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winner091 2012-02-23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镇江市宝塔路小学/史明

  摘自:《宝塔路小学》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解读

  本单元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们是在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知道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们对人类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以后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

  本单元分三部分。关键词为“过去”“现在”“将来”。

  过去--不断成长,身高,体重,心理都在变化。

  现在--就是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的变化以及保健。

  将来--就是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健康成长。

  这单元内容适合考的内容也不多,但很重要,对学生的一生的健康成长有帮助。因此我对学生讲了,虽然考的内容不多,但学这个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以后的成长。

  本单元的教学光盘中有两段录象,建议给学生看看。

  这部分大家已经教了,因此我就不多讲了。

  第2单元“遗传和变异”解读

  本单元属于“生命世界”部分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了解生物的遗传、变异情况,了解生物学家对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所进行的不懈探索。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3课。

  1.生物的遗传现象: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自己与父母的相似特征,了解遗传现象。进而发现动植物也有遗传现象,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的现象。

  2.生物的变异现象:通过调查同班同学间的外形特征差异,了解人群间存在变异。并进一步发现动植物也存在着变异现象。

  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了解生物学家对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所进行的不懈探索,科学家们利用遗传与变异现象为人类造福。

  下面具体分析教材:

  第1课,生物的遗传现象

  本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遗传现象。

  本课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人具有遗传现象。14页,这其中有两个活动,一是通过观察并比较照片中孩子与父母的相似特征,为三个孩子找到其父母。(正确答案是:第1个孩子的父母是下图的、第2个孩子的父母是上图的、第3个孩子的父母是中图的)。

  另一个活动,就是事先布置一些同学从家里带一些自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照片来,在小组内打乱后,和其他小组的照片交换来找寻“一家子”。这个活动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大家会积极参与,努力发现一家人中可能存在的相似特征,从而进一步了解“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加深对遗传现象的认识。同时补充字代与亲代的概念。

  第二部分:观察动物、植物照片,找出生物体亲代与后代之间的相似特征,进一步理解遗传现象是生物共有的特性。借助这个话题还希望引发学生更多的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和思考。课文中给学生展示了狗、豹、企鹅、长颈鹿等动物家庭的照片。这里尽量让学生从斑纹、五官、神态等方面多说。

  第三部分:教材采用举例探讨的方法,组织学生讨论植物--豌豆的遗传现象。用图片进行提示遗传的表现形式。这张表为下一课的孟德尔的经典实验做铺垫。可以结合教参68页的内容。(花种子茎)

  第四部分:推理并判断动物的遗传规律。课文展示的是猫妈妈和几只小猫的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中小猫的毛色和花纹等,推测猫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并简单说明推测的理由。这一环节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这里可以把《科学探究》上涉及的几个俗语讲一下。

  本课的教学要调动学生已有的对遗传现象的初浅经验,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加深对这一知识的认知。(学生对遗传有了解)

  第2课生物的变异现象

  主要目标就是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

  本课的教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17页,寻找孪生姐妹、双胞胎与父母之间的差异,孪生姐妹、双胞胎之间的差异。(两层意思)

  在全班同学之间展开寻找外形特征差异性活动,并进行统计。初步了解人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变异。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做些指导,让学生能区分出一些生理特征,比较怎样的是有耳垂,怎样的是无耳垂等。

  除了在统计中列出的外形特征存在差异以外,和遗传特征一样,人种个体中在诸如身高、体重、体形、音色,甚至智力、爱好和性格等许多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

  第二部分:18页,观察并比较各种金鱼、康乃馨、玉米的不同之处。教材中提供了不同形态的金鱼、康乃馨、玉米的照片。可以看出,尽管是同一物种,但是在外形、颜色、花纹等许多方面,这些动植物在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同时,也都存在许多差异,这说明,同一物种的个体相似,但又并非完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变异。学生仔细观察后肯定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讨论这些动植物的差异性也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之一。紧接着引导他们讨论这些生物有差异的原因。教材的意图就是希望这样的讨论能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变异并对变异现象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补充教参59页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阅读《科学探究》12页的内容。(金鱼的培育)

  第三部分:19页,阅读资料,认识三叶草的变异现象。这里意在结合科学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自然界的千姿百态也为人类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表达自己的美好情感提供了契机。这里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创意活动,以四叶草为主题,设计一个纪念品,并赋予其特殊的含义。最后的知识拓展是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这一部分的知识仅仅只作了解,教学中不要深挖下去。

  变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可遗传的变异豌豆;另一种是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

  变异的三种: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看书举例:妈妈的卷发金鱼(《科学探究》上的题)

  要让学生会辨别两种变异。《科学探究》上的题目课上阐述下。

  关于遗传和变异在以后初中的生物中还要学习到,我们小学里只是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因此,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讨论、分析,让他们全程经历发现变异的过程。同时,教师应及时反馈信息,调控、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活动。由于学生对研究自己与同学的外形特征差异感兴趣,课堂上肯定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学气氛也会很活跃、热闹,因此教师必须适时、有效地组织教学。

  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本课让学生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了解遗传学的应用。

  本课的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孟德尔及其后续者对遗传和变异的不懈探索。教材中给学生了两段材料:一是孟德尔探究遗传的秘密,二是后续者探究变异的秘密。为了使学生阅读更有目的性,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如:孟德尔是怎样研究的?他发现了什么秘密?为什么人们称他为“遗传之父”,后续者们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达到教学目的。在这里,因为孟德尔关于遗传现象的解释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涉及到比较深的知识背景,较难给学生讲清楚,我们把课题定为“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也是强调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而不强调结果。所以这里只介绍孟德尔研究的内容和现象,希望学生们做出自己的解释。这里学生做出怎样的解释都是允许的,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研究并不能只看到现象,科学需要解释,而这一过程科学家们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本内容在教参68页。

