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凤仙膏(温煦薄贴))
[主治]风湿热痹(类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007)鲜凤仙茎500克(连枝叶花葱根茎洗净日曝半干)、大生地180克、当归须120克、急性子150克、天南星90克、川乌60克、草乌60克、干姜60克、羌活60克、独活60克。
[制用法]上药各切片用麻油7500毫升煎沸,人凤仙茎熬20分钟,俟不爆再人生地,又熬10余分钟,乃入诸药,煎枯滤净。另人净锅,慢火熬沸,入筛净黄
丹,筛细铅粉各750克,柳木棍不住手搅极匀,膏成离火,予研细麝香5克,乳香、没药去油各30克,上安桂末、丁香末各60克调匀,入水成团,藏如常法,
每用摊成厚膏贴之。
选自《中医外科诊疗学》
65.
乌姜软膏(回阳玉龙膏)
[主治]痈疮,痹风湿,鹤膝风等症。
[处方](★;№007)生草乌90克(炒)、淡干姜60克(煨)、赤芍药30克(炒)、生南星30克(煨)、白芷30克(生研)、肉桂15克(不见炒)。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每用9.15克,温酒调敷患处。
[禁忌]不可人口。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66.
黄参膏(万应膏)
[主治]舒筋活血,驱风散寒。受风受寒,手足麻木,腰疼腿疼,肚腹疼痛,积聚痞块。
[处方](★;№007)大黄90克、元参90克、赤芍90克、木鳖子90克、白芷90克、生血余45克、生地405克、当归405克、蜈蚣2条(1.5克)。
[制法]以上药料用香油7500毫升,炸枯去渣滤净,炼沸,再入漳丹2700克,搅匀成膏,每膏药油7500毫升,对肉桂面45克,阿魏面、乳香面、没药面各180克搅匀,每张净油4.5克重。
[用法]贴患处。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67.
鹳草膏(舒筋活络膏)
[主治]散风活血,化瘀止痛。筋骨疼痛,手足麻木。
[处方](★;№007)老鹳草27克、生虎骨72克、防风27克、红花18克、木瓜27克、怀牛膝18克、骨碎补27克、青风藤27克、功带叶18克、当归27克、麻黄9克、海风藤27克。
[制法]上药用香油7500毫升炸枯去渣滤净,炼沸,再入漳丹2700克搅匀成膏,每膏药油7500毫升,对乳香面、没药面各27克,麝香3.6克搅匀,每大张净油30毫升,小张净油15毫升。
[用法]贴患处。
[禁忌]孕妇忌贴腹部。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68.
六生膏(追风膏)
[主治]舒筋活血,追风散寒。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行步艰难,腰脊疼痛。
[处方](★;№007)生草乌75克、生草大戟75克、生山甲75克、生桃仁75克、生地36克、生川乌18克、怀牛膝75克、麻黄75克、当归75
克、天麻75克、羌活75克、细辛75克、乌药75克、白芷75克、良姜75克、独活75克、赤芍75克、海风藤75克、红花75克、蛇蜕18克、苏木
36克、蜈蚣20条、灵仙75克、熟地36克、续断36克、五加皮18克。
[制法]上药用香油7500毫升炸枯去渣滤净,炼沸,再入漳丹2700克搅匀成膏,每膏药油7500毫升,对肉桂面75克,冰片3.6克,没药面、雄黄面、檀香面、血竭面各11克,麝香3.6克,乳香面all克,公丁香3.6克,每大张净油30毫升,小张15毫升。
[用法]贴患处。
[禁忌]孕妇忌贴腰腹部。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69.
苍耳膏(追风膏)
[主治]风湿寒痹,四肢麻木疼痛等症。
[处方](★;№007)苍耳子180克、当归90克、川芎90克、千年健90克、桑皮90克、五加皮90克、苍术120克、川乌90克、草乌120克、
杜仲90克、血藤90克、良姜90克、白芨90克、天麻90克、生姜500克、金毛狗脊90克、桑寄生90克、刘寄奴90克、僵蚕90克、续断90克、附
子90克、艾叶120克、地风皮90克、麻黄120克、独活90克、桂皮120克、血余15克、马钱子120克、羌活90克、乌药90克、大葱500克。
[制法]上药切片用香油7500毫升浸泡(春秋七日、夏季四日、冬季十日)慢快火熬枯去渣,入黄丹3750克,生半夏90克,肉桂子90克,白胡椒、血竭各60克,乳香、没药各120克,儿茶60克,共为细末,熬成膏后,微湿再入,搅匀,退火摊用。
[用法]用时烘化贴患处。
[禁忌]非因寒湿之病及有炎症者忌贴,孕妇忌贴腹部。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70.
