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自南山风《 表扬,促进学生加速的动力》 儿童憎恨的是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的老师。 ——(前苏联)乌申斯基 有这样一句话:“不是聪明的学生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学生更聪明。” 的确,老师及时而适度的表扬往往是促进学生转变和前进的催化剂,它会使学生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自此树立起了自信心和责任心。 赫洛克(Hurlock.E.B)曾经以106名四五年级学生为被试对象,要他们练习难度相等的加法5天,每天15分钟。 他把被试对象分为4个组: 第一组为受表扬组,不断受到表扬。结果成绩扶摇直上。 第二组为受谴责组,经常受到责备。刚开始,这些责备还起点作用,后来就“疲”了,成绩就持续下降。 第三组为被忽视组,只是在一边静静地听前两个组所受的表扬和谴责,自己既得不到直接的表扬,也得不到直接的谴责。结果成绩比前两个组都差。 第四个组为控制组,既不给予任何表扬和谴责,也不让他们听到对前2个组的表扬和谴责。结果成绩最差。 由此,赫洛克得出结论说,人都是渴望表扬的,人在受到表扬时,脑神 经活动加快,思维更加灵敏,做事的效率也更高。 学生也不例外,得到老师的表扬、肯定,就情绪饱满,奋发向上。 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细心地观察学生,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和微小的成绩都要及时、热情地给予肯定,使他们产生一种愉悦感。 当学生帮助了别人时,别忘了翘起你的大拇指称赞:“你真有爱心!” 当学生义务劳动时,别忘了翘起你的大拇指称赞:“你真能干!” 当学生取得了点滴进步时,别忘了翘起你的大拇指称赞:“你是好样的!” 当学生克服困难或解决了难题时,别忘了翘起你的大拇指称赞:“你是最棒的!” 不要担心这一声声的称赞会令学生骄傲,我们应该相信,表扬是促使学生进步的金钥匙。 在我们毫不吝啬地把微笑洒向学生,把表扬送给学生时,我们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我们的学生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能干了! 40多年前,在苏联伊利诺斯州的罗克艾兰有一个名叫马尔科姆·戴尔科夫的小男孩。他从小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生性十分卑怯。 1965年10月的一天,戴尔科夫的中学英语老师露丝·布罗奇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读完了小说《捕杀一只模仿鸟》末尾一章之后,由他们接下去续写一章。 戴尔科夫写完作文交了上去。等到作文再次发下来的时候,戴尔科夫竟意外地发现:布罗奇夫人在他的作文旁批了四个表扬的文字:“写得不错!” 布罗奇后来回忆说:“当时,我之所以那样评价,是因为戴尔科夫的那个小豆腐干确实比他前面的文章都要好,我不能不表扬他。当然,相对于别的学生来说,仍然算不上优秀。” 虽然如此,但就因为这句话,对于当时无亲无故、生活困窘的戴尔科夫来说,已经很了不得了。他曾经从来不知道自己能干啥,将来能做什么。可 读了老师那四个字的批语,回家后他立即写了一个短篇小说……原来这就是他一直梦想要做但又绝不相信自己能做的事! 接下来在学校的时光,他写了许多短篇,并总是递给布罗奇夫人评阅。幸好布罗奇夫人为人严厉而真诚,她不断地给戴尔科夫打气和鼓励。 不久,戴尔科夫被提名当上了那所中学校报的编辑,他由此愈发自信,眼界也变得宽阔。 后来,经过不懈的努力,24岁的戴尔科夫便成了知名的专业作家,就这样,他开始了卓有成就的一生。 如今,戴尔科夫也记不清自己当时究竟写了些什么特别的内容,也忆不起布罗奇夫人给他打了多少分。 但他的确记得——并且永生不忘——布罗奇夫人在他的页边批下四个字:“写得不错!” 就是这四个字,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确信,如果不是因为老师在他作业本上写下的那四个宇,他不可能取得今天的一切。 在戴尔科夫第30次出席母校举行的联欢会时,还专门去拜访了已经退休的布罗奇夫人。谈及当年,载尔科夫感叹道:“当年您的那一句肯定的评语,给了我当作家的信心和勇气,改变了我的一生!” 戴尔科夫这个无亲无故的孩子,客观环境使他感到十分自卑,然而,就是老师那句简单的评语,给了他无限的信心和力量,激励他抬起头来走路,一步步向着伟大目标奋斗,终于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写得不错”这四个看似简单的评语,在戴尔科夫看来像是一缕春天的阳光,给了他当作家的信心和勇气,为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由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面对孤寂胆怯的戴尔科夫,布罗奇夫人没有表现出漠不关心的冷漠,而是怀着一颗真诚、博爱的心,不断地给予他表扬、鼓励,表现出为人师者的无私与高尚! 表扬“绝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至少是一帖“良药”。 多给一些表扬,学生将会长久地沐浴到阳光的灿烂。 布罗奇夫人已经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当读者们用爱戴和感动的目光投向布罗奇夫人时,这位尊敬的教师已经身体力行地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为学生鼓掌的同时就是在为自己的生命加油!表扬学生就是提升自己! 但教师们往往忘记了他们的表扬对于学生是多么重要。 盖杰和伯令纳曾在《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 “表扬是一种廉价的、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是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个教师,从不对学生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是罪恶的! 