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析中国教育电视台《成长不烦恼》、《职来职往》栏目

 南方阿根 2012-02-21

 

坚守传媒社会责任,打造适合青少年收看的教育节目

----简析中国教育电视台《成长不烦恼》、《职来职往》栏目

 

201010月,中国教育电视台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坚守教育公益媒体的社会责任为己任,先后推出了两档教育特色鲜明、体现社会热点的节目——《成长不烦恼》和《职来职往》。两档节目播出后,在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一、《成长不烦恼》:为父母和孩子搭建良性沟通的平台

家庭教育以其早期性、长期性、全面性、针对性、潜移默化性、社会性、终身性等特点,对儿童少年成长有着持久的、稳定的和不可替代的影响,成为每个家庭关心的话题。随着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日渐多元化,家庭代际冲突越来越突出,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由此产生的负面社会效果不容忽视。

中国教育电视台作为国家级专业公益电视媒体,一贯将家庭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多年来先后开设了《CETV家庭与教育》、《知心家庭》、《家长俱乐部》、《父母大人》等电视专栏,着力探讨家庭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提供家庭教育信息服务。但由于节目定位与表现形式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节目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未能真正走进广大儿童少年和家长中间,成为他们喜爱和共鸣的品牌节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家庭亲子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了以疏导亲子情感问题为核心,以普通家庭中的典型故事为案例的《成长不烦恼》节目,以两代人直接交流的方式,消除家长和子女的烦恼,使他们一起“成长”。

贴近家庭生活,搭建情感桥梁。《成长不烦恼》讲述的故事都是每个家庭熟悉的、经历过的,贴近百姓家庭生活。节目中设计的沟通环节,为解决亲子矛盾、沟通情感搭建了桥梁。如节目中设置的“评议”和“投票”,就是沟通的深入开展,让彼此了解对方的想法、了解对方的初衷,从而接受对方、理解对方、包容对方。而观众往往在分享故事与参与讨论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如何处理亲子关系的教育。《成长不烦恼》中还有一个搭建情感桥梁的秘密武器——“神秘约定”。每个家庭的亲子双方都默默定下了一个对方并不知道的“神秘约定”,父母团和子女团支持人数较少的一方将按照这个约定履行自己的承诺。比如“要求妈妈亲我一下”、“他必须休息1个小时去,带我去散步”……这些令人意外的神秘约定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默契,情节的反转蕴含着亲情的温馨。

选题内容丰富,既教育孩子又教育家长。在已播出的内容中,不仅有中学生“早恋”话题,还有孩子喜欢吃零食、不好好吃饭怎么办?男孩子迷恋拳击、在家练拳击扰得四邻不安怎么办?女大学生出演“美人鱼”做模特、随便接受陌生异性礼物怎么办等等。尽管选题来自某一家庭,但都具有普遍意义,都紧扣“家庭教育”这一主题。这些涉及家庭和谐、影响孩子成长的问题,不仅有孩子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既要教育孩子,也要对家长进行指导。如在“我爱吃零食”一期节目中,妈妈出于营养的考虑,强迫不喜欢牛奶的孩子天天喝牛奶,孩子要求让从不吃猪肝的妈妈吃下猪肝,以此证明再有营养的东西也不能强迫孩子吃的道理,使母亲从中得到启发。这些使得节目不仅针对一个家庭的个例,而是着眼于整个社会家庭教育去做工作。

形式自由活泼,气氛轻松温馨。《成长不烦恼》每期节目除邀请家长和子女各一名进行对话之外,同时邀请三位由教育界资深专家、社会心理学专家以及对成长与家庭问题有着较深感悟的各行各业“明星”组成的特别嘉宾,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现场还设置了12位包括学生在内的年轻人组成的 “子女评议团”,12位对亲子情感有发言权的父母们组成的“父母评议团”,共同对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观点进行评议,最后以投票的方式评判,形成“群众舆论”。节目巧妙地融入了“明星故事”、“专家点评”以及“游戏”等手段,不仅使节目有故事,有情节,有深度,而且使得节目生动活泼,轻松温馨。如在“川妹子的早恋”一期节目中,心理学家为女儿和妈妈做了一个“信任测试游戏”,让女儿闭眼向后倒,妈妈在女儿身后接应,以此证明母亲对女儿的本能保护和母亲对女儿的“干涉”都是出于“真爱”。一个小游戏不仅证明了一个道理,而且使现场气氛活跃起来。

