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进行四项独立的实验,前三项实验从供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空,实验四作简答。供选答案:
A.CO2+H2O B.乙醇+CO2 C.H2O+O2 D.无反应
(1)实验一: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加等量的C6H12O6溶液,各试管的最终产物:甲是:_________,乙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2)实验二: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加丙酮酸,各试管的终产物甲是:_________,乙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各试管的终产物是:甲是:_________,乙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4)实验四: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加等量的萤光素(从萤光虫尾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从理论上分析,发出萤光最强的是实验________中的________试管。理由是
答案:(1)丙酮酸 无反应 CO2+H2O
(2)无反应 CO2+H2O CO2+H2O
(3)C2H5OH+CO2 无反应 C2H5OH+CO2
(4)一 丙试管 丙试管含全部与呼吸作用相关结构、物质,产生ATP最多
变式训练: 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实验材料 |
取样 |
处理 |
分组 |
培养液 |
供氧情况 |
适宜浓度
酵母菌液 |
50 mL
|
破碎细胞
(细胞不完整) |
甲 |
25 mL |
75 mL |
无氧 |
乙 |
25 mL |
75 mL |
遇氧 |
50 mL |
未处理 |
丙 |
25 mL |
75 mL |
无氧 |
丁 |
25 mL |
75 mL |
通氧 |
答案:D
例2、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了24mL,CO2增加了48 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 ) A.1/3 B .1/2 C .2倍 D. 3倍
答案:D
变式训练1(柱状图表示):右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与有氧呼吸相等

答案:B
变式训练2.1(曲线图表示):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相对量如图所示。问:在氧浓度为a时( )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67%用于无氧呼吸
C.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33%用于无氧呼吸 D.酵母菌停止无氧呼吸

答案:B
变式训练2.2(曲线图表示):下图表示某种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外界氧浓度10%以下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是 ;
(2)无氧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是 ;
(3)实线和虚线相交于C点,对于B、C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B点无氧呼吸强度最弱 B.B点植物呼吸作用最弱
C.C点植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C点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
(4)AB段表示CO2释放量减少,其原因是 ;
(5)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 ;
(6)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 倍;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 倍;形成ATP的数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倍。
答案:(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随氧气浓度的增大而减弱,当氧气浓度高于某浓度时,无氧呼吸完全被抑制;
(3) B、D
(4) O2浓度逐渐升高到5℅时,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而有氧呼吸仍十分微弱。
(5)不同氧浓度下的无氧呼吸强度
(6) 1.5 ,0.1 ,3/38
变式训练3(表格表示):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新鲜果肉分别置于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结果如下表:
变化量\O2浓度 |
0 |
1% |
2% |
3% |
5% |
7% |
10% |
15% |
20% |
25% |
O2吸收量/mol |
0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8 |
CO2释放量/mol |
1 |
0.8 |
0.6 |
0.5 |
0.4 |
0.5 |
0.6 |
0.7 |
0.8 |
0.8 |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O2浓度为0~3%和5%~25%时,细胞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贮藏苹果时,应该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
C.氧气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的ATP越多
D.苹果果肉细胞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答案:B
例3、下图是探究酵母菌进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假设装置一、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D
变式训练1:下图甲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管Y与管X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X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实验结果记录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管X中液面是怎样移动 。
(2)解释0~3.5h内气体体积变化原因 ,估计3.5~4h内种子的异化作用方式为 。
(3)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
(4)用消毒液杀菌过的等量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设立对照组。如果对照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化在2.0h是+0.2个单位,解释可能的原因是 ;同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中的实际呼吸速率是 单位/h。
(5)种子为什么要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 。
表1液面高度变化记录表

答案:(1)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2)测定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的速率
(3)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吸收O2,放出CO2被KOH溶液吸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缩小 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
(4)用等量消毒液杀菌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装置同于实验组
(5) 1.75
变式训练2:现有等量的A、B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闭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25度的条件下,瓶内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t1-t2期间,瓶内 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 引起的,A种子比B种子的呼吸速率 。A、B种子释放C 的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在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0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 。

答案:(1)细胞有氧呼吸 快 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再在逐渐减少
(2)种子进行无氧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