马甲膏(海马追风膏)
[主治]追风散寒。风寒湿痹,腰腿痛。
[处方](★;№007)海马360克、穿山甲30克、杜仲30克、地肤子30克、怀牛膝30克、当归3克、赤芍30克、连翘30克、花粉30克、广木香
30克、松香30克、追风草30克、薄荷30克、云苓30克、土茯苓30克、木通30克、麻黄30克、漳丹500克、麻油1000毫升。
[制法]用铁锅将麻油熬开,入上药熬枯去渣。入黄丹熬搅收膏,贮于瓷器中备用。
[用法]外用贴患处。
洗自《伞围中药成药孙方集》
71.
青艾膏(红花活血膏)
[主治]活血追风,风寒湿痹。
[处方](★;№007)青艾9克、当归9克、川芎9克、血竭花9克、穿山甲9克、地龙9克、海马9克、没药9克、乳香9克、杜仲9克、防风9克、麻黄9克、木瓜9克、牛膝9克、木香9克、川椒9克、马钱子15克、麻油500毫升、漳丹250克。
[制法]上药用麻油熬枯去渣,入黄丹熬搅收膏,收瓷器中保存。
[用法]贴患处。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72.
桑枝膏滋
[主治]骨节疼痛,筋络牵强。
[处方](★;№007)桑枝48000克。
[制法]将桑枝煎汁3次榨净,将各次所煎药汁澄清过滤,蒸发成浓汁,加冰糖20000克收膏滋25000克。
[用法]每次一汤匙,开水冲服。
73.
虎草膏(虎骨膏)
[主治]散风止痛,风湿寒痹,腰腿疼痛,筋脉拘挛,四肢麻木。
[处方](★;№007)虎骨720克、草乌30克(生)、当归30克、川乌30克(生)、白芷30克、细辛30克、川芎30克、天麻30克、怀牛膝30
克、熟地30克、何首乌30克、羌活30克、五加皮30克、生地30克、杜仲30克(生)、桃枝30克、香附30克、威灵仙30克、白术30克、青风藤
30克、穿山甲30克(生)、续断30克、白蔹30克、苍术30克、桑枝30克、独活30克、榆枝30克、槐枝30克、僵蚕30克、川楝子30克、柳枝
30克、大枫子30克、蜈蚣2条。
[制法]上药用香油7200毫升炸枯去渣,炼沸,入黄丹3000克,搅匀成膏,另对肉桂、公丁香、没药、乳香、血竭各15克,麝香9克,共为细粉,每7200毫升膏油对入以上细粉搅匀摊贴。
[用法]微火化开贴患处。
[禁忌]忌食生冷,孕妇忌贴。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74.
三风膏(熊油虎骨膏)
[主治]风湿寒痹,手足麻木,半身不遂,筋骨疼痛,腰腿酸软。
[处方](★;№007)防风120克、地风120克、青风藤120克、虎骨5000克、熊油5000克、当归240克、川芎240克、木瓜240克、川
牛膝240克、杜仲240克、天麻240克、南星240克、藁本240克、川羌120克、独活120克、骨碎补120克、川断120克、葫芦巴120克、
淫羊藿l20克、草豆蔻120克、海风藤120克。
[制法]用麻油40000毫升浸7日夜,如法熬膏人炒黄丹,收膏后将凝定,再下入:肉桂、丁香、乳香、没药、血竭、儿茶名240克,麝香、冰片各60克。
[用法]将膏摊于布上,贴患处。大小酌用。
[禁忌]忌食生冷之物;孕妇忌用。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75.
