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I. 单项选择(共25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图,等高距为 200m。完成1~2题。
1.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100和250 B.100和350 C.500和250 D.500和350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回答3~4题。
3.图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面等值线示意图,回答5~7题。 5.若a为500米,b为1000米,地处浙江省内 A.气压:甲<乙 B.气温:甲<乙 C.降水:甲<乙 D.坡度:甲<乙 6.若a为1000百帕,c为990百帕,地处华南地某夏秋季 A.乙吹东南风,甲吹西北风 B.风速:甲<乙 C.该气流系统为反气旋 D.该系统带来急风暴雨 读“冬春季节某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甲(110°E,40°N)、乙(120°E,40°N)是近地面两点。完成7~8题
 7.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述甲、乙两地附近天气系统的是 8.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的影响下,天气状况可能是 A.甲地能见度差,乙地晴朗少云 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高;乙地多日阴雨 C.甲地扬尘漫天,乙地多日阴雨 D.甲乙两地都晴朗少云,但甲地气温更低 【答案】 7.C 8.B 解析:根据“冬春季节某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即甲、乙两点对应的坐标,可确定该天气系统为影响我国的锋面气旋。甲地在冷锋后,乙地在暖锋前,第2题选C。甲在冷锋后,若锋前气团较干燥,多形成沙尘天气,若锋前气团较湿润,则天气转晴,由图可知云还较多;乙在暖锋前多阴雨天气。第3题选B。 我国某区域各季节平均降水量(mm)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9~10题。
| 总雨量 | 微雨 | 小雨 | 中雨 | 大雨 | 暴雨 | 冬季 | 19 | 1.7 | 11.9 | 4.6 | 0.8 | | 春季 | 88.6 | 2.3 | 32.8 | 31.6 | 16.6 | 5.3 | 夏季 | 407.5 | 3.5 | 59.2 | 101 | 115.7 | 128.1 | 秋季 | 108.3 | 2.3 | 32.8 | 35.9 | 23.7 | 13.6 | 全年 | 623.4 | 9.8 | 136.7 | 173.1 | 156.8 | 147 |
9.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10.关于该区域降水量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在冬季易引发旱灾 B.在春季易引发水土流失 C.在夏季易引发涝灾 D.在秋季易引发泥石流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1年1月4日14时和5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11~12题。
11.4日14时~5日8时,①地 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 B.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C.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天气晴朗,气温、气压都降低
【解析】由两幅等压线图可看出,4日14时~5日8时,①地位于高压中心或高压脊上,因此天气一直为晴天,并且还可直接读出①地气压降低。因为①地一直天气晴朗,影响短期气温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4日14时为一天中气温较高时,之后气温降低,至5日8时(日出前后)阵到最低,因此①地气温是降低的。 12.4日14时~5日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是 A.② B.③ C.④ D.⑤ 【解析】③处等压线走向变化最大,因此风向变化最明显。 下图是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回答13~14题。
13.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A.气温年较差 B.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C.夏季风的风向 D.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 14.日本1月0℃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 而中国东部地区1月0℃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说明 A.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中国东部以平原为主 B.日本1月南北温差小,中国东部1月南北温差大 C.日本受冬季风影响小,中国东部受冬季风影响大 D.日本1月晴朗天气多,中国1月日照时间短 下表是某气象观测点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资料,判断15~17题。 | 1月1日 | 1月2日 | 1月3日 | 平均气温(℃) | 12 | 0 | -2 | 气压(百帕) | 1 002.5 | 1 005.0 | 1 007.5 | 天气现象 | 晴,1~2级 偏北风 | 中雪,6~8 级偏北风 | 阴转晴,2~ 3级偏北风 |
15.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的是 16.这次天气系统可能带来的灾害是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寒潮 17.下列我国哪一地区一般不受这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A.山东半岛 B.塔里木盆地 C.台湾岛 D.青藏高原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18~19题。
18.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东高西低 B.海上交通便利,对外加工贸易发达 C.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 火山和冰川广布,可大力发展旅游业 19.降水量值R1、R2大小及主要成因,正确的是 A.R1 > R2 西风、洋流 B.R1 > R2 西风、地形 C.R1 < R2 东风、洋流 D.R1 < R2 东风、地形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甲城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所在地区的等温线向西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21.下列文化景观,位于丙城市所在省区的是 A.敦煌莫高窟 B.云冈石窟 C.故宫 D.秦兵马俑 下图为2008年1月-2月期间,某条经线上16时的昼夜分布状况(粗线部分为夜,细线部分为昼)。A、B、C为经线上的三点,B、C两点的纬度数相同,读图完成22~23题。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S段全天为昼 B.NA段全天为夜 C.BC段都是昼长夜短 D.CS段有部分全天为昼 23. 若上题图中A点此刻恰好就是某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B点的纬度为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β,则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90°-α-β B.α+β-90° C.α+90°-β D.β+90°—α 下面是冬至日某经线的气温、气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该经线可能是 A.30°E B.120°E C.100°W D.60°W 25.关于图中曲线的正确叙述是 A.曲线①在M处达最小值的原因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B.这一天,曲线②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高值越小 C.曲线③在N处达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低 D.曲线③的最高值在季节相反的另一半球相应纬度也存在 Ⅱ、综合分析题(本题有4小题,共计50分) 26.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 ⑵.经过若干小时,②将受_ __(天气系统)影响。若该天气系统 出现在我国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_ _等天气现象。 ⑶.图中①、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__处。 ⑷.当②附近的气压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厦门吹____风。 27.读下面两幅图,图中①②表示两地昼长年变化曲线,③④表示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曲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8分) ⑴.四地中,位于温带地区的是 。冬至日④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4分) ⑵.若①地位于东半球某大陆的西岸,则该地属 气候。 若①地位于西半球某大陆的东岸,则该地属 气候。(4分) 28.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⑴.B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有 。(2分) ⑵.A图、B图所示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试分析导致 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8分) ⑶.当P2地气候温和湿润时,Pl地盛行 风。(2分) ⑷.B图所示国家沿岸有世界著名渔场,简述其成因。(4分) ⑸.试分析B图所示国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2分) 29.读“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问题。(14分) ⑴.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2分) ⑵.甲乙丙三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试分析其原因。(6分) ⑶.计算图中日照时数最多相差 小时。(2分) ⑷.图中丁地冬季和夏季的每日平均日照时数差别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4分)
杭师大附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答案 28.(共18分) ⑴.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2分) ⑵.两国所处纬度与南北跨度不同:A国地处热带;B国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 A国地处大陆东岸,B国地处大陆西岸。(8分) ⑶.西南季风。(2分) ⑷.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世界著名渔场。(4分) ⑸.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2分)
![[转载]浙江杭浙大附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月考地理三套 [转载]浙江杭浙大附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月考地理三套](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杭师大附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 I. 单项选择(共25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1~2题。
1.如陡崖M在甲村正南方,则可知乙村旁的河流大致流向是 A.由西北向东南 B.由西向东 C.由东南向西北 D.由东向西 2.在N点 A.能同时观察到甲、乙两村 B.能看到甲村,无法看到乙村 C.能看到乙村,无法看到甲村 D.都看不见 某天气系统从珠江口附近过境, A、B、C三地观测到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别如下图所示。回答3~4题:
3.这一天气系统中心是在A、B、C三地中的哪一地过境的 A.A地 B.B地 C.C地 D.无法确定 4.12点时,风力最大的一地吹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读①、②、③、④四种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若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种气压带,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①——副热带高气压带 B.②——极地高气压带 C.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D.④——赤道低气压带 6.《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 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 感动了神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对应图中的 A.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