二、《职来职往》:为大学生开设一堂免费的就业指导课

“大学生就业”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纵观教育部近五年来的年度工作要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始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2007年以来的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中,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表述中,反复出现“全力以赴做好”、“全力做好”、“认真做好”、“重视和做好”等词汇,反映出教育部乃至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

如何利用电视手段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展示才华、解疑释惑提供一个平台,作为国家唯一的教育专业电视媒体,创办一档旨在关注就业、探讨就业、指导就业的大型栏目显得迫在眉睫。《职来职往》节目应运而生。

聚集社会热点,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职来职往》是专门针对大学毕业生以及广大择业青年的“话题辩论节目”,它以求职者和面试者之间的观点碰撞为呈现形式,以择业观和就业观为话题,以反映职场真实面目,还原职场法则为目的,旨在引发全民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深入思考。这档面向应届毕业生打造的职场真人秀节目,紧扣时代脉搏、直接关注就业,不采用说教的形式,不夸大精英对于普通民众的榜样作用,真正实现了普通人的职业梦想,解开了上班族的各种职业困扰。

专业性就业指导,使职场“菜鸟”加速蜕变。《职来职往》通过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代表人物,通过不同思维、不同视角完整展示职场情况,进行理性、客观、全面、真实的职业分析。台上的18位嘉宾,都是行业领袖社会精英,在观点表达上更具冲击力,更耐人寻味。节目播出后,很多家长反映说,看节目时把18位职场达人的言论记录下来,成为指导孩子就业的“金科玉律”。同时资深职业人、MR.JOB等角色的助力则保证了高水准的谈话质量,他们提的问题让求职者特别是象牙塔内的懵懂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和学习到职场的“黄金法则”。

贴近百姓,为普通人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国内电视荧屏曾相继出现不少求职节目,这些节目参与者多为精英,距离百姓生活遥远,职位要求也异常苛刻,多数观众只能是看客。《职来职往》降低了门槛,没有任何限制。无论年龄、不限学历,不分民族,不贴标签。来面试的既有北大高材生,也有身为“富二代”的家乐福搬运工,既有刚刚归国满怀信心的留学人员,也有生活底层但不放弃希望的蚁族北漂。脚踏实地的、眼高手低的、狂妄自大的、过分谦卑的……形形色色的求职心态都将原生态呈现在观众面前。给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求职者一个充分施展其才能的舞台,为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有益的就业指导。

三、两档节目以其媒体责任担当赢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成长不烦恼》20101011日开播至20101231日,收视稳步提高。34城平均收视0.077%,北京平均收视为0.123%34城和北京地区单期最高为0.153%0.452%。节目的开播带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晚间收视的上升,播出时段2138-2240(周一到周四)比原时段增长近20%生动活泼的节目形式,引领家庭教育新理念,不仅受到观众的好评,还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收听收看日报》的专题推介。浙江杭州的一位观众说:今天看了成长不烦恼节目,我很感慨,原来一直以来我的女儿是这样想的,而我一直以来忽略了她的想法,总是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她。现在,我只想对女儿说声对不起,我希望用我的理解率先开始融化我们之间的隔阂。山东青岛的一位学生说:以前我只认为爸爸妈妈老了,认为他们的思想已经完全落后了,每次他们对我说起什么,我都本能地排斥,现在我才知道,我印象里所谓的“旧观念、旧思想”原来包含了这么多的牵挂和关爱,以后我会静下心来聆听他们的意见。

《职来职往》开播至今,34城平均收视为0.130%,北京0.298%,单期最高分别为0.187%0.653%,北京地区已创造收视新高,2140-2310(周五)时段收视也有大幅度变动,34城由原来0.054%提升至0.082%,涨幅高达52%,北京地区涨幅也再12%以上。节目播出后,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网友“神奇的叶子”说:我是2011年面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最近正在频繁地参加各种面试,要特别感谢职来职往,让我这个从来没有经历过工作面试的青涩学生获得了很多一线的面试经验。网友“雪花那个那个飘”说:我毕业三年了,中间换了七八分工作,没有一份是我自己满意的。偶然间看到职来职往这个栏目,发现原来我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我按照节目中职业规划师潘老师的话重新树立了自己的事业观、求职观,现在我的心情好多了,我也开始适应和享受现在的工作。

