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答千例百法(21—30例)

 ZHY我的书库 2012-02-05

妙答千例百法(21—30例)

第一章  中国领袖的妙答

 

21.我们不当这个头

 

    菲律律总统马科斯于1975年访华时,称赞中国是第三世界的当然领袖。

周恩来说:“第三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的大家庭,毛主席说过,我们不当这个头。”

第三世界大家庭, 民主团结争和平。

我们不当这个头, 各自皆有其国情。

对答方法:谦逊慎重

 

22.周总理指点张茜

 

    陈毅副总理和妻子张茜感情十分深挚。但为了陈毅的健康,张茜对他管的严一点,如当着周总理的面,把陈毅刚点上的烟抢下来熄灭等。有一次,陈毅参加舞会,凌晨二时方归,张茜气得不给开门。陈毅火了,让卫士请秘书来,嚷着:“离婚!离婚!”

    副总理夫妻吵嘴这个难题,当然总理要解决。

    第二天早餐后,周总理散步看到了陈毅夫妇,此时碧蓝的天空翻飞着几只风筝,总理走到张茜身边指着风筝说:“张茜,我给你提个建议,你管陈老总,也要象放风筝,线头在你手里,线绳要不松不紧,如果线绷得太紧,‘啪’!线断了,风筝就会飞了!”

张茜心悦诚服地点点头:“是啊,昨晚那样气老总,不是对他心脏更不好吗?”

为健康管陈毅紧, 周总理指导张茜:

线头拉在你的手, 温控风筝不断线。

对答方法:妙喻,借题发挥

 

23.中国人走的马路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美国一位记者向周总理发难:“‘马路’,顾名思义就是马走的路,为什么中国的人也在上面走呢?”

    总理笑着答:“中国人走的‘马路’是‘马克思主义道路’。”

妙语一出,举座惊叹。那位美国记者也为之叹服。

美国记者职德差, 诬蔑华人走马路。

总理妙语惊四座: 走马克思主义路。

对答方法:转换概念,避实就虚。

 

24.总理驳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在北京,指责我国不应与印度闹翻,对周总理说:“你是世界著名的大外交家,怎么不理解团结尼赫鲁的意义呢?”

周总理回答说:“赫鲁晓夫同志,你完全文不对题,达赖逃叛,印度入侵,这明明是对中国的进犯,能讲团结吗?”

  赫秃指责不结印, 总理答文不对题: 

  达赖逃叛印侵华, 岂能团结应抗敌!

对答方法:以理反击,反问,列举实例

 

25周恩来答米高扬

 

    1957年初,周总理率团出访东欧,回国途经莫斯科,苏联政府为他举行了宴会。席间,周总理以英语祝酒。主人听不懂,而外交官和记者们都能听得懂,使在场人极为惊讶。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米高扬不高兴地用俄语说:“周,你为什么不讲俄语?你的俄语讲的很好嘛。”

    周总理回答说:“米高扬先生,现在是到了你学习汉语的时候了。”

    米高扬摆摆手说:“汉语是很难学的语言。”

    周总理愉快地说:“啊,那没关系。只要你肯每天到我们大使馆来,我们一定负责教你。”

此事立刻作为新闻传遍外交界。

周总理劝米高扬:是你该学汉语时。

只要肯到我使馆,那里就有你老师。

对答方法:双意,旁敲侧击。

 

26.五项原则谁创造

 

    1954年,周恩来率团访问印度时,记者问:“请问总理阁下,五项原则是中国的创造吧?”

    周恩来谦恭地摇头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要求,起码有三个渊源。第一个来源是17世纪以后出现的关于国家主权、国家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的思想,与资产阶级独立国家的思想几乎同时提出。”

    知识渊博的尼赫鲁频频点头,惊叹周恩来学贯中西,便钦佩地问道:“请问第二个渊源是什么?”

    周恩来接着说:“第二个渊源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提出的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

    苏联记者眉飞色舞,又询问第三个渊源。

    周恩来以平缓有力的语调说:“第三个渊源是新中国建国时提出来的,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周恩来说到这里,用手一指身旁的尼赫鲁,热情洋溢地说:“这里也有尼赫鲁总理的远见卓识,我们共同看到只有在现在,朝鲜战争已经停战,印度支那战争也即将停止,中国、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独立国家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国际威望日益提高,我们作为一种新型国际力量,将分散在国际关系中的五项原则,加以汇集和大力倡导,一定会成为具有巨大感染力和生命力的国际指导原则。”

尼赫鲁暗称“周恩来简直是天才”,带头热情鼓掌。

周恩来真是天才: 和平共处时代要。

五项原则共创造, 生命力长远义高。

对答方法:祥实分析,有理有节

 

27.反驳人多扩张论

 

    一位美国记者提出“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由于该国的人口过多”的观点。

    周总理反驳道:“我们不同意你这种看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人口只有4500万,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而美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而美国的人口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但美国的海外驻军却达150万。中国人口虽多,却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领土上,更没有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取决于它的人口多少,而是取决于它的社会制度。”

英人少殖民帝国; 美国海外驻军多, 

  我国人多无野心, 扩张是帝国制度。

对答方法:有理有据,一针见血。

 

28.引导着会议方向

 

    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的发言中,伊拉克代表团长贾马利却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菲律宾代表团团长罗慕洛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帝国主义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无疑这是受美国的挑拔而发言的。

    会议气氛顿时紧张起来,美国记者幸灾乐祸,瞪大眼睛要看中国和菲律宾代表论战。各国代表心急如焚,都将希望的目光射向中国代表团。

    轮到周恩来发言,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就这第一句话,会场上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人们庆幸周恩来把会议导入正路。

亚非会议有点乱, 少国替美来发难。

中国求团结非吵, 求同存异共向前。

对答方法:精诚所至,引导方向

 

29.总理的奇特声明

 

    1954年亚非会议期间,423日,印尼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举行八国午宴时,听到周恩来总理对于远东局势、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阐述后,提议说:“周恩来总理阁下,您是否可以公开发表声明,以便让美国和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态度?”

    周总理表示同意后,印尼总理下令请来参加会议的所有记者。

周总理发表了69字的奇特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总理的奇特声明, 世界知对美政策。

两国人民是友好, 分歧谈判来解决。。

  对答方法:表明态度,指出解决方法。

  

30.学会对洋人弹琴

 

    在日内瓦会议中,为了宣传,周恩来提出放映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有的同志认为给洋人看梁祝,不是“对牛弹琴”吗。

    周恩来提出翻译等办法后,说:“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就行:‘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你试试,我保你不会失败。如果失败了,我送你一瓶茅台酒!”

结果是电影场场爆满。电影放完,掌声同喝彩声沸腾,客人久久不肯离去,都称赞《梁山伯与祝英台》比沙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感人。

学会对洋人弹琴, 请其看电影“梁祝”;

老外喝彩达沸腾, 胜似沙翁的“罗朱”。

对答方法:比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