石虎膏(虎骨膏)
[主治]去风、散寒、舒筋、活血、止痛。筋骨疼痛,四肢麻木。
[处方](★;№007)石斛60克生虎骨120克赤芍45克白芨30克、川芎30克、羌活45克、桂枝60克、生杜仲45克、生地120克、生川乌30
克、白蔹30克、生山甲30克、独活45克、麻黄30克、透骨草60克、当归120克、生草乌30克、红花30克、大黄30克、防风45克、甘草30克。
[制法]以上药料用香油7500毫升炸枯去渣滤净,炼沸,再入漳丹2700克搅匀成膏。每膏药油7500毫升对:肉桂面45克,乳香面30克,没药面30克,麝香1.5克,血竭面45克,广木香面1.5克,公丁香面1.5克,搅匀。每大张净油30毫升,小张净油15毫升。
[用法]贴患处。
[禁忌]孕妇忌贴腹部。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76.
生军膏(金不换神化膏)
[主治]风湿寒痹,筋骨痛诸症。
[处方](★;№007)生军15克、川乌15克、栀子15克、柴胡15克、生地15克、威灵仙15克、薄荷15克、白芍15克、木通15克、乌药15
克、泽泻15克、当归15克、桑皮叶15克、枳壳15克、首乌15克、广皮15克、香附15克、青皮15克、白芷15克、知母15克、杜仲15克、黄柏
15克、甘草15克、细辛15克、银花15克、黄苓15克、蒺藜15克、杏仁15克、川莲15克、桃仁15克、元参15克、白术15克、防风15克、猪苓
15克、僵蚕15克、桔梗15克、升麻15克、藓皮15克、麻黄15克、前胡15克、山药15克、远志15克、牛膝15克、藁本15克、良姜15克、贝母
15克、川断15克、全蝎15克、坤草15克、青风藤15克、桃枝15克、羌活15克、南星15克、草乌15克、文蛤15克、独活15克、天麻15克、白
芍15克、柳枝15克、穿山甲15克、苍术15克、荆术15克、荆芥15克、苦参15克、元花15克、蜈蚣15克、大枫子15克、苍耳子15克、两头尖
15克、茵陈15克、五加皮15克、槐枝15克、榆枝15克、秦艽15克。
[制用法]用香油5000毫升,将诸药熬枯去渣熬沸,加漳丹2500克,再用细料:乳香、没药、血竭、轻粉、龙骨各9克,海螵蛸、赤石脂各15克,樟脑45克,冰片、寸香各9克共研面,入膏内。用时贴于患处。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77.
三皮膏(神仙金不换膏)
[主治]风湿寒痹,筋骨疼。
[处方](★;№007)青皮2l克、白蘖皮2l克、秦艽皮21克、僵蚕21克、独活2l克、川附子2l克、防风21克、生草乌21克、何首乌2l克、穿
山甲2l克、半夏2l克、生川乌21克、青风藤2l克、马钱子2l克、桃仁2l克、生虎骨2l克、天麻2l克、归尾21克、良姜2l克、威灵仙2l克、生
姜2具、韭菜2具、生蒜2具、青葱2具。
[制用法]用香油3750毫升,将药炸枯去渣,加漳丹1620克凉透,再将下列细料入内:乳香、没药各18克,公丁香15克,官粉39克,冰片1.5克,木香2.4克,共研极细面搅入膏内。贴患处。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78.
虎蛇膏
[主治]活血追风,镇痛,风寒湿酸痛,神经痹痛,筋骨麻木,腰膝疼痛,筋骨拘急症等。
[处方](★;№007)虎骨500克、白花蛇90克、贡桂30克、当归60克、细辛30克、明天麻30克、全蝎30克、羌活60克、杜仲60克、川乌
60克、三棱60克、文术60克、乳香60克、没药60克、母丁香60克、生马钱120克、鲜姜1000克、麝香6克、冰片15克。
[制法]用香油20000毫升,将上药熬枯去渣再熬沸,再人漳丹成膏,入乳香、没药后,对麝香、冰片。
[用法]贴敷患处。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79.
