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商业银行暴利一万亿说明了什么

 天水湖 2012-02-23

我国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末,全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达113.28万亿元,同此增长18.9%。商业银行净利润达10412亿元,突破一万亿大关,比2010年同期的7637亿元增长了36.3%,其中非利息收入占比19.3%,按此计算,我国商业银行平均每天净利润“吸金”28.53亿元。银行业人均净利润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净利润的12——15倍。

我国商业银行业增长和暴利忧喜参半,喜在我国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这些年有了快速增长和巨大发展,为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充沛的金融支持。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商业银行暴利一万亿元。也有其不合理因素和忧患之处。由此突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我国银行业是典型的垄断行业,在政府的庇护下,垄断资源、垄断市场、垄断价格获得垄断利润。我国银行业至今没有向民间开发,不允许成立民间银行、民间资本很厚却有运营空间和投资场所,只好地下涌动,高利贷盛行。这也是银行业因缺乏竞争而导致服务差、价格高的主要原因。

在开发服务产品方面,银行业也基本垄断了水、电收费和网络信息等方面的收费,这些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也是靠垄断带的。

第二,银行业利润高,加大了行业分配不公。银行业高工资、高奖金、高福利已是不争的事实,有了银行行长年薪高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银行行长年薪高达720万元,请问银行资产是国家的,不是私有银行,凭什么自己把年薪定的这么高,专家建议银监会应该出面管管这些事!

第三,我国银行业据垄断地位,提高了银行储息与贷息之间的“利息差”。目前银行业的基本业务仍是揽储放贷、揽储时给储民付利息,贷款时向企业要高息,二者息差高达2-3.5%,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利息差(贷息高于储息的部分)只有1-1.7%左右,我国是他们的2-3倍,这是我国银行业巨大利润的主要来源,约占一万亿的80%左右。

目前看我国银行业利率没有市场化放开,仍由央行垄断,从储民角度看,储蓄到银行付给的利息偏低,几次微调也不及市场上的物价指数CPI的增幅。实际上处于负利率状况,有人估算现在把一万元存入银行,一年定息是3.5%,而物价指数现在是4.5%,相当于一年亏损一百元。这种通货膨胀年代的低利率,实际上是对储民的变相剥夺。

另一方面从贷款角度看,企业不融资无法发展,从银行贷款又承受高利息,导致企业贷款付息太多,成本太高,负担太重,好多企业贷款多了,成了银行的打工仔,最终被高息压垮,被专家称为企业成也贷款,败也贷款,银行通过高贷息变成高利润,实际上对企业的一种剥夺,好多利润是从实体经济中转化过来的,银行的暴利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第四,专家建议银行业要加快改革,打破垄断,吸引民间资本参股经营,多种所有制银行相互公平竞争,才能降低收费优化服务。

银行业利息差要与西方发达国家并轨,不能再靠垄断地位收取高利差来获得高利润。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银行业改革了才能带动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公平竞争,优质服务!

专家建议国家财政对国有商业银行征收金融方面的新税种,并且从国有银行的巨额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实行国有资产分红机制,上交财政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反哺民生,一则解决银行业利润过高问题;二则解决财政增收问题,与国与民都有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