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酶 1、限制酶: 识别双链DNA分子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在DNA每一条中的特定部位两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切割。 2、DNA连接酶: 连接的是DNA片段,恢复的是被限制酶切开的磷酸二酯键。 3、DNA聚合酶: (1)在DNA复制过程(或在PCR等生物体外合成DNA)中起作用。 (2)需要以解开的DNA每一条链为模板。 (3)向引物或非模板链DNA单链片段上加单个的脱氧核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 (4)在PCR技术中要用热稳定DNA聚合酶。 4、RNA聚合酶: (1)在转录过程中起作用。 (2)识别DNA基因上的启动子,并与之结合,然后开始转录过程。 (3)要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的是RNA。 5、逆转录酶: (1)以RNA为模板先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一条DNA单链(此时RNA单链与DNA单链互补-----即DNA与RNA杂交分子。) (2)用RNA酶将RNA水解,剩下DNA单链。 (3)以DNA单链为模板,DNA聚合酶作用下形成双链DNA分子。 6、DNA酶: 把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的酶。 二、DNA探针 1、以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片段为模板合成的。 2、用荧光或放射性同位素等标记。 3、检测目的基因或目的基因转录产物RNA。 三、黏性末端 1、被限制酶切割后长出的部分就是黏性末端。 2、两黏性末端如果碱基序列相同(也就是互补),就称为相同的黏性末端或互补的黏性末端。 3、同种限制酶从中轴线两侧切开所形成的末端一定进相同的黏性末端。不同的限制酶切开后形成的末端有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四、抗生素基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 1、抗生素基因: 抗生素基因表达成功的细胞,能产生抗生素。如青霉素基因就是抗生素基因,细胞中如果有该基因并能表达,则能产生青霉素。青霉素就是一种抗生素。 2、抗生素抗性基因: 抗生素抗性基因表达成功的细胞,对相应抗生素有抗性。如有的细胞有抗青霉素基因,则该基因在细胞表达成功后,该细胞不会被青霉素杀死,也就是对青霉素有抗性。抗青霉素基因就是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 五、载体的作用和条件 1、作用: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并发挥作用。 2、条件: (1)有限制酶切点,供外源基因插入其中。 (2)带上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在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上,随染色体DNA进行同步复制。 (3)有特殊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六、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2、人工合成。 3、用PCR技术进行扩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