川楝膏(狗皮膏)
[主治]去风散寒,舒筋活血止痛。风寒麻木,腰腿疼痛。
[处方](★;№007)川楝子30克、枳壳30克、蛇床子30克、木香30克、青皮30克、甘草30克、细辛30克、乌药30克、续断30克、大枫子
30克、牛膝30克、菟丝子30克、赤石脂30克、羌活30克、白蔹30克、僵蚕30克、黄柏30克、桃仁30克、赤芍30克、补骨脂30克、生附子30
克、官桂30克、威灵仙30克、川芎30克、天麻30克、川乌30克(生)、草乌30克(生)、小茴香30克、当归30克、杜仲30克(生)、远志30
克、香附30克、桔皮30克、穿山甲30克(生)、白术30克、青风藤30克。
[制法]上药用香油7200毫升炸枯去渣,炼沸,人黄丹3000克搅匀成膏,每7200毫升膏油另对:轻粉、樟脑、血竭、儿茶、没药、乳香、公丁香(均用细粉)各15克搅匀摊贴。
[用法]微火化开贴患处。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80.
羌白膏
[主治]风湿寒痹,风湿热痹。
[处方](★;№007)羌活60克、白芷60克、独活60克、良姜60克、川乌60克、草乌60克、麻黄60克、苍术60克。
[制法]取上药,用麻油3000毫升,加鲜侧柏叶4000克,松毛尖4000克,生天雄500克,同群药炸枯黑去渣,熬沸,下黄丹960克(油、丹共重
3840克)搅匀,九折成膏3756克,用皮被子摊,摊成加肉桂末480克,共成膏3906克。大张36克,中张24克,小张15克。
[用法]熔化贴患处,隔一至二日换一次。
81.
茵陈膏(狗皮膏)
[主治]舒筋活血,散寒止痛。风湿寒痹,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腹胀腹痛等症。
[处方](★;№007)茵陈l20克、枳壳120克、防风120克、杏仁1加克、泽泻120克、地榆120克、天麻120克、五味子120克、川乌
120克、浙贝120克、猪苓120克,赤石脂120克、白蔹120克、甘草120克、赤芍120克、五加皮1205克,栀子120克、薄荷120克、山
药120克、首乌120克、羌活120克、苦参120克、青皮120克、黄芩120克,故纸120克、熟地120克、香附120克、远志120克、半夏
120克、独活120克、荆芥120克、麻黄120克、苁蓉120克、小茴香120克、草乌120克、白芷120克、陈皮120克、前胡120克、银花
120克、牛膝120克、藁本120克、附片120克、大茴香120克、木通120克、五灵脂120克、官桂120克、连翘120克、僵蚕120克、续断
120克、蛇床子120克,桔梗120克、大黄120克、当归120克、知母120克、细辛120克、黄柏120克、台乌药120克、苍耳子120克、川
芎120克、生地120克、杜仲120克、苍术120克、元参120克、川楝120克、桃仁120克、蒺藜120克、楮实子120克、大枫子120克、青
风藤120克、菟丝子120克、白术120克、穿山甲120克、蜈蚣14条。
[制法]用香油54000毫升,将前药炸枯,去渣再熬沸,对漳丹16860克搅匀成膏,每3750克对细料60克搅匀。
细料面:血竭、净冰、儿茶、木香、丁香、没药各30克,研匀,用布被、皮被均可。
[用法]贴敷患处。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82.
钻地膏(麝香狗皮膏)
[主治]腰腿痛,寒腿风痛,关节炎。
[处方](★;№007)钻地风45克、生虎骨30克、当归45克、牛膝45克、红花45克、加皮45克、秦艽45克、独活45克、川乌45克、草乌45
克、木瓜45克、羌活45克、防己45克、乌梢蛇5个、由姜45克、天麻30克、白芷45克、威灵仙45克、防风45克、地龙30克、寄生60克、麻黄
240克、全虫30克、大茴香45克、小茴香45克、土鳖30克、杜仲45克、于姜45克、苍术60克、二藁本60克、芥子15克、海枫45克、年健45
克、桂枝45克。
[制法]上药共为一处,用香油10000毫升熬炸去渣,炼沸,对漳丹36000克成膏,再对下列药面:细辛、没药、乳香、儿茶、母丁香、血竭各18克,樟脑30克,丁香18克,麝香1.8克,每500毫升油用药面30克。
[用法]贴患处。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83.
狶莶膏滋
[主治]祛风和络,四肢麻痹,筋骨冷痛,腰膝无力。
[处方](★;№007)狶莶草(蜜拌9蒸9晒)
[制法]蒸取浓汁,酌加冰糖,文火收老成膏。
[用法]每服9至15克,一日三次,开水冲服。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84.
