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未分类 | 修改 | 删除 | 2011-07-10 17:01:28
最近“鸭梨”好大,进来轻松轻松吧~
要读懂文言文,要会翻译句子,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否则便无从下手,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于后置等,我们怎样去判定一个句子是属于哪种特殊的句式,有没有什么标志?当然有。这篇文章,我们将来一个文言句式大集合,领着大家一同去寻找句式中的特殊标志。 见文言句式可以分为五种,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被动句等,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判断句和省略句,在本文中我们将讲讲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这两种在文言文中才有的特殊现象。 三、宾语前置来源:www.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来源:www. 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词“不”“毋”“未”“莫”等的句子。在这类句子中,代词作宾语时,则常常放在动词前面。 [例句] 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楚国)不得欺骗你(宋国),你(宋国)也不要欺骗我(楚国)]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小结] 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 [例句] 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来源:www. ②未绝鼓音。 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简析] 这三个句子都是否定句,由于宾语“二毛”(头发斑白的老人)、“鼓音”“王”都是名词,而不是代词,故不能前置。 (2)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疑问句就是包含“何”、“安”“谁”等可以作为宾语的疑问词的句子,在这类句子中,要把作为宾语的疑问词放在动词前,翻译的时候应该先翻译动词。 [例句]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微斯人,吾谁与归? (3)用“之”、“是”将宾语提前。来源:www. 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句]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太阳呀月亮呀,照耀大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③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掌握国家政权,天下赖你维持) [简析] ①句的“下土”是动词“冒”的宾语,为了强调宾语,把宾语提到动词“冒”的前边,在被提前的宾语与动词“冒”之间插进代词“是”表示复指。②句的“亡”是“恤”的宾语,借助代词“之”复指宾语,把宾语提前。③句的“四方是维”就是“维(保护)四方”,此是借助代词“是”复指宾语,使宾语前置。 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惟(唯)”,构成“惟(唯)……是……”或“惟(唯)……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例句] ④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⑤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⑥父母唯其疾之忧。 [简析] “唯敌是求”就是“求敌”;“唯利是视”,就是“视利”;“唯其疾之忧”就是“忧其疾”。用了“唯……是……”和“唯……之……”的格式,宾语在句中的作用就比较突出。现代汉语从古代吸收的成语里有“唯命是听”“唯利是图”等说法,就是这种语法格式的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