝活血,健脾化痰,调摄冲任中药,常使多年之疾发生转机;肝胆结石患者加用疏泄肝胆,养肝柔肝中药,常使来年体质恢复,肝胆管道畅通,而使胆石症轻发、少发或不发。

  尤其外科大手术后,例如胃、胆、肠、乳腺肿瘤、胰腺肿瘤手术后,肿瘤化疗、放疗后“辨证辨病结合进补”,常使来年开春出现较大的转机,或是疾病得到缓解,或是机体得到康复。
医者的身体

  洗澡活络,补水清肠

  虽然已经74岁,唐汉钧仍然红光满面、意气风发,质朴的言语中透露着一个“劳模”医生的本色。他的养生之道也如其人一样朴素。

  首先是动静结合。在繁忙工作之余,唐汉钧每天都要做适当的运动。在公园里快走、慢跑100-120步/分,每次40分钟左右,每周四到五次,可以促进全身气血经脉流通。

  其次是注意气血流通。唐汉钧有勤洗澡的习惯,冬天每天洗一次,夏天每天洗两次。这个习惯并不是因为洁癖,而是因为洗澡有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气血经络通畅,消除疲劳的功效。

  唐汉钧还十分重视补充水分,他每天早上起床后要喝两三杯共800毫升的白开水,这是因为晚上体内水分蒸发多,体内干燥,因此早晨要补充水分,多喝水还有促进血液循环、清洁肠道的作用。

  当然,最重要的养生之道还在于养心。唐汉钧说,“心态好对于养生最重要,比如这里有半瓶子水,悲观的人认为只有半瓶了,而乐观的人认为还有半瓶水,看待任何事情都向好的方向发展,每天就会活得很充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