公藤膏(回阳膏)
[主治]同上。
[处方](★;№007)公藤30克、生姜60克、草乌30克、川乌30克、大黄24克、当归24克、白芨24克、乳香15克、白芷24克、皂刺15克、穿山甲30克、白蔹15克、木鳖15克、乌药15克、台麝0.6克、漳丹600克、麻油2500毫升、没药15克。
[制用法]用常法共熬成膏,贴患处。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85.
甘遂膏(救急膏)
[主治]驱风去寒,逐瘀止痛。腰疼腹痛,关节作痛,风寒湿气,麻痹不仁,拘挛瘫痪,手足不遂。
[处方](★;№007)甘遂60克、陀僧面120克、蓖麻子60克、木鳖子60克、大黄60克、莪术30克、草乌30克、生地30克、三棱30克、川乌
30克、当归45克、蜈蚣l0条、黄丹1620克、柳枝一寸五、大戟24克、枳实24克、麻黄24克、黄柏24克、巴豆24克、白芷24克、牙皂24克、
肉桂24克、川芎24克、元参20克、桃仁20克、细辛20克、独活20克、防风20克、杏仁20克、厚朴20克、文蛤20克、槟榔20克、全蝎20克、
花粉20克、穿山甲20克、兰花20克、香附20克、蛇蜕15克、黄连15克。
[制法]将诸药入锅内浸7日,熬枯去渣以香油3500毫升再熬沸,下黄丹用柳枝搅之,冷后再入麝香1.5克。
[用法]贴患处。
[禁忌]忌食猪肉。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86.
羌活膏(风损膏药)
[主治]风寒湿痹,筋骨关节疼痛,四肢麻木,腹部痞块。
[处方](★;№007)羌活l80克、菖蒲120克、秦艽240克、甘遂120克、阿魏120克、当归540克、姜黄240克、白芥子240克、南星
60克、川芎90克、桑寄生120克、党参120克、独活120克、千年健60克、山甲片90克、皂角120克、大戟240克、白芷60克、芫花120
克、三棱90克、草乌240克、良姜240克、桃仁90克、生姜240克、草果120克、黄桕120克、苍术120克、川乌480克、莪术96克、桂枝尖
120克、大黄120克、商陆120克、川牛膝60克、红花240克、威灵仙90克、半夏120克、没药60克、香葱480克、天麻90克、甘草60克、
五加皮90克、厚朴120克、郁金120克、元胡索120克、细辛120克、黄丹10000克、麻油20000毫升。
[制法]依法熬制成膏后,待温将后列药末投入:肉桂、公丁香、山柰各240克,麝香6克,共研细末,须用密筛筛过搅匀,用布摊之,每张重21克。
[用法]贴于患处,10天换一张。
[禁忌]孕妇忌用。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87.
天地膏(附桂紫金膏)
[主治]风湿风寒,劳伤瘫痪,积聚痞块,瘰疬,鹤膝等症。
[处方](★;№007)天雄240克、生地30克、当归30克、干姜30克、桂枝30克、麻黄30克、白芷30克、甘草30克、苍术30克、枳壳9克、
五加皮9克、莪术9克、桃仁9克、山柰9克、川乌9克、陈皮9克、台乌9克、三棱9克、细辛9克、首乌9克、草乌9克、柴胡9克、防风9克、寄奴9克、牙
皂9克、川芎9克、威灵仙9克、羌活9克、赤芍9克、藁本9克、续断9克、独活9克、连翘9克、血余9克、小茴香9克、香附9克、荆芥9克、海风藤9克。
[制法]上药用麻-~2000毫升,人药煎枯去渣,再下黄丹900克,熬成膏,候半冷,再下后列细料药:中安桂30克,麝香0.9克,广木香6克,冰片12克,樟脑9克,乳香、没药各9克,共研细末搅入膏内令匀,退火摊用。
[用法]用时将膏药在火上烘融摊开,贴患处。
[禁忌]非因寒湿致病及有发炎症状者忌贴,孕妇忌用。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88.
