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9
今天,9点半钟左右,我前往大吴卫生站,寻求医生。
到了那里,人们已经排起了长队,等候吴医生的诊治。
我不想打扰医生的工作,想等待会儿没有病人的时候再跟医生说一说见习的事。
不过,病人陆陆续续地来。除了稍作休息,医生一直都在为病人服务。
我一直站在一旁,静静地等候。
这里,有老有少,也有年轻的小伙子。吴医生一直和蔼地与他们交谈。特别对小孩的时候,医生更显出爷爷的慈祥与关爱。
直到11点20分左右,吴医生问我什么事,我说明了见习的任务,五医生说他很忙,实在没时间,于是介绍我到秀英医院。之后很顺利,医院的领导答应了。
下午,我兴冲冲地去医院。医生察看病人,我也在一旁观看。这里没有诊所那么忙,人不多,偶尔才有病人前来。徐医生是学西医的,他看病时,一边问一边摸脉,然后看病人的口腔,量体温、血压,有时还测一下体重。我所记的那两个病例就是他的。不过我忘了拍下一张照。在我们这里,我没有感受到什么紧张的医患关系,还有那热火朝天的中西医之争。或许那些仅仅是舆论的炒作。
2012.01.10
今早,我早早就起床,有点像是去年的感觉。8点前,我到了医院,然后,披上白大褂,跟着黄医生去查房,我们只去了一间病房。那里有一个70岁左右的老伯伯,正在输氧。见到医生来,阿伯坐起来,面色很好。医生问了几个问题,从头到脚问了个遍:脚痛不痛?大小便怎样?……接着,医生用听诊器听了病人的心脏、肺动脉、脊椎动脉,测量体温,发现并无异常,叮嘱病人家属一些注意事项后,我们就走了。这也是我第一次跟去查房的经历。虽然只有一个病房,但见微知著,对待病人,始终都要有一颗关怀的心,体会到病者的疾苦,细心详细地对病人负责。
查房后,我待在内科医院办公室观看医生诊治。期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遇到一个黄疸病人。一开始,医生被他吓到了,“哇,眼睛怎么 这么黄……”病人自述尿黄十多天了,而且胃口不好。一瞬间,我想起课堂上,老师讲过眼睛黄、皮肤黄、尿黄是黄疸的主要标志,这个病人明显符合这些症状。医生让他去查一下B超,建议他住院留待进一步观察。在医生写住院单时,我请病人照一张照做记录,并跟他聊了一会儿,尽量减轻老人的心理负担。接下来的发展就要看明天了。
2012.01.11
今天早上,到了医院,跟着医生去查房,这次比较多个病房。
在19病房,是个孩子,昨晚送来了。医生问了孩子是否咳嗽、发烧,之前有没有相似的情况。孩子还在打点滴,家属说他已经好多了。我见不到他,因为他被包得严严实实。
20病房的老伯伯仍旧在用那个氧气,医生问了他各个事宜,他说有点虚、困,便溏,。医生翻开他的裤腿,我看到他的脚踝还有一点肿。到现在,我仍旧不知他是什么病。
22病房住着的是昨天那个黄疸病人。相对昨日而言,他的眼睛已经有一些好转。不过,他依旧胸闷、失眠、吃不下、咳嗽、无痰、尿黄。他讲到昨晚喝粥后人有点晕,摔了一跤。我问了医生,医生说可能是因为他吃饭后,血流向胃,导致脑供血不足。
查完病房,我们回到办公室,医生突然想起一些事,由于腿脚不便,舒医生让护士姐姐去给20病房量一下血压。当时医生喊得很大声,可见他对病人的用心。回忆起师姐讲过她的指导老师曾因想到改药方可以提高一点疗效而跑去追病人。我想,每一个有良心的医生都是希望病人能够尽快痊愈,并愿意为此付出。而有些医生开出药方,却没有取得期望的效果,是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个人医术的高低限制了他所能解救的病患。对我们来说,未来还有着4年半的时间去学习,一定要好好把握,一方面对自己、家人有一个交代,另一方面,在未来的工作中,更高水平的技术,才能少一些遗憾,多一份喜悦。当然,活到老,学到老,医学一途不可能5年的时间就掌握,在临床过程中,也要继续努力探索。
在办公室里,偶尔听听医生与病人的交流,或者我静静地看书。时间也在这种闲适的氛围中流逝,11点20分左右,我抄了两个病例,请医生签一下名后,今天的见习任务就算完成了。
2012.01.12
无忧无虑,又是一天过去。
在查完防后,我回到办公室,此时,黄医生正在给一个小孩看病。
女孩今年4岁,长得眉清目秀,可就是一直哭涕,不肯配合。“啊……”医生示意小孩子张嘴,可是她依旧哭着说“不要。”
这真是一个棘手的小孩。当医生把手电筒靠近她的嘴时,她就更大声地哭。医生想用棉签抵下她的舌头时,她就用手挡开。医生无从下手。。
女孩的父母说她昨晚留了鼻血,现在鼻孔处还有血迹,我不清楚医生要查看什么,可能是想确定是否有淤血留在咽喉部。
