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非选择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

 精彩教师之家 2012-02-14

非选择题”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常见题型,是高考卷中的主要试题形式之一。通过对“非选择题”的解答可全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迁移能力、概括表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长期以来,学生对非选择题的的认识和作答存在着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条理性、逻辑性等方面的瑕疵,影响答题效果和得分率。

依据“非选择题”的答题结果可将之划分为:文字表述类图表建构类计算类,以及此三类彼此间的综合类型。“非选择题”呈现形式和答题结果的多样性体现了高中生物《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能力要求。对生物学“非选择题”的解答,在策略上除了要遵循解题的共性思维要求外(如:仔细审题,提取信息、找准已知和未知等),还应针对生物学“非选择题”答题的特殊要求采取相应的对策。下面着重就前三类分别加以阐述。

1   “文字表述类”非选择题

1.1  “文字表述类”非选择题的几种类型

“文字表述类”非选择题的常见形式有二种,即:材料综合型、实验(设计)型。

1.1.1  “材料综合型” 非选择题

此类非选择题是依据题干描述或所给材料,通过对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提取、分析综合来解答问题的。其常体现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三个层面的考查,是高考中非选择题的主要形式之一,其答案要求有填空(包括填图和填表)和简答二种。

1.1.2  “实验设计型” 非选择题

此类非选择题是高考题型的最高形式,文字表述既有科学性,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它是近年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考中的非选择题的另一主要形式。通过对实验的设计、问题表述,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组织语言答题的能力。对“实验设计型”试题的解答,首先体现在对实验目的、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结论等的掌握情况方面;其次才是对答题时的“文字表述”方面。故此类题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常是试卷的压轴题。

1.2  “文字表述类”非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1.2.1   力求答题用语的专业化

用本学科的专业述语、概念、原理、结论、模型等表述问题是各学科答题的基本要求,是一种技巧和原则,生物学试卷的简答题理应如此。

1.2.2   确保表达形式与题干形式的一致性

    如:“能够与‘腺嘌呤’互补配对的碱基为_____________。”在解答此题时,由于题干中‘腺嘌呤’是文字,故答案应为 “胸腺嘧啶或尿嘧啶”,一般不要答成“TU”,这样就保证了答案与题干表述的一致性。

1.2.3   注意语言表述的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条理性

保证答案的科学性是答题准确性的最重要要求,没有科学性的答案其毫无正确性可言。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坚持答题的逻辑性、完整性和条理性,最终就会使答题结果有获得高分的最大可能。

如:有丝分裂后期的主要特征在“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条理性”方面应遵循“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纺锤丝(或星射线)牵引分离的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的顺序。而许多同学在答题时常答成“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形成染色体→着丝点分离纺锤丝(或星射线)牵引分离的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其错误表现在:将“分离”和“分裂”的主体未搞清楚,即犯了科学性错误,答题的逻辑性,条理性混乱。

此外,对于依据表格、图解或曲线来解答的文字表述题,有些问题还应注意根据“表格、图解或曲线”的特点进行分层(即对统计表、曲线进行分段)表述,不能太笼统。

1.2.4   保持细心、减少笔误

细心少误是保证答题准确性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是获得高分的基本保障。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易出现答题笔误的词很多,如:将“液泡”写成“液胞”,将“孢子”写成“胞子”,将“光合作用”写成“光和作用”,将“能量流动”写成“能量循环”等等。为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时应特别予以重视。

2  “图表建构类”非选择题

2.1  “图表建构类”非选择题的类型

依据此类“非选择题”的答题要求可将之分为以下四种形式——形态结构图、坐标图、流程图和统计表。

2.1.1  “形态结构图类”非选择题

2.1.2  “坐标图类”非选择题

“坐标图”是物质间量变规律的重要表达形式,其主要特征是:体现两个生物学现象间的量变(或逻辑)函数关系。纵观多年的高考题,“坐标图”的建构主要体现在二个层面,其一“坐标曲线图”,其二“柱(条)形坐标图”,其中前者比较常见。能否正确建构坐标图,反映着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文图”互动能力的高低。高中生物知识中,能够建立这种函数关系的知识点很多,如:“细胞分裂各期的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与分裂时期间”,“新陈代谢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反应物与生成物间”,“酶的活性与温度、PH值间”等等。

