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章思路》学案综述 研究价值 把理清文章思路作为一个教学训练点, 因为这是一项基本功。《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第一次把“大体了解课文的思路”列为“阅读训练”内容, 与此相衔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进一步提出“理清作者思路”的要求, 这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都是极有意义的。 概念解析 什么是思路?—— 关于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有一个形象的解释:“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一番话一篇文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的表达需要一个过程,走过一段路径,体现着一定的内在逻辑。据此,我们可以把“思路”,定义为:作者在构思活动中,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形成并表现在文章中的指向表达目的的思维轨迹。理清思路,就是要透过文章表面的语言形式,弄清文章各个意义单元(通常以节、段或句为其形式上的标志)是怎样相互联系,组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有效地表达主旨的,以及这样组织的道理所在。 “遵路”才能识“真”,只有理清作者的思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对事物的真切认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诚情感,领会作者写文章的真正意图。正因为如此,《新课程标准》阅读、写作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1、设计意图及过程 思路是文章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的脉络、路径。文章的思路是文章外在结构形式与内在情感脉络的和谐统一,它是段落层次、谋篇布局、主题情感等多方面的整合。然而,思路并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事实上,文章的思路隐含在文章的结构之中,一篇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因此,要想把握住文章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从归纳概括入手;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文章层次关系,是把握文章思路手段;在梳理层次的基础上,理清情感线索,把握情感脉络,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关键。 在进行本学案研究时,我们的初步设计是从概括文章段意入手,接着分析文章结构(划分层次),然后是把握文章线索,即采用“概括—层次—线索”的模式,实现“内容—结构—主题/情感”的一脉相承。后来,鉴于概括的学案在上一学期已经学习过,讨论决定在此学案中不在赘述。经过调整,进一步改进了设想,采用了“标志词—关键句——线索”的模式,实践“词—句—篇”的点线面流程。 在采用方法上,初始方法是“规律—应用—训练”,也就是先总结规律,再引导学生应用规律,掌握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清晰明了,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应用起来比较轻松;但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则理解起来比较生硬,运用得也不协调。后来,经过总结分析,集中谈论,我们进行了方法的完善,即采用“例子—归纳—运用—总结—训练”的模式,更加适应学生的心理接受过程,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课时划分 寻找标志词语,梳理文章结构 把握关键句子,理解文章内容 整合情感线索,体会文章主旨 方法指导实践,综合能力训练 《把握文章思路》学案之一 寻找标志词语 [方法阐释] 划分段落层次是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能力,它是加深对文章内容与结构的认识以及把握作者思路的重要手段。《大纲》在“阅读训练”部分明确提出了“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看出课文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的要求。 在划分文章结构时,要善于抓住标志性词语。一段文字,其结构的整合和思路的推进,往往由标志性词语连缀统一,抓住了这些词语,我们就能清晰明了地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使结构划分有章可循。 例一 层次划分 理由阐释 二、口技 1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2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3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4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5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6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7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理由阐释 ★规律探索 练习一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②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③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④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5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理由阐释 二、山市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理由阐释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例二 1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2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3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4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理由阐释 1星空下,一潭碧绿的湖水,荡漾起微微涟漪。2湖边,几棵垂柳随风摇曳,枝尖不时划过水面,如蜻蜓点水般美丽。3树下的花草进入了梦想,安然恬适。4草地上,我静静的坐着,任思绪飞扬万里。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理由阐释 ★ 练习二 ①退思园的建筑格局可以归结为西宅东园。②西边的厅堂楼馆皆坐北朝南,从而形成横逸的形式。③东园的亭桥廊榭皆错落有致地环池而列,诸般景物贴水成园、园水成趣。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理由阐释 二、可爱校园 1走进校门,是一片开阔的水泥地,中间有一个椭圆形的大花坛 2花坛的四周用紫红色的瓷砖切成,四周栽种着一圈金边黄杨,就像一道矮矮的围墙,花坛里面栽种着各式各样的奇花异草,有色彩斑斓的蝴蝶花,有娇艳似火的红牡丹,有五颜六色的太阳花;3花坛中间是一棵高大挺拔的雪松,它的全身是墨绿色的,远看就像一把收拢的伞,近看就像一座尖尖的塔。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理由阐释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空间变化的词语: 例三 1生活中的挫折一些我已淡忘。