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愈《五 箴》

 天涯的风 2012-02-21

韩愈《五 箴》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余生三十有八年,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摇者日益脱,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其不至于君子而卒为小人也昭昭矣!作五箴以讼其恶云2。

游 箴

  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3;余今之时,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呜呼余乎,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

言 箴

  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4?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传。幕中之辩,人反以汝为叛5;台中之评,人反以汝为倾6 ;汝不惩邪,而呶呶以害其生邪7!

行 箴

  行与义乖,言与法违,后虽无害,汝可以悔;行也无邪,言也无颇9,死而不死,汝悔而何?宜悔而休,汝恶曷瘳10?宜休而悔,汝善安在?悔不可追,悔不可为;思而斯得,汝则弗思。

好恶箴

  无善而好,不观其道;无悖而恶,不详其故。前之所好,今见其尤11;从也为比12,舍也为仇。前之所恶,今见其臧13;从也为愧,舍也为狂。维仇维比,维狂维愧,于身不祥,于德不义。不义不祥,维恶之大,几如是为,而不颠沛?齿之尚少,庸有不思,今其老矣,不慎胡为!

知名箴

  内不足者,急于人知;霈焉有余,厥闻四驰14。今日告汝,知名之法:勿病无闻,病其晔晔。昔者子路15,惟恐有闻,赫然千载,德誉愈尊。矜汝文章,负汝言语,乘人不能,掩以自取。汝非其父,汝非其师,不请而教,谁云不欺?欺以贾憎16,掩以媒怨,汝曾不寤17,以及于难。小人在辱,亦克知悔,及其既宁,终莫能戒,既出汝心,又铭汝前,汝如不顾,祸亦宜然?

说明:

  箴铭是古代文体之一,它用简明、整齐而且协韵的语句,说明历史的经验或者人生的哲理,寓有深刻的教训。韩愈所写的这篇《五箴》不能视为严肃的说教,而是抒发他对黑暗现实的牢骚和不满,表达他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排挤打击的坎坷身世的深沉感叹,《序言》是写自己不到四旬就因命运多舛而过早衰老的感叹。《游箴》表面谴责自己饱食终目,无所作为,实是抒发内心无限愤懑。《言箴》讽刺当朝权贵昏庸腐朽,不辨是非,不值得跟他们说话。《行箴》虽然并列当悔与不当悔两层意义,主要是对自己生平事迹的反省,结论则是只要所作所为合乎道义,即使处于困境也不悔恨。《好恶箴》论证交际之道,所好所恶,以道为准,必须慎重。《知名箴》通过自持有才,锋芒毕露,必然招致危险的社会经验,含蓄地倾吐了作者对于公侯显贵妒贤害能的不平之声。
  “箴”虽有五,但基本内容却包含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作者对于自己“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的散漫,虚度年华表示了深刻的反省,并警告自己如不改正将被正人君子所抛弃而沦入小人的行列之中。以道德的继承者自居的韩愈,对此时此刻散漫无为的痛悔,应该说是发自内心的。二是作者在文中反复地自警自戒要谨慎,并且回顾了两度自任幕僚以及任四门博士期间广收门徒和在御史台遭贬的际遇,初看起来,似乎是自己言多必失的结果。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当朝权贵和群小的专横、昏庸、嫉贤害能的结果。正是这一切,招致了作者接踵而至的灾难。韩愈认为,唯一的出路是,不值得与他们说话,唯有自己今后谨慎处世就是了。三是韩愈表明了自己所作所为的后果,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提醒自己“痛改前非”,否则“汝如不顾,祸亦宜然”,更大的灾难将降临。但是韩愈并没有屈服,毅然决然地表白:只要平生所作所为合乎道义,即使身陷囹圄也不后悔,“行也无邪,言也无颇,死而不死,汝悔而何?”表示了韩愈对世俗针砭的愤激之情和刚正不屈的精神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