生茅膏(万应宝珍膏)
[主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处方](★;№007)生地9克、芳术9克(炒)、枳壳9克(炒)、五加皮9克(炒)、莪术9克、桃仁9克(去皮)、山柰9克、当归9克、川乌9克
(制)、陈皮9克、乌药9克、三棱9克、大黄9克、首乌9克(制)、草乌9克(制)、柴胡9克、防风9克、刘寄奴9克、牙皂9克、川芎9克、官桂9克、羌
活9克、威灵仙9克、赤芍9克、南星9克(制)、香附9克(制)、荆芥9克、白芷9克、海风藤9克、藁本9克、续断9克、良姜9克、独活9克、麻黄9克
(去节)、甘松9克、连翘9克、棉子油2000毫升、血余60克、漳丹900克(炒)。(以上为粗料)
[制法]将粗料用棉子油煎至药枯,去渣滤清加血余、漳丹煎成膏,再将细料搅入膏药油内,摊在红布上。大号用膏药油15毫升,中号用9毫升,小号7.5毫升。
[用法]贴患处。
[禁忌]不可入口。
选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89.
茸参膏滋
[主治]风湿寒痹(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007)鹿茸l克、鹿筋2克、人参3克、肉桂9克、茯苓6克、党参6克、白术6克、熟地6克、山药9克、山芋肉6克、当归6克、杜仲9克、枸杞3克、黄芪6克、肉苁蓉15克、远志6克、麦冬6克、五味子3克、制附片3克、甘草9克。
[制用法]将上18味药用水熬汁滤过除渣,用冰糖熬成糊状收膏,另将鹿茸、人参研为细末撒入膏内搅匀,每次服6克,一日二次。
90.
祖师麻膏药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肉痛,慢性关节炎亦有一定疗效。
[处方](★;№007)
1.祖师麻细粉20%
2.底膏成分:胡麻油5000毫升黄丹1200克银粉100克
[制法]
1.配制底膏,将胡麻油在铁锅内熬炼至油沸沫消,将油锅移离火源。待油温,取银粉、黄丹混合细粉徐徐加入,边加边搅,使其均匀。再将油锅放入火上,用慢火继续加热,熬炼滴水成球,用手取之,不粘手为度。冷却后备用。
2.配制硬膏:取制好的底膏800克,用慢火熔化,分次加入祖师麻细粉200克,边加边搅,使其均匀。趁热分摊于胶布或兽皮上即可。
[用法]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一般7~10天更换一次,贴敷过程中可适当加温,以提高治疗效果。
选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医院》
91.
益群膏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痛、肌肉痛、游走性肌肉痛、跌打损伤、骨关节、肌腱外伤愈合后疼痛、腰腿痛、胃腹疼痛以及消炎、止麻木等。
[处方](★;№007)祖师麻3克、曼陀蔓3克、细辛3克、香附3克、肉桂3克、川椒3克、小茴香3克、八角3克、川芎3克、良姜3克、干姜3克、芋头
3克、丹参3克、泽兰3克、木香3克、五味子3克、元胡3克、丁香3克、血竭3克、急性子3克、白芷3克、防风3克、癞蛤蚂皮3克、以上各味药,共研为细
粉。
使用时放入熬好的膏药基质内,用柳木棍搅拌均匀。[制法]先将桐油500毫升放在大型铁锅内,用温火烧开三次,即将黄丹、黄蜡粉适量倒入铁锅内,迅速搅拌均匀(事先准备好冷水一瓷盆),把桐油、黄丹、黄蜡粉熬制成有特异的香气而成黑色。注意火候,黄丹、黄蜡粉调配。
[用量用法]每张膏药6~10克重,贴敷于患处。
选自《周益群秘方剂》
92.
白防膏(风湿跌打止痛膏)
[主治]活血祛风、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四肢酸痹、关节疼痛。
[处方](★;№007)白胶香587克、防风117克、草鸟117克、白芷28l克、独活187克、冰片353克、黑老虎6375克、荆芥117克、桂皮117克、宽筋藤234克、半夏187克、樟脑375克。
[制用法]以上12味,冰片、樟脑、白胶香为后入药,其余各药加茶油75斤冷浸7天后炸枯、滤过,再炼至滴水成珠,取已炒红丹28斤8两加入油内,搅拌至皂化成膏,用文火熔化,待温加后入药,搅拌均匀,分摊于纸上,即得黑色、光泽、芳香之硬膏。外用时温热化开贴患处。
93.
