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魔球”理论——信息交合论的十度训练法

 懒懒一笑 2012-02-22

“魔球”理论——信息交合论的十度训练法

自如

2009-09-23 14:36:54 来自: 自如(只和现在在一起)

“魔球”理论——信息交合论是研究客体世界与心理世界信息运演的理论,也就是研究整个大自然与智慧生物高级运动时空中信息的调整、加工、推算与增殖过程的理论。信息交合论可以改变旧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扩展思维层次,培养多系统、多功能、多方位、高效率的思维素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

若你想运用这个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还要进行十度训练,以开发自己的大脑,这就是大脑思维的广度训练、深度训练、力度训练、速度训练、密度训练、高度训练、精度训练、适度训练和时间度、空间度训练。
1.广度训练
历史之久,天下之大,知识之丰,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该知道,应该了解,应该打开视野。打仗的时候,得有几个梯队,得准备几套办法,一个不行了,再来一个,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多财善贾”呀。有了对知识占有的广度,思路才开阔,点子才多。有位哲人讲,新的真理在已知世界的两极,思维没有足够的广度,创新就会困难重重,欧洲人在发现澳大利亚前,看到天鹅都是白的,后来在澳洲发现了黑天鹅,才大吃一惊!
广度开发,我们主要采用“外延式训练”。
所谓外延式,是借助概念的词来展开思维。如“树”的外延是:松树、杨树、柳树、杉树、桉树、桃树、梨树、杏树、苹果树、柿子树、桔树、椰子树、油棕树、银杏树、龙血树、望天树……
一开始,我们可以找一个名词,把外延展开并拼写出,你能写多少,就证明你大脑里储存多少有关的信息(这还可自测记忆力与思维的广度),然后再去查资料。比如,树这种木本植物,其外延极大。仅中国境内的松科植物就有10属、113种、92个变种(就植物而言,人类已知的有百万种,还有许多尚未被认识的)。每个人知道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在这方面了解较多的就是这方面的专家。由此可知,要想扩大内储信息,就要学会使用工具书,熟练调动资料信息,使你的有关外延尽量扩大。这种训练每天都要抽空进行,可以默写默写,也可以说出来,每次几分钟、十几分钟都行。平时可以“自演自唱”,也可以互相提问,进行“思维外延度测定”。
这是联想式外延训练,要使大脑更灵活好用,还应进行想象式训练。
如见到太阳,可展开想象:红旗、红霞、红心、血、丹砂……
想象是靠对事物某种内在的联系或外部联系而生成的。这样训练久了,大脑中的各思路就易畅通,就像“轴承”转动一样,不仅能正反转,还能全方位旋转。这也就是作诗的“兴”的手法。
这种训练到什么程度,才算“及格”呢?训练到可以在大脑里较自由地进行信息交合才行。一件产品要变形,大脑里立刻“跳”出一个又一个形象,然后按系统排成长龙,供你选择。要像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所描述的那样:鸟鸣、犬吠、行人走动、树叶落地、新月、房屋,以及天上飘动的云,亲人脉管里流着的血,……都在小克里斯朵夫心里变成了音乐。这时,训练才算由线性思维达到了立体思维,也就是各个方向的信息,各个系统的信息,甚至天下万物在为你思考的目标服务。这需要像蜂之采蜜,一点一滴,日积月累,长年不懈。今日世界,正是通才取胜的时代,知识广博,会大有用武之地。
2.深度训练
深度训练,是内涵式训练。内涵是一个物体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是一个概念的内容。
其训练方法和广度训练相似。不同的是思维发散的方向不是横向的而是纵向的,是向深处的挖掘。
还说那树,深度思维要求深入树的内涵,如树根、树干、树皮、年轮、树叶、花、果等。具体到一棵树,比如松树,其根的深度、根的形状、特点。吸收水分养料的方式、干的纤维特点、皮的构成、枝的分布、叶的脉络、光合作用的方式、花与果各自的内容,要求知道得越细越好。这是难的,越细越难,细到一定程度,你也成了专家。这种训练大有益处,像佛家用丝线穿珍珠一样,我们用神奇的思维线串信息、串知识,使我们大脑里有了一串串成系统的珠宝——这是无价之宝。
内涵训练,也可用统计来计数。对某一个事物的内涵,让自己或让别人展开,总会有一个极限,这个极限,就是他大脑里对这个事物信息的内涵储存量。应该命令自己:拼命扩大这个储藏量。
3.速度训练
慢工出细活,那也不假,但在大脑内部,思维速度一定要快!你要顺着你那神奇的思维线,在你大脑的信息海里,以最快速度“钓”出你需要的信息。思考本身要快,要快如疾风,迅似闪电,一下子抓到你需要的信息,要在概念上飞,在信息上跳,快节奏地思考。
