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市购物,当心小票玩“猫腻”

 tuzididie 2012-02-23
超市购物小票是消费者购物凭证,但许多消费者购物后都不看小票,随手就扔了。超市与顾客的纠纷大多因购物小票而引起的。近日,家住淮安市清浦区闸口的韩女士就是因购物小票中的价格与标价不一样遇到麻烦了。  商品价格玩“穿越”
  前两天,韩女士在淮安市区一家超市看到,一款手帕纸特别便宜,就一次买了三大包。本想图便宜,可便宜没拣着,却惹来一身麻烦。购物小票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三包手帕纸单价6.3元,而货架上标明的价格是4.9元,结账的时候怎么就变成6.3元呢?
  “起初,我也没太在意,从超市出来以后,我坐上公交车,闲着没事顺手把购物小票拿出来查看,没想到一下就看出问题来了。”采访中韩女士这样对记者说到,“我清楚地记得货架上的价格是4.9元,而且还是特价商品,为何瞬间到了小票上就变成了6.3元呢?”
  “其实,这一两块钱是小事,关键就是超市的信誉问题,如果我要不去找超市的话,说不定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上当受骗呢,想想就气不打一处来。”尽管公交车都已经开出很远了,但韩女士还是下车回到了超市,找到了超市销售人员。
  超市人员消极处理
  回到超市后,韩女士向超市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但是得到超市工作人员的答复是:“昨天晚上盘检时,不知道怎么无意当中价签掉下来了,谁又挂上去了。这个是疏忽,工作疏忽。”说完就没了下文,这位工作人员也没有和韩女士积极地协商退款事宜,而是采用了一种消极的态度。
  既然是盘检那就更应该能检查出来啊!韩女士越想越觉得自己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便找到超市的负责人讨要说法。
  后来,清河区消协介入,超市的一位客服经理才勉强出面了解情况,退还了多收韩女士的1.4元钱,同时还向韩女士当面道歉。不仅如此,这位客服经理还保证近期对超市内的所有商品价格进行一次整顿。“我并不是刻意地去争这1.4元钱,虽然事情得到了解决,但是也给超市的负责人敲了一个警钟,顾客就是上帝,这一宗旨永远不能动摇。”
  据清河区消协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当前很多消费者到大超市购物都是一次性采购多种商品,很多人认为超市信誉好、商品质量有保障,在购物后不仔细查看购物小票,也不清点商品。殊不知,超市内货物众多难免出错,再加上部分超市存在管理漏洞,容易出现差错。
  对此,清河区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到超市购物要记住所购商品的价格;付款时,不要将自己的所购商品、后顾客的所购商品混放;付款后,要当场核对购物小票清单与商品是否相符,特别是让利促销商品是否享受到优惠价格;最好保存购物小票,以便发生纠纷时作为索赔凭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