四、两档栏目兔年春节特别节目再次得到观众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从兔年大年初一至初五,《成长不烦恼》连续推出“压岁钱大拜年”等五期春节特别节目。栏目组邀请专家进行策划和论证,明确了特别节目的创作思路,即五期节目的基调必须喜庆、欢乐、祥和,讨论的话题必须贴近生活、贴近春节、能够在观众中产生共鸣。以“年俗”为内核,策划出五期特别节目的话题,充分体现不同年代的人对年俗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解读,新旧观念的交锋。特别节目还在形式上进行了较大创新,用综艺节目式的开场舞烘托过年的气氛;以辩论赛的形式展现评审团不同立场;让当事人坐在评审团中,展现话题的广泛性;由嘉宾根据再现短片中的情节猜当事人,增添节目的趣味性;请大家吃饺子来突出年俗中团圆的寓意等等。每一种创新,都增添了节目的可看性,烘托出祥和的气氛。为了让特别节目更加适合春节期间全家人观看,节目安排了一个由12对父母和他们的子女组成的评审团,父母和孩子们围绕各家在年俗认识上的分歧,展开了激烈而又有趣的争论,不仅让场上气氛十分热烈,同时又体现出浓浓的年味。五天特别节目连播,不仅体现出教育电视台的风范、在观众中赢得良好的美誉度,同时也在收视率上收获了较好的回报。据统计,五期节目36城市平均收视率达到0.113,初五晚上有关回家过年的节目,36城市收视率达到0.183,创出了《成长不烦恼》节目的收视新高。

从大年初一至初五,《职来职往》连续播出五期特别节目,成为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春节期间的黄金时段主打节目。在各大卫视精品晚会连台、精彩剧集扎堆的竞争态势下,该栏目另辟蹊径,连续五天推出特别精品栏目。这种用自制精品栏目打差异化竞争的策略,实现了收视效果的突破,该栏目春节期间全国平均收视为0.2,最高一期达0.321,与以往节目比较,收视上了一个台阶。

从各方面反馈来看,通过春节的连播,与其他频道的差异化竞争,为节目和频道扩大品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著名作家王海27日的微博代表广大业内外人士发表了评价:“前晚翻看电视,晚会大同小异,翻到中国教育台定住,看完。昨晚继续追看,名叫《职来职往》,一档求职节目。沉静,有力量,有信息,作为写作者我从中还看到了真实的(掩盖也是一种真实)人生百态。主持人、嘉宾出色,尤求职者可给人以正反启示。愿家长和高中以上的孩子们一看。”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曾祥敏指出,《职来职往》关注大学生择业问题,栏目强调服务性和娱乐性,把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频道定位,综艺娱乐节目诉求以及国家对主流媒体的宣传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创作者的良苦用心。《成长不烦恼》围绕家庭教育主题、旨在讨论当代亲子代际教育问题。两档节目都形成了开放式的形式,在春节期间,两档节目的新春特别节目初一至初五晚间连续系列播出,在编排上相互呼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高贵武副教授则认为,201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的两档自办栏目《成长不烦恼》和《职来职往》,也进一步体现了“幸福教育 和谐团圆”的理念。在婚恋情感节目跟风严重的国内节目市场中,《成长不烦恼》这样一档以青春、亲情和家庭为主题的大型开放类互动亲子情感节目犹如一缕清风拂面,且为广大家庭提供了一些解决家长与孩子间矛盾的方法。而《职来职往》则大胆借鉴了某些婚恋节目的形态,是将目光放在求职这个社会热点话题上,将面试过程真实还原。节目每期都将邀请18位各行各业的“行业精英”,以亮灯和灭灯的方式决定他们能否前往100家知名企业工作,同时现场针对每一位选手的情况提出宝贵意见,不仅为参赛选手提供了机遇,也为想要求职的观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样式新颖,看头十足。两档节目的新春特别节目在编排上遥相呼应,打造了教育电视台的教育特色栏目带。

应当看到,《成长不烦恼》与《职来职往》两档栏目还有许多可改进之处,但作为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动关注教育热点话题的积极尝试,体现出中国教育电视台始终立足教育、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和可贵勇气。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25年的发展,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定能够摸索出适合自身优势资源和特点的节目发展之路,打造出更多为广大青少年喜爱的精品力作。

(本文原载:《中国编辑》2011年第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