思考时,不仅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往往是越思考越快,越思考思路越活。速度训练,就靠硬功,必要时,须看着表,卡着时间,强迫自己“再来一遍”!“这遍要比前一遍快!”
有技巧么?也有。
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本来记得死死的东西,猛然间怎么也想不起来,一些亲身经历过的事,被忘得无影无踪,而一些陈年老事会在一个什么场合突然闪现在思维的屏幕上:非要记住的事,像失去热情的恋人远远躲着你;或有一支曲子,似曾相识,但又记不清……这是因为信息一层层存入脑信息库,底下的信息被“覆盖”不容易查到,而出现“假忘”。对此,可以采取对称检索,把你的思维线理顺织成网状“魔球”,快速打捞不易记起的信息。打捞时,由此到彼,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天到地,从矛盾的这一方想到另一方。这对于视信息更适用。对听觉得到的信息,可通过音响强度、旋律、音调等不同方向切入引导;还可用网络打结法快速从信息海里打捞,这儿就不再详述了。
4.力度训练
力度,我们在这儿指思维的质量和冲击力。有一个物理公式F=mv,我们借用一下,是说思维的力度,与知识的质量和思维速度成正相关。我们要使思维有力度,能打破传统习惯,开拓新天地,就要整理(理顺──用信息标方法理)头脑的知识,使之整体化、系统化。要让不同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互相交合;要博采百家、自成一体;要具有从一个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的能力。这样才能快出成果。
创造性思维最忌:到此为止。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温伯格教授认为:创造人才必须具备的一个很重要的素质是“进攻性”。思想没有力度,就谈不上进攻性。要有进攻性、主动性,就不能满足书本上的答案,要积极寻找新的方法(这种素质比智力还重要)。科学的生命与艺术的生命都在于探索。
要使自己思维有力度,就要想办法构筑自己独具的智能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很快把不同系统的知识指向一个目标,突破一点。如同凸透镜把阳光集中于一点,就能一下子把纸点燃一样。
一旦思维有了一定的力度,思潮就会像高山流水,一发而不可收,就可能突破旧的思维格局,踏入新天地。
力度也是一种想象能力。训练自己思维的力度,就是集中注意力,能高效地调动多路思维迅速向一点集中。
力度训练也要靠那个“魔球”。魔球操纵次数多了,力度就会逐渐加强。再一个方法,可以从气功师的内功中获得启发,思考时,全神贯注,松而不懈,紧而不僵,静中有动,上虚下实,轻松飘然。同时,调整呼吸,开始清理不同思路,指向一点,如此反复练习即可。练到什么时候算及格呢?那就是你感到自己的思维线理起来很清楚,有劲,线的周围有一个场,一个应力场,很厚实。这时,就算有些成就了。
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若要下决心,排除杂念,人人都可加强思维力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的话,可以做我们训练力度的座右铭。
5.密度训练
有个叫段元星的人,是个星空探索者,手抄笔录积累材料,又天天仰头观星。他思维时,注意力能在八十多个星座间跳动,做到不漏项(这就是密度)。天天观星就是一种训练,所以,他于1975年8月30日晚在天鹅星座发现一颗明亮的星,并立即断定这是一颗新星!
人的头脑中的细胞组织本来就是高密度的,经过训练的头脑,其细胞间的联系密度会变得更高。因此,在头脑中储存高密度的信息是可能的。大脑中有了高密度的信息储存,输出时的信息才可能有密度:展开成信息标,才不易遗漏。
如果把神经细胞比作一个蜘蛛,树突、轴突则如蛛网,蛛网越密,“捕捉”信息的能力越强——这是从另一方面看密度。要使脑细胞的“蛛网”密起来,一是加强脑营养,再一个就是多给脑细胞输入信息。《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书,对于帮助孩子们在脑细胞间织网大有裨益,可以说,读这种书就是做一种“思维体操”。作为成人,就要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问得越多,答得越多,脑细胞间的联系就会越密。从而,也就可能有重要发现。
我们把上述方法,暂且叫做“为什么”训练法吧。
6.高度训练
学科的渗透、交叉、分化和综合,反过来又推动我们“魔球”的旋转,视野的扩大,有助于思考的深度。速度的提高,力度的增加,会提高我们的思维效率。然而,要解决产品中的一些战略问题,还必须有高度的训练。
站得高,才看得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诗说得很形象。“背负青天朝下看”,也是一种高度。
