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大宋词人书法家黄庭坚 ——中国文学网

 茶香飘万里 2012-02-17

走近大宋词人书法家黄庭坚

刘松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词人和书法家,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年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大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以诗文投师于苏轼,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又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他生前与苏轼齐名,被世人并称为“苏黄”。同时,他又是著名的书法家,尤其擅长行书和草书,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现存书法作品有《华严疏》、《松风阁诗》、《廉颇蔺相如传》等,都是有名的墨宝。

北宋庆历五年六月十二日,公元1045年7月28日,词人黄庭坚出生于江西修水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父黄庶和舅舅李常都是当时的诗人。据宋朝的《道山清话》中记载:黄庭坚自幼聪明过人,他五岁的时候已经熟背五经。有一天,他问自己的老师说:“人都言有六经,老师为何只让我熟读其中的五经呢?”老师回答道:“《春秋》这部经书不值得一读。”黄庭坚疑惑地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既然称得上经书,为何不值得一读?”于是,他自己找出《春秋》,只用了十天时间,竟然背诵如流,无一字之差。南宋朱熹撰写的《名臣言行录》中记载,黄庭坚在七八岁时就能作诗。他七岁时,作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他八岁的时候见乡邻送人赴举赶考,曾作诗相送曰:“送君归去玉帝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被当时人誉为“神童”。又一次,黄庭坚的舅舅诗人李常到他的家里做客,有意考一考他的学识,无论从书架上取哪一本书来问他,他都对天然了,无一不通,舅舅李常对小外甥黄庭坚竟有一日千里的长进,非常惊奇。

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23岁的词人黄庭坚进士及第,正式步入仕途。他先后历任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神宗实录》检讨官、校书郎、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宣州知州、鄂州知州、起居舍人等职,后因为撰修《神宗实录》遭人诬陷被贬职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作为大宋著名词人,黄庭坚的诗词造诣是有目共睹的。他的诗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他的词风格豪迈跌宕,酷似苏轼,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和《豫章黄先生词》流传于世。因为黄庭坚的岳父湖州知州孙觉,黄庭坚的舅舅七州知州李常,都是苏轼的好友,所以早年的词人黄庭坚就以诗词投于苏轼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此,在黄庭坚的词里就能看到老师苏轼的痕迹,如他的《 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此词是写春游的作品,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反映了词人不媚世求荣的高贵品和孤芳自赏的人生无奈,给人一种超世绝尘、游于物外之感。其中的“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的句子,是明显套用了苏轼的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句。

但是黄庭坚的词也有典型的个人风格,自成一家。他用词典雅,语汇丰富,语言优美秀丽,清新自然,给人一种亲切朴实之感。这类作品的代表之作,就是他的历史名篇《清平乐》: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此词是惜春、恋春抒怀的名篇佳作。语言质朴而又清新细腻,寄情于景,构思精巧。全词从“不知春归何处”写起,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鸣,使人无法理解其意。最后鸟儿转身飞过蔷薇,蔷薇花开,说明了夏天已经来临,春天也早已过去。在如此妙趣横生的描写中,把作者的惜春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大家,他先拜师于宋代的周越为师,后潜心临摹练习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字体,而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草书和行书风格。他的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字体夸张笔画瘦长,尽力送出,中宫紧收,四缘发散,对后世影响较大。他的草书受怀素影响很大,但节奏变化强烈完全与怀素不同,运笔曲折顿挫,单字结构奇险,是北宋书坛上杰出的代表。根据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中记载:有一次,苏轼和黄庭坚在一起谈论书法。苏轼开玩笑对黄庭坚说:“黄九(黄庭坚在族被兄弟中排行第九,故当时人都称他‘黄九’),你的字虽然清劲爽逸,但是有时笔势太过于清瘦,好像树梢上挂蛇一样。”黄庭坚一听,也半开玩笑地对苏轼说:“大苏的字,天下人都叫好,我固然不敢妄加议论,但是我有时感觉到您的字有点褊浅,就像石头压虾蟆一般。”言毕,两人都鼓掌大笑。因为苏轼的书法字体“丰腴”,“石头压虾蟆”的比喻非常形象;黄庭坚的书法字体“瘦长”,“树梢挂蛇”更是一针见血。 “三苏”都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大家,都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当时人称苏洵为“老苏”、称苏轼为“大苏”、称苏辙为“小苏”,黄庭坚直呼其老师苏轼为“大苏”,多少有点大不敬的味道。其实,生活中的黄庭坚对老师苏轼是十分尊敬。据〔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记载,黄庭坚将老师苏轼的画像悬挂于自家客厅的墙壁上,他每天早上起床后,洗漱完毕,整理好衣冠,都对着画像焚香叩拜。有一天,一个同僚看到后,非常吃惊地问他说,您和苏学士年龄相仿,名声又差不多,何必行此大礼?黄庭坚一听大惊失色,慌忙站起连连摇手说:“你千万不要这么说,我黄九乃是东坡先生的弟子,怎敢忘记师生有序的古训!”足见词人黄庭坚对自己老师苏轼,是多么地尊敬。现实生活中的黄庭坚,是一位性格开朗、为人豁达、超然淡泊之人,苏轼曾经称赞他“超逸绝尘”。 据(宋)孙升的《孙公谈圃》中记载,黄庭坚在乡试中中了的“解元”以后,与其他一起参加省试,当时有人传闻黄庭坚已中“省元”,于是同宿舍的考生们置办一桌酒席表示祝贺。当他们饮酒正欢饮的时候,突然有一位仆人气喘吁吁地从门口跑了进来,举着三个指头高喊着“发榜了!中了三人。”大伙急忙问他都是谁考中了?原来是黄庭坚才同舍的另外三个人考中了,而黄庭坚却没有考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结果,满座的客人都默默地离开了,有人竟为黄庭坚不中而失望地流下了眼泪。可是,词人黄庭坚却不以为然,仍就饮酒自若,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看不到半点失落的表情。他喝完酒还一道和大伙去看榜,黄庭坚如此豁达与超然的风度,深受当时人的尊重和敬佩。

