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德路和沙面

 韩钦定梅溪书屋 2012-02-22

一德路:十三行货仓变商业旺地

一德路东接海珠广场,西连人民南路,毗邻十三行,是当时广州城的南城墙和十三行庞大的货物仓库所在地。那时,不少从南洋回来的商人建商铺经商,把国外的建筑形式运用到本地建筑上,欧式的建筑上镶嵌着满洲窗,建成商住合一,下面商铺上面住家的居所,为了楼的整体平衡,楼房伸出两条腿来支撑,廊下就是行街走货的通道,于是广州最早的骑楼就诞生在一德路上。

一德路上曾有两广总督的府邸。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总督办公大楼”遭到英法联军的炮轰。之后,法国人在废墟上修建了“圣心大教堂”,也就是俗称“石室”。教堂建筑工程浩大,当时建筑花费了40万法郎,由法国工程师设计,在香港九龙采凿石块,然后用帆船运到广州,从打磨石块到吊装都是手工操作,历时25年完工。这是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正面是一对巍峨高耸的双尖石塔,高插云霄。石塔中间西侧是一座大时钟,东侧是一座大钟楼,内有四具从法国运来的大铜钟,高耸的塔楼上有机械钟报时。据说由于机械钟造价不菲,当时是等机械钟以及4座大铜钟装置到位以后,才在石塔四周砌门,让大钟没法从狭窄的门洞运出。

在随后拆城墙新辟的一德路上,诞生了广州最具规模的专业街。到民国初年的时候,一德路东起石室路口,西至海珠路口的咸鱼、海味、凉果、副食贸易经营已很发达,行栈、货仓毗邻,有大小市场10多个,再加上沿街摆卖的小贩,不宽的一德路拥挤异常。日军占领广州期间,日本人也在一德路315号开设了振裕洋行,贩卖东洋咸鱼海味。1946年,一德中路甚至还诞生了广州市的咸鱼商业协会。

如今的一德路,依旧在卖海味,甚至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海味干货专业街,这里的商铺经营着广州70%的海味干货批发业务。不仅是海味干货,一德路上还有玩具、工艺品等,短短千余米的街道上密密麻麻的挤着超过200家商铺,有5个大型市内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一德路繁华如昔,继续上演着商贾云集的辉煌历史。

一德路东接海珠广场,西连人民南路,毗邻十三行,是当时广州城的南城墙和十三行庞大的货物仓库所在地。那时,不少从南洋回来的商人建商铺经商,把国外的建筑形式运用到本地建筑上,欧式的建筑上镶嵌着满洲窗,建成商住合一,下面商铺上面住家的居所,为了楼的整体平衡,楼房伸出两条腿来支撑,廊下就是行街走货的通道,于是广州最早的骑楼就诞生在一德路上。

一德路上曾有两广总督的府邸。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总督办公大楼”遭到英法联军的炮轰。之后,法国人在废墟上修建了“圣心大教堂”,也就是俗称“石室”。教堂建筑工程浩大,当时建筑花费了40万法郎,由法国工程师设计,在香港九龙采凿石块,然后用帆船运到广州,从打磨石块到吊装都是手工操作,历时25年完工。这是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正面是一对巍峨高耸的双尖石塔,高插云霄。石塔中间西侧是一座大时钟,东侧是一座大钟楼,内有四具从法国运来的大铜钟,高耸的塔楼上有机械钟报时。据说由于机械钟造价不菲,当时是等机械钟以及4座大铜钟装置到位以后,才在石塔四周砌门,让大钟没法从狭窄的门洞运出。

在随后拆城墙新辟的一德路上,诞生了广州最具规模的专业街。到民国初年的时候,一德路东起石室路口,西至海珠路口的咸鱼、海味、凉果、副食贸易经营已很发达,行栈、货仓毗邻,有大小市场10多个,再加上沿街摆卖的小贩,不宽的一德路拥挤异常。日军占领广州期间,日本人也在一德路315号开设了振裕洋行,贩卖东洋咸鱼海味。1946年,一德中路甚至还诞生了广州市的咸鱼商业协会。

如今的一德路,依旧在卖海味,甚至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海味干货专业街,这里的商铺经营着广州70%的海味干货批发业务。不仅是海味干货,一德路上还有玩具、工艺品等,短短千余米的街道上密密麻麻的挤着超过200家商铺,有5个大型市内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一德路繁华如昔,继续上演着商贾云集的辉煌历史。

沙面:从十三行到洋十三行

十三行旧址的西边就是沙面。

沙面本是珠江中一个普通的沙洲。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十三行和夷馆被毁,再难重建,西方列强把目光投向了十三行西侧的这片沙洲,清咸丰九年强迫清政府同意把沙洲临江的一面供英法建立租界,由清政府负责筑基填埋,筑基填埋的28万两白银,从当年攻打广州的“赎城费”中扣除。两年后又签署《沙面租界协定》,强占沙面,英法联军占据广州的经验让他们不敢与本地人混居,于是赶走原本在那里居住的中国人。英、法、美、德、日、意、荷、葡等各国陆续在上面建领事馆、银行、洋行,甚至教堂、邮局、医院、酒店、俱乐部、酒吧、球场等公共设施,大量外国人在岛上居住生活。

西方列强为了实际控制广州进出口贸易的经营权,进一步扩大老洋行,不断开设新洋行。那时在沙面著名的洋行有十三间,包括英商的怡和、太古,日商的三井、德商的礼和等,被称为“洋十三行”。而旧十三行废墟一直保存到清末才重新建起房屋,开通街道。但因为沙面的崛起,以及英国占领香港发展贸易,十三行最终遭到冷落。

如今的沙面,从保存完好的老建筑中还能依稀感觉旧日的情景,沙面的建筑集中建设于1861年到1938年间。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沙面大街2号-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沙面大街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外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沙面大街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钱玮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