2但是,我深信它在我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影响着我。3因此,我从不畏惧挫折。4挫折是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它能改造我们,完善我们,让我们迎接挫折吧!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理由阐释 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2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3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理由阐释 ★规律探索 练习三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2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理由阐释 二、是谁扼杀了哀愁 1认得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2哀愁是花朵上的雾珠,是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3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号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4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浪着。5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6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理由阐释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逻辑关系变化的词语: [总结]文章中的关键的标志词包括: 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一会儿 表示空间转移的词语:内外 表示逻辑关系变化的词语: a、表示衔接的:首先……其次…… b、表示递进的:更 c、表示转折的:但是 d、表示总结的:因此 e、表示态度的:我认为 综 一、划分层次 文段一 1八年前,北京申奥因为两票输给悉尼时,我哭了。2今天,八年来的奋斗,将全世界对北京的信任化成最美丽的音响,在我心中流淌,回荡——申奥成功了。3这回我们赢了,我们终于赢了,我们就是该赢!4八年后,我将带着我的一对儿女去参加奥运会,我会骄傲地对孩子说:“妈妈当年作为奥运大使为此出过力。”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理由阐释 文段二 ①这是一轮灿烂的满月。②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③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④沙滩上,也突然明亮起来。⑤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理由阐释 文段三 1其实,人,真的应该活得自然些。2因为活得自然,所以才不装腔作势,不忸怩作态;3因为活地得自然,所以才不做作,不卖弄,一如坦荡的戈壁,壮阔的海洋; 4也正因为活得自然,所以才有敞开心扉,让世人观瞻的勇气!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理由阐释 文段四 1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作都怕他,沙子与水泥的比例有一点差错也会招来父亲的痛斥。2然而,父亲在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母亲。3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众人皆知,每天早晚,他风雨无阻地骑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4那时,我和弟弟总手拉着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旧蓝色中山服焦急地张望着的父亲。5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滋地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6等到我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波。7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划分理由 文段五 1我曾经请教过一位京剧大师:“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观众,您可曾胆怯?” 2他微笑者回答:“其实我的眼睛和观众一起盯着舞台,全部心思都敛聚在唱念坐打上,哪能够分神去望台下。” 3我曾经请教过一位文学大师:“面对那么多挑剔的读者,您可曾彷徨?” 4他亦微笑着回答:“我的心就住在我的书里,油烟酱醋都是自己的喜欢,用不着顾及他人的口味。” 5可见,榛榛的表演是无观众,真正的创作是无读者,真正的境界是无人之境。无人之境,不正是超越之境,是脱颖而出、别具一格的舞台?风格原是聚精会神缝制出来的一面旗帜,独特,稀罕,经纬,匠心都运。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划分理由 文段六 ①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②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③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④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理由阐释 文段七 1其实,生活中让我感动的细节太多了。2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翼翼与肃穆庄严……3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想的声音;4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5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6也有时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视的场景。 标志词语 层次划分 理由阐释 二、排列顺序 文段一 ①首先设法安慰自己,树立信心,镇定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②遇到无法下笔,思路阻塞,判断不清的难题时,不要着急。 ③心理平静后在冷静思考接不怕难题了。 ④这时候,你应该想:我难,别人也难,何必畏惧呢? 标志词语 排 文段二 ①这个时候,它浑身无力,精神不振。 ②很快就把一冬天积存在肠胃里的食物残渣排泄出来。 ③美洲的大黑熊冬眠醒来以后,懒洋洋地爬出了窝。 ④于是,它就去寻找一些有轻泻作用的野浆果饱餐一顿。 ⑤从此黑熊振作了精神,开始了新一年的生活 标志词语 排 文段三 ①不仅动物有这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标志词语 排 文段四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边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标志词语 排 文段五 本段有几句话如下,只是顺序已经打乱。若把它们还原到原文中去,请排出它们的正确顺序。 ①他们过分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②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③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所为 ④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 ⑤美貌的人并不都具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标志词语 排 |
|
来自: MouseHappy > 《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