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第一能持续多久?

 shiqiao 2012-02-15
天津第一能持续多久?

刘金松

2011年的GDP排名中,天津以16.4%增幅蝉联全国第一,与去年独占第一不同的是,今年多了重庆这个分享者。对地方政府的评价中,GDP已不再是万能的;但对区域经济的考量,没有GDP却是万万不能的。

自滨海新区于2006年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天津的发展速度驶上了快车道,并在2009年第一季度,首次跃居GDP增幅全国第一的位置。2010、2011的全年排名,天津均保持了第一的速度。这也使其有望成为继内蒙之后,中国区域经济竞赛中的新领头羊。

与重庆共享第一也许并不是一个好兆头,随之而来的疑问是天津的第一还能保持多久?或者换一种更为宽泛的考核指标,天津这个被赋予北方经济中心的新增长极,其快速增长还能持续多久?

天津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相较去年16.4%的增速,已有所下调。不过从当地反馈的情况来看,超额完成的可能性较大。在政府工作报告对2012年目标和主要任务的描述中,对经济工作的定调是,“努力做到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快。”

“稳中求进”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2年中国经济确定的主调,也是所有省份确定全年经济发展的共性原则。但在考量具体省份的发展基调时,关键在后面的表述,“稳中求好、稳中求快”,综合起来就是“又好又快”。根据当地政经观察人士的解读,2012年天津的GDP增速不会低于14%。

当然,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速度的热情能否转化为现实,还要受宏观经济及自身资源禀赋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从天津近几年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来分析,滨海新区是其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动机,巨额投资是驱动这个经济引擎运转的最大动力,具有央企、国资背景的“大项目”及政府对基建的投资则成为吸纳上万亿资金的主要载体。

据统计,2007-2011年,天津共投资有大项目1280个,总投资达2万多亿元。按天津市1.19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计算,相当于每平方公里都有约2个亿的投资。而根据天津市统计局对2011年上半年的数据分析,近几年投的“大项目”,对全市新增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到60%。

在大投资的拉动下,天津市工业总产值,也迅速实现了翻番。从2007年突破1万亿到2011年跨域2万亿,天津用了四年;而从1949到2007年,天津实现第一个1万亿,用了57年。

政策的推动、资金的聚集,让天津的体格迅速膨大,并在2011年与深圳、苏州携手迈入万亿城市俱乐部,成为中国六个GDP超过万亿的城市之一。

不过在快速成长的背后,却也存在着挑战。据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的分析,投入滨海的大项目多为“国军”特别是“中央军”,这类项目规模大、启动快、初始带动作用强,这一点让很多地方政府羡慕,也是滨海在启动开发阶段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但从项目的行业分布来看,冶金和化工的产值比重比较高,这些行业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比较大,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其次是从企业结构上来看,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远没有跟上。没有中小企业的支撑经济就没有活力,从而也就难以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企业集群,经济发展就难以形成持久和旺盛的活力。

在两个月前,周立群和他的团队曾对浦东、深圳、滨海新区引进外资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近两年的情况看,滨海新区引资总量超过浦东和深圳,单体项目平均投资也超过二者,但外资到位率低,独资项目和服务业比重低。

当然,对致力于做实“北方经济中心”的天津而言,做大总量是其必经的阶段。基于前期投资的“大项目”相继达产、在建投资项目的后续建设及部分储备项目的相继实施,周立群预计,天津的快速增速,“可能还会保持一段时间,大概会持续2-3年”。

但在具有“中央军”、“国军”的投资高潮过后,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是天津能否延续爆发式增长势头的关键。从目前来看,一些高新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如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相继成型,这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

在对经济的总结中,也是“大项目”的内容多,“小巨人”的故事少。小巨人是天津扶持科技型企业成长的一项重要计划,希望通过该计划,“造就一个适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使天津成为自主创新的高地,为可持续发展输送强劲动力。”

另外一个潜在增长点是服务业。2011年,天津服务业占全市经济比重为46%,滨海新区服务业占比只有30%。不论是相对于北京超过75%的比重,还是中等收入地区通常在60%-65%之间比重,天津的服务业都有极大提升空间。

一位天津当地招商部门的官员分析,现在投资和工业拉动正在进行到中期,还能持续一段时间,再往后就是服务业、三产的拉动。若能为天津的服务业打造几个支撑平台,“这边的发展还会持续三十年。”

如果从天津所处的发展周期看,30年的区域领先也并非不可能。无论是国家赋予天津“北方经济中心”的天时之利,还是坐拥第三大经济圈的地利之便,都为天津的发展创造了充分的外围条件。

但能否保持持续的增长,最终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极,还要靠市场的力量。对天津而言,随着国家政策效应的递减,不论是产业结构的完善,还是新的增长点的培育,都需要来自内部的突破。

周立群则认为,天津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不仅要靠自身的经济体量和快速增长,而且要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搭建更宽的平台,包括港口的建设、产业联盟、保税港区和各类交易平台的搭建。天津能量的释放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最终体现在它自身的结构优化和服务功能的放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