我站在一旁,医生与小孩僵持了4、5分钟。医生多次试探,诱导。最终在女孩大哭一声时,舌头正好塌下,医生也恰好在那一瞬间看到了女孩咽喉部的情况。我在一旁,却错过了那一瞬间。
医生说孩子的喉部……具体是什么忘了。
所谓“医者,意也。”这也离不开长时间的经验总结。像黄医生这样眼明,需要多少年的积累?我思考着,作为一个对病人负责的医生,在诊断时收集症状是很重要的,而这也是考验一位医生医疗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这一手段有待我们慢慢去学习与积累。
2012.01.13
今天,阴雨绵绵,前来问诊的病人也相对少了一些。但昨夜,来了几个病人,需要查看的病房多了。
在4床位,是一个6、7岁的小男孩。前几天就已经过来,吃了药后,不见好转。
孩子正在打点滴,发烧、咳嗽、畏寒,属于比较严重的感冒。孩子的母亲在那里焦急万分,却又无能为力。回到办公室,我对舒医生说那个小孩前几天来看,现在还没有好。;医生沉默。
后来,徐医生让我去看看小孩的扁桃体是否发炎,在查看时,我也与他们聊了一会儿。小孩比较内向,不太想说话,他的母亲在一旁讲到孩子前天来看舒医生,吃了药之后还不见好转,现在还又咳嗽。在紧张无奈中,她不免有一些抱怨,抱怨医生没能治好她的小孩。
医生,是一项神圣的职业,同时,也责任重大。生命所系,健康所托,稍有差池,便会影响到病情的进展,病人痛苦、家属抱怨、本人也内疚。然而即使是大医,也难免有失手之时,何况今日我们这群平凡的人。路漫漫其修远兮……
不过,在之后的跟诊中,也有好消息出现。一对姐妹前来就诊,她们说她们的妈妈吃了医生开的药后,感觉好了许多,想要再拿一些,同时也想让医生给她们治疗。
作为一个医生,病人的信任,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奖励。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多一点好消息,病人痊愈,我们也开心。
2012.01.14
4号病床的小孩,依旧在患,由上呼吸道感染转为肺部感染,
16号病床的老奶奶,声音暗了,躺在床上,神色萎靡,有气无力的样子。
屋外,细雨绵绵,屋内,更是压抑万分。
虽然,我只是过来见习;虽然,他们与我毫无关系;但此刻的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忧伤。
方技者,亦生生之具。--汉书中记载了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当我们付出努力,却没有取得希望的效果时,又能怎样?无奈、无助……而病人痛苦,不离斯须。“至于遁天倍情,悬解先觉,吾尝闻之矣”有谁能够真正做到如此,至少,我还不可以。
此时的我,倍感,医生之途,任重而道远!
我想分担病人的痛苦,,我想帮病人早日康复,,我想大家无病无扰,我想大家开开心心……这样的愿望会不会实现?不清楚。不过这样的问题恰恰需要我用行动去解决。
朋友曾说过,他选择中医,是想把中医当作他一生的事业,而不仅仅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现在也终于能体会到他的那一份心。是啊,学医,仅停留在职业的范围,那是多么浪费。或许更多的人是在行医过程中,渐渐地将医生放在第一位,将它作为一生的事业。
回想今早的情景,唯有努力学习,方能减少 一二,原诸君共勉,为医术争辉,为万民谋福。
大医精诚!精诚大医!
2012-1-16
有喜有悲,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在前几日阴霾后,医院里的情况大有好转,或许这才是医院里本来该有的情况,当初的不信与怨恨,仿佛就是一段小插曲,弹过后,和谐与健康仍是主旋律。
听医生说,前几日,4号病房的小孩属于急性的流感,当晚小孩反复发烧,吐,把家属给吓坏了,还准备把小孩移交到市医院。按中医来讲,病因是戾气。他有发病急骤、感染性强、症状相似的特点。医生的另一方话也正好证实了戾气的发病特点。有另外一个邻居小孩也被感染。
回想起来,之前的想法还是有一些幼稚,作为医生不可能百治百愈,疾病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药到病除,总会有一个过程。在这学期末所学的医案,不也正是如此,当时我还总结出要相信自己,坚持用药。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直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