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 被你唤醒 ——宁远

 昵称3325217 2012-02-21

再过几天我的女儿就两岁了,今天她在书房外的阳台上玩耍,我听到她突然冒了句话出来:“太阳出来了”。我往外看,太阳真的出来了,阳光照在树上房顶上还有她的身上,她正抬着头对着天空发呆,那一会儿,我觉得她就是个诗人。

我停下手里的工作,离开书桌走向阳台,和她一起坐在地上抬头看,成都的天空总是布满阴霾,而今天,有太阳从稀薄的云层里穿过来,我们的衣服上、头发上都布满了一层淡淡的金黄,我又侧身注视着女儿,看阳光下她一头微微有些自然卷的黑发在微风里肆意飞舞,哦,居然有风。她发现我在看她,不好意思地埋下头玩手里的晾衣杆了。

——我亲爱的女儿,就是这些时不时出现的美好瞬间让我对生命本身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你的出现

柔软了我看世界的眼神

那些花呀草呀

都变得生动起来

……

教育是双方的,女儿的存在唤醒了我生命中敏感的部分,我从未像如今这样拥有过敏感和好奇,我的生命感、价值感也在因为成为一个母亲之后有了更深的确立。

和女儿去广场上玩,拉着她出门,心里想着此行的目的是去广场,一路催她快走,她却毫不理会,路上有个小石头她能玩上半天,碰到只小狗迎面而来擦肩而过,她转身尾随,好不容易狗狗远去了,她又要妈妈抱着去摸摸邻居家院墙内探出的三角梅。

一开始是催她,因为惯性,条件反射般的催她,说,宝宝快点,不玩了,我们要去广场呢。她根本不理会,在她看来,最大的事儿就是眼前的一花一木,只好耐着性子陪她玩,玩着玩着竟然发现这些事还真是挺好玩的:小石头圆圆的,长得有意思,还可以变成工具敲打地面发出声音,小狗对女儿很亲热,舌头伸出来的样子好可爱,三角梅红得好浓烈,真美。

又认真想想,既然是为陪她,走到哪里不是一样?为什么一定要去广场呢?谁说行走就一定是为了到达目的地呢?——不是为了从一地走向另一地,没有了目的,过程才显示出它特别的意义。只有小孩才能以纯洁之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她总是忽视目的地,所以能发现路上的美。

带她逛超市,上上下下的电梯把她完全吸引,坐上去又坐下来,一遍又一遍绕圈圈,才不管你电梯只是一层楼到另一层楼的交通工具。为什么电梯就不能当好玩的东西呢?坐了几遍之后,有些不耐烦的我开始这么问自己。她又要坐,忍住不耐烦,我拉着她先是一脚踩在电梯上,我们再同时一屁股坐下来,然后在电梯徐徐上升或降落的过程中,我和她一起睁大眼睛看周遭的人和事,等到我们这一级台阶快变成平地时又一下子一起站起来,我尽力用她的眼光和感受去体会坐电梯,这才发现,还真是有意思哦。

如果我们以一颗纯洁之心去理解,偿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发现,电梯就是一个好玩的东西。——去观察,去理解,而不是与她的成长过程作对,我所需要的,是与孩子的天性合作。

孩子是在通过她的身体感知这个世界,她没有任何经验,没有任何教条,一切反应都是生命最直接的反应,这是多么珍贵的体验,当我去观察,去理解,我就惊讶地意识到,我生命中最原初的那份快乐和敏感,竟然就这么被唤醒了。

又说到三角梅,最开始,看到盛开的三角梅,女儿总是要求我把花花摘下来,她想要拥有美丽的花儿的愿望非常强烈,我就抱着她来到三角梅前,我说,你看,花花多美呀,让它长在这里吧,我们来摸它吧,摸呀摸,她就真的去摸,我说,花花好美,要轻轻地摸呀摸,她就真的轻轻地摸。几次过后,“轻轻地摸三角梅”就变成了她乐于参与的游戏,由此还发展到了轻轻摸花园里的所有植物,摸邻居家的小猫,摸外公的胡子。她摸的时候是那么温柔和细致,好像她真的可以与那些事物互动和交流。

   这些事情让我意识到,不要通过权威,而要通过美感让感到什么是对的,让她从心里生长出来对规则的理解,而不是臣服于大人的命令。比如,当孩子乱扔东西时,我首先要做的不是告诉她乱扔东西是不可以的,我会让她认真看看被她弄脏的地面,用我的语言和表情让她明白,地上因为有了脏东西变得不好看了,所以乱扔东西是一个不好的行为。

