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字的来历

 小袤 2012-02-14

“癌”字的来历

 

“癌”,古人称之为不治之症,类似于现在所指的肿瘤。虽然“癌”这种疾病古已有之,但“癌”字到了宋代才出现。

 

公元1264年,杨士瀛在《仁斋指附遗方》中对“癌”作了如下描述:“痛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柯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颈或肩或臂,外症令人昏迷。”这与现代临床诊断相符。

 

由于古人对“癌”之病理、转移等还不大了解,只知“癌”像岩石状,坚硬凹凸,有毒根深置于体内,难以根治,如同岩石一样顽固。于是,就将岩字加上病字头,即成为癌字,古时癌与岩通用。至今港台地区仍有将“癌”读为岩(yá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