高度是立脚点,是角度,是人的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必要的素质。高屋建瓴,才能势如破竹。有的国家的产品在世界上总是领先,别人生产第二代产品,他们已设计成第四代产品。一些军事家,在战争中比别人棋高一筹,站得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怎样训练自己,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高度呢?我们可以使用角色转换法。如果我是一只蚂蚁,地块砖头就变成了一座山,一条小水沟就是大江河;如果我是一粒电子,原子就是一个太阳系……
同理,如果我是厂长、经理,我就须看到产品更新换代的全局。如果我是县长、省长呢?如果我是部长呢?是总理呢?再大一些,我是宇宙的管理者呢?
登高了会失掉不少细节,爬上半山腰,山下的树已经小得像草,汽车变成了甲壳虫。而我们却看到了山外的山,楼外的楼。
坐井观天,天只有巴掌大。看问题的高度是一种综合的素质。缺乏这种素质,思维就有局限性,就会缺少把握全局的能力。
7.精度训练
精确,是数学的治学原则。
准确准确再准确,是思维严密的科学家常说的口头禅。
我们改造产品,若依靠的是有误的数据,不精确的观察或张冠李戴的形象,信息标就能在错处折断,信息反应场内就可能出现打乱仗现象。
精度训练,没什么窍门,全靠平时养成。凡错了就改:如写错的字,改过来,再演算几道;……久而久之,养成严谨的作风,精度也就有了保证。
8.时间度训练
怎么能不注意时间这个因素呢?
时间是效率的分母。
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个人的成才都表现在对时间的利用率。
眼下,流行色、流行服装、流行歌曲、流行提包、流行发式……行情涨落,瞬息数变,产品换代周期一再缩短。
我国刚荣获乒乓球团体冠军时,曾一度出现“乒乓热”,乒乓球、球拍、球台等,一销而空。排球、足球也有类似情况,但风头过去了,你却跟着上,就可能造成产品积压。这说明忘了时间这根线,就会受到时间老人的惩罚。
训练时间意识,把握时间度,首要的是掌握时间标志:朝霞旭日,月转星移,潮涨潮落,草之荣枯,春种秋收……,我们时时观察和感觉到时间的脉动。
我们改造产品时,要注意把握与时间有关的因素。普利高津在他的“耗散结构理论”里告诉我们,必须把时间当作一个实实在在的因素考虑。我们的每一个信息反应场里都应放入时间这根标线,或者是把信息放在时间场里反应交合。我们可时常让思维线在这个“场”中穿行,不断增强时间意识。
9.空间度训练
达·芬奇小时候画鸡蛋,非常认真,同是一个鸡蛋,变换角度,可以画出几千张不同的图,可见其观察之精微,表现之细腻,怪不得他以后创作了那么多世界名画。达·芬奇画蛋就提出了一个空间问题(观察有两种方式,一是蛋不动,人动;一是人不动,蛋做全角度旋转)。人处的空间方位不同,观察结果就不一样。一个圆环,平看是圆,俯看是一条线,侧看又成椭圆。一个锅,在平地能煮熟东西,到几千米高山上就煮不熟东西,空间变化,结果就可能变。
有了空间感,我们才能从线性思维转入立体思维,我们的“魔球”才能“转动”。
空间度训练首先是接触有关空间的概念,如上下、左右、前后、远近、中间。
八方六合:环境、位置、层次、透视、长宽高,等等。
我们可以试着这样思维:由上想到下,由近想到远,由左想到右,由小想到大,由外层想到里层。正过来想完再反过去想……
在空间上,我们能从点想到面再想到体;由一维想到三维,由三维到多维,最后进入全方位思考问题,这时可以叫“全息思考”。因为,我们猜想,信息存入大脑的方式很可能是全息存入。加紧训练,调动空间为你服务。
10.适度训练
中国有句俗话,叫“物极必反”,办事要掌握分寸,改造产品,要寻找最优方案,如手表,并不是越小越好,总有个“边”,这个边就是适度。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丢勒说:“我认为适度的对象就是美丽的。”
强调适度,不能堵塞突破。突破先前的适度,可能开辟一个新天地。如说一件产品,“简直做绝了”。最好到极处,而绝处再向前走一步,可能又有新层次。在新的层次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把握分寸,主要靠实践经验,也靠反馈系统的调节。作为一个产品设计、生产人员,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就能知道产品设计是否适合;作者“摇身一变”,成了编者,就会
找出自己作品的“毛病”。就是平时思考问题,也常要反思。反过来看看呢?时常自觉递换角色,你的适度感就会较快地增强。

尾声
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难发现,生活并不怜悯失败者。新产品也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勇者进,懦者退。成功属于有力量的思维之翅。
占人体重约五十分之一的头脑,是万物之灵的灵魂。它是可以训练的,并且通过训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