性格开朗的黄庭坚,在日常生活中十分诙谐幽默,喜欢和人开玩笑。吴曾在《复斋漫录》中记载了他的另一件趣事,词人黄庭坚曾经与翰林学士顾子敦在一起办公,这个翰林学士顾子敦是一位身材魁伟的胖子,因为胖人喜欢睡午觉,所以顾子敦每到夏天必然午睡,加上天气炎日,古代又没有降温设备,因此顾子敦午睡的时候都是袒腹而眠。黄庭坚看着他肥胖而又宽阔的胸腹,就突发奇想,把人家的肚皮当成练字板,写字取乐。所以每当顾子敦午睡醒来,看到自己一肚皮的字,都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有一天,他为了不让黄庭坚在自己的肚皮上练字,就该为趴在桌案睡觉,醒来后一看,发现自己的肚皮上果然没有字,十分高兴,以为这下子黄庭坚拿他没办法了。可是当他晚上回到家里睡觉的时候,他的夫人惊讶地盯着他的背。他脱衣一看,肺都气炸了,这个可恶的黄庭坚竟然在他的背上写了一首用市井俚语编成的小诗:“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这在当时被人传为闲谈。

黄庭坚诙谐的性格,开起玩笑来不论对象,谁的玩笑都开,上至他的老师苏轼、他的同事翰林学士顾子敦,有时他连一些三教九流的江湖术士也不放过。根南宋范仲淹的玄孙范公偁撰写的《过庭录》记载,有一个姓黄的相面算命先生,因为与黄庭坚都是“姓黄”缘故,硬套近乎给他算命,他讲黄庭坚日后必有富贵,而且官为两制,寿高八十(在当时中书为外制,翰林为内制,总称两制)。黄庭坚一听哈哈大笑,不以为然。因为当时黄庭坚的书法名冠一时,世人皆争求之。这个算命相士也向黄庭坚求赐墨宝一幅。于是,黄庭坚为他书写了一幅:“黄生相予,官为两制,寿至八十,是所谓大葫芦种也,一笑。”送于他。在场的士大夫都不解其意,就问黄庭坚什么是“大葫芦种”。黄庭坚笑着回答道:“此乃一时戏言耳。前几年我去逛汴京相国寺市场,看见有一个卖大葫芦种的人,身上背着一个葫芦,超大无比。他从大葫芦中取种籽卖钱,一粒就要卖数百钱的价格,而且大家争着购卖。结果播种后,结出全是瓠瓜,而并非大葫芦,这就是我所说的‘大葫芦种’都是诓骗人的话语,故此借来讥讽这个算命相士的虚妄之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词人黄庭坚经常去逛开发的相国寺市场。其实相国寺市场在北宋时期是一个古玩市场,所以有很多文人和收藏爱好者都去这里淘宝。据宋代朱弁的《曲洧旧闻》记载,有一次,词人黄庭坚竟然在相国寺淘到了一册宋祁的《新唐书》手稿,他视为珍宝,回到家里天天诵读,认真吸取宋祁的写作章法,从此使自己文章大有长进。