紫白膏(风湿膏)
[主治]活血祛风,消肿止痛。用于风湿骨痛,腰腿疼痛,四肢酸软,跌打损伤。
[处方](★;№007)紫荆皮546克、白芷546克、赤芍546克、桃枝109克、柳枝109克、穿山甲109克、大黄109克、血余109克、全蝎
109克、僵蚕109克、桑枝109克、半夏109克、防风109克、黄芩109克、高良姜109克、苦参109克、白芨109克、白蔹109克、黄连
109克、黄芪109克、巴豆109克、防己109克、牛膝109克、石菖蒲546克、独活546克、海风藤l09克、槐枝l09克、红花109克、牛蒡
子109克、鳖甲109克、荆芥109克、天麻109克、麻黄109克、连翘109克、苏木109克、黄柏109克、白附子109克、红大戟109克、当
归109克、川乌109克、羌活109克、草鸟109克、蓖麻子109克、甘草109克、天花粉109克、柴胡109克、刺猬皮109克、千金子109
克、桃仁109克、细辛109克、蚊蜕65克、蜈蚣10克、肉桂125克、檀香125克、广藿香125克、丁香125克、冰片156克、没药109克、乳
香218克、珍珠末71克、猪牙皂109克、乌药109克、金银花109克、贝母109克、葱1313克、排草125克、沉香125克、降真香125克、
雄黄(水飞)109克、木香125克、樟脑156克、血竭109克、苏合油19,031克、安息香125克。
[制用法]以上74味药,排草、肉桂、沉香、檀香、降真香、广藿香、雄黄、丁香、木香、冰片、樟脑、没药、血竭、乳香、苏合香、珍珠末、安息香为后入药。
其余各药加麻油90斤冷浸7天后炸枯、滤过,再炼至滴水成珠,取已炒红丹33斤12两加入油内,搅拌至皂化成膏,用文火熔化,待温,加后入药,搅拌均匀,
分摊于纸上,即得黑色光泽芳香之硬膏。外用时,温热化开,贴患处。
94.
牛乌膏(追风膏)
[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止痛。用于筋骨腰背疼痛,四肢麻木及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007)牛膝390克、乌药390克、威灵仙390克、麻黄390克、高良姜390克、穿山甲390克、草乌390克、细辛390克、蛇
蜕93克、地黄187克(熟)、苏木187克、地黄187克、白胶香62克、樟脑187克、丁香187克、雄黄57克、红大戟390克、海风藤390克、
川乌93克、续断187克、蜈蚣5克、黑老虎62克、桃仁390克、羌活390克、当归390克、独活390克、冰片l87克、檀香57克、肉桂390
克、赤芍390克、五加皮390克。
[制用法]以上3l味,樟脑、冰片、丁香、雄黄、檀香、肉桂磨粉为后入药。其余各药加茶油75斤冷浸7天后,炸枯、去渣、滤净,再炼至滴水成珠,取已炒红
丹28斤2两加入油内,搅拌至皂化成膏,用文火熔化,待温,加后入药,搅拌均匀,分摊于纸上,即得黑色光泽芳香之硬膏,外用时,温热化开,贴患处。
95.
方名:菖姜方
[ 文章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散寒,利湿通络。主治风湿性关节疼痛。
【处方组成】
水菖蒲120克、干姜粉12克、樟脑90克、松香300克。先将松香熔化,加入樟脑,后入水菖蒲根及干姜粉,搅拌均匀制成膏药,用时将膏药烤软揭开,贴于患处。每天在膏药处热敷1次。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107例,有效104例,占97.2% 。
【处方来源】
安徽省临泉县中医药科学研究所
【按 语】
方用水菖蒲根祛风利湿,化痰通络;干姜温散寒邪;樟脑、松香祛风止痛,故对风寒入络、气血痹阻不通的风湿性关节疼痛能起到止痛消肿的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陈湘君)
膏药/内科膏药/神经疾病膏药.htm 神经疾病膏药
1.
香官膏
[主治]清热拔毒,吊斜风(中风面神经麻痹等)。
[处方](★;№007)香油120毫升.官粉少许.红蓖麻子7粒.漳丹60克.血余15克
[制法]将香油熬沸,放入蓖麻子和血余,炸枯后取出,先下官粉,后下漳丹,即成膏药。
[用法]右歪左贴,左歪右贴,要病人少量出汗,勿受风寒。
选自《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