2.1.3  “流程图类”非选择题

“流程图”反映了事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在高中生物知识中,“流程图”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如:物质代谢过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细胞分裂过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等都可以用“流程图”来表示。“流程图”的典型特征是图中有“→”号、逻辑性强,是“文图”的综合(即亦文亦图)。

2.1.4   “统计表类”非选择题

“统计表”反映了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其形象直观、泾渭分明。

2.2  “图表建构类”非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对于“图表建构类”非选择题的解答,首先应注意“文→图表”、“图→表”、“表→图”间有关信息的阅读、提取和转换,其次应针对不同的题型采取相应的策略。具体如下——

2.1.1  “形态结构图”解题策略

首先,遵循画生物图的要求和方法,搞清与画美术图的区别,用铅笔画图,所画线条应保持清晰、流利,最好一笔绘成,对浓稠或阴影部分,须用稠密有度的细点来表示,切忌涂抹

其次,符合“题问”的要求,保证所画图形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结构的完整性。即“图”的结构不能任意删加,各部分位置、比例、布局要合理、科学,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一般画成圆形,标出中心体,图注指示线要用直尺画,注释一般要写在图的右侧等等。

第三,注意“静与动”的统一性、连续性、差异性和顺序性,如: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期的图形就既有连续性、顺序性又存在着差异性。

2.2.2  “坐标图”解题策略

2.2.2.1  “柱(条)形坐标图”的解题策略

“柱(条)形坐标图”是在坐标轴的平面上画出长方形(即柱形)图像,内部可以填涂细点或条纹等,其最大特点是反映着某个“点”上的量变多少。故在建构“柱(条)形坐标图”时,一是要抓住“点”,使“点”定位准确,二是要抓住“形”,使“形”符合“柱(条)形坐标图”的画法要求,如例5

2.2.2.2  “坐标曲线图”的解题策略

首先,抓住“二标一线(或图,如“条形统计图”)一名称”。“二标”,即横、纵坐标的表达含义刻度单位;“一线”,即曲线的变化走势,特别应抓住曲线的三点:起点转折点终点;“一名称”,即要准确命名“坐标曲线图”(依要求而定)。做好了这些方面,曲线也就基本上“形”似了。

其次,注意所画(用铅笔)曲线与横、纵坐标轴间的对应关系,要使曲线图与坐标轴形成有机的统一,即做到“形似”与“神似”的统一。

2.2.3  “流程图”解题策略                                            

首先,抓住“流动”的主体,明确是什么在“流动”。

其次,明确流程途径上的相关“点”及其顺序性,这些“点”的概念、所处位置(尤其不能搞错)、特征等常常就是考查的对象。

第三,注意流程途径上“量”的变化特点。

2.2.4  “统计表”解题策略

“统计表”的构建实际上是对某些物质间“数量变化关系”或“逻辑变化关系”的另一种表示方式。为此,在解题策略上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依据研究对象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即:所构表格的“首行与首列”的含义以及与所统计项(即表格所要填空的内容)之间的关系。

其次,要根据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草拟出表格最可能的模型、然后科学地设计出表格的格式,使表格具有“三性”:直观性(即表格的长和宽比例要适中)、易统计性可比较性

3  “计算类”非选择题

3.1  “计算类”非选择题的特点

生物学“非选择题”中的计算题,不论是独立的题目,还是综合题中的某个小题,其最大特点是全为填空式。 这一特点使得此类计算题在解答过程中失去了按步骤得分的可能性,提高了对计算结果准确性的要求,也无形中增加了考生由于结果表述失误而丢分的几率。为此,在解答此类计算题时特别应注意以下策略——

3.2  “计算类”非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3.2.1   注意解题方法和技巧

    科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解答生物学计算题时,除了运用常规的方法外,还应重视学习和积累一些技巧及科学的解题方法,如:公式法、图解法、设数法、关系量法等等。

3.2.2   细心计算,注意计算结果的“简并性”

清晰思维、细心计算是解题结果准确性的保证。而对计算结果的表达,通常情况下要遵循“简并性原则”,即:结果要简洁明了,切忌臃长啰嗦。另外,没有计算单位的结果数值一般不宜用小数

3.2.3   注意计算结果的单位

单位是某些计算题答案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反映着计算结果的属性,答题时不容轻视和忽视,否则答案将是不完整的,将会大大增加答题失分的可能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