诚然,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何等快乐之事!然而,在我们的学生中,起码有80%是成绩平平、默默无闻的平凡的“俗才”。 我们应该明白,人总是有向上、向善的天性,但是由于心理、环境、教育等多种原因,人的这些激情、灵感、上进心、积极性、创造性等往往处于抑制状态。 作为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鼓起学生的勇气,去唤醒处于抑制状态的主体意识,去开发这股沉睡着的力量。 如果我们像布罗奇夫人那样学会了表扬孩子,悉心地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求知欲,那么,他们也一定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曾经有位学生考试考差了,回到家里,父亲问他:“成绩怎样?” 儿子很难为情。 父亲又问他到底怎样? 儿子怯怯地说:“很糟糕”。 父亲想了想问:“不会是最后一名吧!” “确实是最后一名。”儿子说完,等待着“暴风雨”来临。 没想到,父亲喜笑颜开地扶着他的肩膀说:“祝贺你,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肯定只有前进,不可能再有后退了。” 儿子惊诧不已,转而泪光闪闪。 这位父亲虽然不是教育者,却算得上是“教育家”,因为他让儿子感到前途一片光明。 纵观古今中外众多的教育家,纵使他们个性各异,但他们在教学上却有共同特点,那就是多表扬学生。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是“乐学”——即愉快教学的积极倡导者。他一向善于表扬学生,即使批评学生,也言语友善,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人统计,在《论语》中,有关孔予表扬学生的记载共有17处,批评只有6处。 正因他多表扬,多肯定,勤于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众人都十分乐意向他请教,甚至慕名千里而来求学,以至弟子遍布天下。 据说,在澳大利亚学校,老师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对学生进行至少一句真心的表扬,而学生每天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每天对一个同学说上一句由衷赞美的话。 他们的教室墙壁上贴有学生的照片,附言全是赞扬性的话,如:贝克同学真帅、作业真棒,杉拉同学擅长小号、是小号能手等等。 美国的教育学家詹姆斯认为,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激励学生前进的同时,我们不应忘记: 1.把学生带进知识海洋的“法宝”,不是苦口婆心的“教导”,而是给予热诚的表扬和鼓励! 表扬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法,有时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老师要搞好教学工作,必须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了解他们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把表扬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巨大的魔法。 作为老师要在细微之处见真谛,善于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要通过表扬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从信任、尊重、激励、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高度发现 并挖掘学生潜能。 2.曾有人认为表扬学生不过是给学生戴戴“高帽”,好话多说点不会错。其实,只有恰当而准确的表扬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起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使大家产生一种羡慕、向往的心理,从而树立良好的风气。 相反,那些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的表扬,有时不仅起不到鼓舞激励的作用,反而会使老师威信下降。 而如果表扬的时机抓得不准,也会使一些处于自负、骄傲心理状态的学生自以为是。 因而,教师一定要明确表扬并不是一种教育过程的结束,而是一种教育过程的新起点,不要为表扬而表扬,应预想到表扬的客观效果。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抓准表扬学生的时机,运用恰当的表扬方式,讲究表扬的效果,使表扬真正起到鼓励先进、促进后进、树立良好风气的作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指出:“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的多。” 对于学生来说,表扬无异于小树苗成长过程中的阳光和雨露,尤其是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表扬会使其原有的一点优点越变越大,缺点越变越小,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既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有一个学生因为表扬过多而变坏的例子,就说明我们的表扬还不够。” 作为教育者,老师不能吝啬表扬,要学会慷慨地表扬学生。 “赠人以言,重于珠宝”,当老师把真诚的赞美流淌到学生的心田时,也许在你面前站着的便不再是丑小鸭,而是正欲展翅的白天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