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风筝的人都知道,风筝飞得越高,线才敢放得更长,如果你的风筝飞得不够高,你就把线放得老长,这时候风筝通常很容易陨落,所以,你掌握了诀窍,问题的关键不是你如何放手中的线,而是如何让风筝飞得更高。世间的事往往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商品的市场推广跟放风筝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特备是那些重复使用率的高的快销品。更能清晰地印证这一点。
这里以茶饮产品为研究对象,向大家解读一下,商品在市场上的推广过程是如何跟放风筝存在惊人的相似。 这是国内某著名调研公司的对茶饮的调研资料,但这张调研表的设计,我们并不能看到其中潜藏的规律,我们把这张图换成坐标图来看,就较为清晰了其中蕴藏的“风筝原理”。 ![]() 我们把经常消费某产品的人成为“常客”,而把偶尔为之的消费者称之为“散客”。 ![]() 从该图我们可以看到,纵轴是“常客”,而横轴是“常客”+“散客”,也就是说,纵轴代表的是经常购买者,而横轴代表的是所有购买者,那么我们这样就可以理解图中的斜线所代表的意思,斜线飞行的坡度越陡越高,代表着其“常客”越多。 至此,我们就清楚了纵轴代表了“风筝”的高度,放风筝的诀窍在于高度,而在此图中,商品推广的所有诀窍就在于“常客”量,那“常客”量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横轴的总客量来的,现在打个比方,你的产品第一批尝试者有10个,而在尝试后,有4个人喜欢上了这个产品,从而经常尝试,这4个人就成了常客,而这4个人,是从10个尝试者中来的,然后又有10个新的尝试者,他们尝过后,又有4个人留住了继续使用。如果有人的产品10尝试者有6个人留住了,那这个人的产品推广的“风筝”高度就比你高,说不定该人的产品是个“大品类”的商品,而你的商品则是“小品类”。 现在我们再来谈“放风筝”,前面我们说了,放风筝的关键是如何让风筝飞得更高,当你的风筝直线上升(常客量的比例很高),你就可以大胆地防线,你越放线,风筝就飞得越高。否则如果风筝飞得没那么高,你就大量的防线,结果我们都知道,那就是在你放了很长线后,风筝突然陨落,于是你不但无法让风筝飞得更高,你连风筝起飞的可能都没有了,你只有收线,从零开始。 这个又让我们联想到了,如果你的产品卖过一轮后,如果没能留住更多“回头客”,那这个产品很快就从市场上消亡了,想想吧!国内有多少产品象那些飞不高的风筝,买过一阵儿后,就永远地销声匿迹。当然有很多国内商家,注定要干的是“一锤子”买卖,中国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大的市场,我在这里卖不了,我可以调换个市场继续“一锤子”买卖。对于这类“放鸽子”的经营者,我保持无语。 好了,我们继续放我们的风筝,对于一个优秀的放风筝者,我们保持高度警惕,如果这个商品一推向市场,不能赢取更多“回头客”,那这个商品,就不要推了,因为你的风筝线越长,这个风筝陨落的可能性越大,到时候,你收线也会更累。 推广只会让那些又生命力的商品长得更为茁壮,也会使那些“弱不受补”的商品死得更快! 茶饮市场里,冰红茶算是茶饮里最为卓著的品类,我们看下其常客与总客的比例就知道,45.5比83.5,53%的常客占据了总客量的一半比例,这实在不容易。在看茶饮的第二大品类:绿茶,36:74,48%的常客比例也有近一半的常客比例,那为何绿茶的总销售额与冰红茶还有差距?那是因为绿茶年纪相对较轻,它比冰红茶向市场推广的时间要晚些,所以其总客量还赶不上冰红茶,但没关系,绿茶仍然很有前途,因为它和冰红茶在同一条“起飞线”上(图中的红线),而冰绿茶、奶茶、乌龙茶类,从一开始似乎就有了自己的宿命,因为它们是一条“起飞线”(图中的黄线),当然它们作为一个小品类仍有存在的价值,但对于商家来说,这些产品被“砍死”的可能极大,因为同样的“放飞”会让那些“大品类”飞得更高,那还有什么理由去培植这些“施肥”总不见长的弱苗呢? 它们或者作为一个“摆设”有其满足商家“产品齐全”的虚荣心,波士顿矩阵里会把冰红茶成为“金牛”,绿茶称之为“明星”而把此类商品称之为“金狗”,事实上这些“金狗”可有可无,而商家推广的信心往往是随着商品自身的表现决定增减推广的力度,于是“福深人福深还筹福,薄命女偏遇薄命郎”。商品自身表现好,商家推广的信心就大,推广力度也大,这个“明星”从此就称霸一方了,而那些“金狗”,则是雪上加霜。指不定哪天就陨落了。 对于快销品来说,提升销售额的途径只有两种: 第一:提高人气 第二:提高使用频率 通常使用频率是比较难以更改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可乐的把“止咳水”变成“饮料”,就改变了使用频率。 而提高人气,我们就要慎重了,这个放风筝现象告诉我们,不要随便提升人气,如果你的商品不能留住回头客,就不要推了。 提高人气,你可以裸奔获取关注率,但你甭指望有多少人喜欢你! 等你心满意足地获取关注率后,想想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