  黄庭坚年轻的时候,非常高傲自大,看不起别人。据《过庭录》记载,有一次,他与赵挺之共同批阅一个举子的试卷,因为这位考生在卷中使用了“蟒蛇”儿子。赵挺之想把他除名,不予录取。可是词人黄庭坚坚决反对。于是赵挺之故意问道:“你可知道这二字出于何处?”赵挺之还以为如此偏僻的出处,黄庭坚肯定不会知道。哪知道黄庭坚想了一会说:“出自《梁皇忏》。”没有难倒黄庭坚,赵挺之感到很没有面子,从此怀恨在心,与他结下了宿怨。这个赵挺之就是后来女词人李清照的公公、金石收藏家赵明诚的老爸、著名词人陈师道的连襟。虽说赵挺之与黄庭坚关系结怨,但是他的儿子赵明诚却对黄庭坚的文章和书法十分喜爱,即使遇到黄庭坚的几个字,他都视若珍宝,悉心收藏。

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九月,高太后病世,宋哲宗开始亲政,重新起用“新党”人物章淳、蔡卞、赵挺之等人。尤其是蔡卞这个人,他北宋书法家、奸相蔡京的弟弟,变法家王安石的女婿,他们与苏轼等一大批“旧党”人物有着根深蒂固的矛盾。因此。这些人一上台就打着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旗号排除异已,打击报复“旧党”,接着司马光、吕夷简被夺去谥号,吕大防、范纯仁和苏轼兄弟等人先后接连被贬。词人黄庭坚因为苏门弟子更不能幸免,蔡卞等人抓住他参与修撰《神宗实录》的有关字句,积极罗织他有“低毁先帝神宗”的罪名,把他抓了起来审讯。虽然黄庭坚毫不畏惧,据理力争,逐条反驳,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们又宋哲宗皇帝告了黄庭坚的黑状。副宰相的赵挺之也公报私怨,在后面煽风点火。最后,词人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接着又改为移戎州安置。被贬后的黄庭坚怨气郁胸,他本就恃才傲物,因此更加孤傲倔强、愤世嫉俗。到贬地涪州时,他自号“涪翁”,我行我素,狂妄不羁。在贬戎州时,他和一位叫“眉山隐客”的史应之混在一起,喝酒吟诗,整天喝得酒气熏天、酩酊大醉。他还填写了一首《鹧鸪天》的词,来发泄胸中郁闷:“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奸相蔡京这次擅权,又兴党祸。四月份,宋徽宗赵佶下诏销毁三苏、秦观和黄庭坚等人的文集,不得在世间流传。九月份,传令各地州县树立“元佑奸党碑”以告世人,苏轼和黄庭坚都在奸党名单之列。根据南宋著名史学家王明清的《挥麈录》中记载,但是江西九江有一个刻碑的工匠叫仲宁,他刻的字工整有力。以前词人黄庭坚曾经见识过他的刻碑手艺,并为他的居所提名曰“琢玉坊”。因为经书法家黄庭坚提名后,从此仲宁刻碑名声远播,找他刻碑人络绎不绝,所以这个工匠仲宁也渐渐富裕起来了。现在皇帝下令要各地刻“元佑奸党碑”,九江的太守就叫来工匠仲宁,让他篆刻“奸党碑”。 仲宁一看奸党名单中有黄庭坚和苏轼的名字,急忙磕头请辞,并对太守说:“小人以前家庭贫寒,皆因苏学士和黄内翰的诗文和辞章,以及题词,我得到今天的饱暖。现在让我把他们刻为奸人,小人实在不忍心下手,您还是另请他人吧。”太守听后感慨地赞叹说:“你是一个贤德的工匠!就是现在又有的文人士大夫都远不及你。”太守并没有强人所难,请他吃了一顿酒,还馈赠给他一些钱物,让他回家了。

公元1104年3月,60岁的词人黄庭坚被下放到广西宜州看管改造。到了宜州他无处可居,无却没有,就连老百姓房子官府也不让租给他。无奈之下,他搬到宜州唯一的一处寺庙居住,又被官吏驱赶了出来。最后他好不容易在城墙头上找到了一间破阁楼,当做栖身之地。这个破阁楼四面漏风,上面漏雨,下面是嘈杂的闹市,让人无法休息。但是黄庭坚却不以为然,他说本事出生在农村,如果不是考试进士为官,我现在在家乡也不过住这样的房子。于是他就在地上打地铺睡觉,每日还读书练字。他西边有一个杀牛的邻居,与他相处的也很投机。由于当时黄庭坚穷困潦倒,他练书法用的笔竟然是花三文钱买的鸡毛笔。

南方炎热的夏季,让词黄庭坚夜里都无法入睡。有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小雨,酷热的天气突然变得凉爽了。黄庭坚非常高兴,于是把双脚伸到门让风雨清凉一下。当时他身边有一个范寥的追随者,他指着雨中的双脚笑着对范寥说:“真爽啊!我一生好像从没有这样快活过!……”由此可见,这位60多岁的老人落魄到了何种地步。

公元1105年9月30日,一代词人黄庭坚在宜州城墙上的破阁楼中孤独地离开了人世,享年61岁。他死的时候,子女和亲人无一个在他的身边,身后是何等的凄凉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