感觉到在我背后存在的、比我更高级的精神力量,这个精神力量你可以叫它真理,也可以叫它爱,或者美,或者信念,总之,是高于我而存在的。我需要让女儿意识到真理在妈妈和她头顶的天空上,妈妈只是这个真理的传递者,妈妈不是权威。有了这种认同,我和孩子才能在这个最高真理的指引下往一个方向去。

妈妈不是权威,妈妈也有自己的局限,妈妈也会犯错,但我们头顶天空上的真理一直在那里,爱一直在那里。

有段时间我沉溺于用手机玩围脖,每天和她在一起时手里还总捏着手机,时不时打开看看,这个行为引发了她的好奇,只要我拿出手机,她就会一把抢过去,捏在手里一阵狂按。小孩子在自我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通常是靠模仿去感知事物,几天过后,她已经会用手机胡乱打电话和发短信了,我意识到,我犯了很大的错误。

教育的第一步,是做好自己。如果我爱玩手机,我的女儿就整天和我抢手机,如果我爱发脾气,我的女儿就热衷于用极端的情绪表达意愿。相反,我在一旁织毛衣,她就拿出线团坐在我身边绕啊绕,我在做家务,她就会拿着她的小扫帚跟着我比比划划,我几乎不看电视,她也就对看电视没有特别的渴望。

我希望让她感受到一个乐观、独立的母亲形象,我有什么我就能带给她什么,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快乐而安宁的生活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面对女儿,我有义务活得更美好。

我不记得我的爸爸妈妈童年曾经教给我什么道理,但他们在我心中都有一个恒定的印象:清晨睡意朦胧中,传来爸爸的哼唱,他正一边唱着歌一边清扫院子,院子里有他刚洒下的水,所以清扫起来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泥土味。我的妈妈在火堂边撺火给我烤一只散发着甜香的红薯,火光映红了她的脸庞。这些不经意的美好,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劳动、快乐和爱。

所以,就是这样,教育是无形的,教育不是你要教给孩子什么,教育首先,必须是,施教者,你在成为什么。

因为女儿的出现,我才逐渐意识到,我过去三十年的生活,有多少是在混沌中度过的,我看见那些被我浪费掉的光阴在过去的幽暗岁月里慢慢熄灭,是面前这个一天天长大的小孩让我清醒,让我对一种负面的情绪保持警惕,让我发现了世界之美,时间之美。每一天的太阳都是不一样的,生活多么美——而我过去竟然浑然不觉。

秋天的时候,孩子的爸爸从乡下带回一只母鸡养在院子里,一开始,女儿不敢靠近母鸡,她对它充满了好奇,想要亲近,又恐惧,伸出手想摸一摸又赶快缩回来,那之后她每天早晨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院子里摘菜给母鸡喂食,先是隔得老远把菜叶子扔过去,慢慢和母鸡靠得越来越近,她在用她全部的身体和感觉去亲近母鸡,一段时间过后,他们成了要好的朋友,母鸡见到她就会咯咯咯叫个不停,而她也一遍又一遍地叫它的名字:鸡咯咯,鸡咯咯。有一天,我看见女儿从鸡窝里捡起了一只鸡蛋,她兴奋地捧着鸡蛋往我这边跑过来的一刹那,我突然就看到了二十多年前,那个早上起床捡鸡蛋又不小心打碎了鸡蛋难过得大哭的我自己。

女儿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心灵深处那个孤独的内在小孩,我童年的伤正通过和她一起成长慢慢疗愈,她让我生命的宽度和深度都得以扩展。生命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在我觉得无路可走,人生无趣的时候,上天就给我派来了一个女儿,2009年,太多的喧哗过后,是这个小生命让我拥有了平静的力量。而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我的人生又经历了出乎意料的改变,我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下去了,但是一看到这张天真稚嫩的脸,又好像看到了阳光,为了面前这个小天使,我也必须明白这个道理:快乐是一种能力,要先把自己照亮,才能给他人带来光。

我是因为我的女儿才成其为母亲的,必须明白这一点。我们在漫长的生命之河里分别承担不同的使命,我给了她生命,而她让我成为母亲。从生下她那天起,我们这两个生命就在共同成长——一个母亲的成长和一个女儿的成长。我把我的命运交给她,和她一起往前走,坦然接受她在我的人生中起到的一切作用。

是的,这是一个母亲和一个女儿的共同成长之路。生下女儿那天,我看着那么一个柔软的小东西躺在我身边,竟然就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悲悯,为自己,也为女儿。人生是一次长途跋涉,谢谢上天把这个小东西派来与我同行,谢谢上天,是女儿,是我一直想要的女儿,这是天意,也是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