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态中的难题

 精彩教师之家 2012-02-21

1.下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的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必修3实验册中的题目与问题 - 夜听雨 - 夜听雨:生物教育与互动成长!

Aa>b>c             Bc>b>a

Ccb>a            Da>cb

解析:从图可知,abc三地区的落叶量是a>b>c,而土壤有机物量即是a<b<c,说明分解者分解能力由强到弱是:a>b>c

2.一组学生将叶捣碎成叶汁后混入一些池泥并放在黑暗中保存。在10 d中他们每天取些样品以确定叶汁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面的哪一个结论是错误的?( )

答案:A

必修3实验册中的题目与问题 - 夜听雨 - 夜听雨:生物教育与互动成长!
A.生物Ⅰ可能是生产者       B.生物Ⅱ可能以生物Ⅰ为食

 C.生物Ⅱ紧随生物Ⅰ的出现而出现  D.生物Ⅳ可能是捕食者

 答案 A

 该组学生做的实验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不可能有生产者种群数量的迅速增加。种群Ⅰ开始时显著增长是因为开始时资源(叶汁中有丰富的有机物)充足而出现的指数式增长;BC的说法是有可能的,因为从曲线的消长情况来分析,两者可被看成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是合理的;D说法也有依据,Ⅳ曲线所代表的生物主要以Ⅰ、Ⅱ、Ⅲ为食就有可能显示出Ⅳ那种曲线。有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Ⅳ种群为什么开始时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开始时Ⅳ种群的数量非常少,观察计数微生物的数量又是随机取样的,这样就有可能在样品中没有采集到。

3.(变式题)为了解土壤微生物是否能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中除草剂)进行了试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个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B.向ab中喷入等量敌草隆,预计a组敌草隆含量不变

 C.检测敌草隆消失的情况,预计a组敌草隆含量不变,b组的全部消失

 D.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

 []该题同样可以用减法原理来解释,为了解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首先确定常态,在自然情况下,土壤中是存在微生物的,存在微生物的即为常态。a组高压灭菌,运用的是减法原理。让土壤微生物处于缺失状态,是一种去除控制。A组为实验组;b组由微生物存在,是常态组,即对照组。答案为A

沙土与其他土壤 、等量原则、预测实验结果(剩余量A小于B?、A=B 不分解、A大于B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