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高原》具备大作品的气象
张炜只要写一卷、两卷或者三卷,都会毫无疑问地站在汉语文学的高点上,他为什么写十部?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力量?这是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听到张炜出版十卷本长篇时的疑问。他说自己很长时间不敢看,担心看了之后,张炜原有的形象会在心中瓦解。然后阅读之后,陈晓明坦率地说,自己被“击败”了。“如果汉语文学有高原,《你在高原》就是高原;汉语文学有脊梁,《你在高原》就是脊梁。它孕育出汉语文学的很多内涵,超出了现有的文学理论和支持。”
其实不只陈晓明有疑惑,评论家李建军也有同感。“十卷本能叙述什么?”李建军读完长长的十卷本作品之后,用“非常震撼”形容自己的感受。“张炜一贯的细腻、诗性、唯美的语言和叙述的方式,那种对自然充满了亲和与爱的态度,在十卷本里面始终如一地贯穿着。”他认为作品中有强烈的、深沉而热切的家园意识,它是无形的,但是也可能是人所能剩下的最后的珍贵,所以张炜坚持的是抽象的心灵家园。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吴义勤认为,《你在高原》是代表张炜及当下文学追求和文学信仰高度的小说,特别对于文学传统的坚持,这种自信在当代作家里非常少的。吴义勤说,传统文学对诗性、修辞、景物描写等传统的文学元素,曾被视为落后的元素,但张炜一直将这些元素不停地进行阐释和建构,并把这些文学元素魅力重新提到一个高度。另外,《你在高原》具有思想的高度和精神的高度,对于时代和人的解释,现实和历史的解释,对现代化和精神乌托邦的认识等都进行了追问和拷问,这种拷问对这个时代的思想是一种贡献。
评论家白烨和何建明共同为《你在高原》总结出了“四气”:底气(或者叫地气)、元气、正气、才气。评论家吴秉杰进一步坦率地指出,他相信当代文学史上能够留下的名字很多,但是像张炜这样的作家是可以长久留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