  对于“后续者们研究和发现”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科学家们对生物变异性的研究和发现,并且了解,变异不仅来自于父母的遗传,生物体自身也可能产生变异。另外,就是强调一代代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教学目的。

  “遗传学之父”强调下。

  第二部分:21页,了解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不迷信权威,专心研究“杂交水稻”的事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好素材,这一内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科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感受科学在人类文化与社会进步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为人类造福,可以改善人类生活。教学中应抓住契机适时进行教育。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层次的教学,可以发动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或者可以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关于袁隆平事迹的资料。

  在教参69页,《科学探究》的14页都有相关内容,讲一讲读一读

  第三部分,21页下面,介绍当代人类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的优良品种。结合上一课的内容进行讲解。人们利用选择育种培育出了许多不同的牲畜和农作物等,以提高这些生物对于人类的利用价值。比如说,对棉花进行选择培育以提高棉花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对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等进行培育以提高产量。结合海门菜市场上的产品,神州号携带的物品。

  本课是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和最新生物科技的知识。(基因克隆)

  第四部分22页,辩论会让学生找些材料,准备时间。课文里的例子有利有弊要合理运用。体会“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

  第3单元《进化》解读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的“进化现象”编写的,

  主要目标:认识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3课:

  1.消失了的恐龙。了解恐龙的知识。通过发现史的学习,认识到化石的作用。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作用、成因以及由化石而引发出的一些问题与困惑。

  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适者生存。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现象,并尝试对未来人类的演化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

  在此之前,孩子们已对当代生物的形态、习性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现象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上一单元的探究也使他们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单元的科学知识对他们来说并不难理解;本单元运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有查阅资料、建立模型等,也是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的,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即启发学生体会到生命进化历程的艰难与辉煌,进一步加深珍爱生命的情感,并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从而为下一单元学习生态平衡的知识做好准备。

  第1课,消失了的恐龙

  目标为知道恐龙化石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能依据恐龙的形态找出想对应的化石模型。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一、交流恐龙的有关信息,24页,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的恐龙知识。在科学探究的16页,教参的79页都相关的资料。

  二、恐龙化石的发现与作用,25页,承接第一部分。补充:恐怖的蜥蜴。有录象,让学生看看。

  三、为不同形态的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合理的想象推理能力。了解特点。

  补充恐龙同时代的鳄鱼蜥蜴。《科学探究》上有题目

  第2课:

  本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认识化石的概念、形成的原因以及作用。

  化石,是经过地质作用,保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迹或遗物。一万个生物死亡后,大概只有一个有可能成为化石,它们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也是人类认识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因此我们对进化的探究就从研究化石开始。

  本课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27页,认识化石。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石,化石有哪些种类。教材出示了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化石照片。其中,三叶虫、琥珀、硅化木、植物化石、鱼虾化石属于古生物遗体的化石;鸟的羽毛化石属于古生物遗物的化石。

  建议把实验室的一些化石标本拿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下。

  第二部分:认识化石成因。28页上面。教材以四幅图片解释了化石的成因,并安排了一个拓展活动:制作化石的石膏模型。这里要讲清楚化石形成的条件。

  第三部分:了解化石的作用。

  教学光盘里有6个录象

  第四部分:5个困惑。认识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化石有但现在没有该生物了。(教学参考书92页)

  2、原来有,现在还有,变化不大。

  3、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进化的规律、进程

  5、具体的进化现象

  第五部分:以长颈鹿为例认识自然选择。解释多样的

  教参说: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曾经在历史上引起争论。

  这里有很多要求掌握的进化知识,希望上课前多研究下科学探究上的题。

  第3课: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目标:理解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含义,知道生物的形态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是进化的结果。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贡献与面临的挑战。

  重点:理解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区别

  难点:进化论面临的挑战

  内容:两个部分

  1、通过阅读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32页上面,四个层次:文字资料介绍(结合学过的语文教材内容),教参的104页也有介绍,先看下,读一读。课文文字要背出。然后用两个例子(32-33页),介绍人工选择(结合金鱼培育)与自然选择。然后用尺蠖蛾翅膀的颜色变化感受自然选择就在我们身边。了解人类的活动对生物的生活用影响。最后从形态与环境相适应的角度来解释两种狐狸的耳朵的区别。34页,(减少热量的流失与散热)

  这部分光盘中有“达尔文岛的录象”,很丰富。

  2、介绍达尔文进化论所面临的挑战。34页下面,《科学探究》21页,教参106页都有相关的介绍。(澄江生物群:单细胞到多细胞突变)

  体会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尊重的是证据而不是权威。

  教学光盘中有录象介绍。

  也建议把科学探究上的题整合下放到课堂上讲下。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解读

  本单元十分注重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共同家园的情感。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建议结合品德与社会的相关内容一起学习。

  本单元主要有四部分。按照总分总的线索

  第一部分:总总体介绍生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

  第二部分:分别研究动物对环境的环境的适应性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具体讲有趣的食物关系

  第四部分:总的了解整个生态。做生态瓶,了解生态平衡。本课通过做生态瓶让孩子了解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1课:36页,从大处着手,从具体的现象入手,把地球生态这一比较复杂的概念化为一个个具体的生活环境。

  首先文字总的介绍,然后,四个圆图里的动物与下面四个环境场景让学生匹配体会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两句话让学生记住的:不同的生物分别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结合《科学探究》26页的斑马花纹之迷讲。光盘里也有录象介绍。

  然后再从大处着眼引导学生认识栖息地的概念。概念要记住,还有一句话:不同的生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初步认识,再以实际例子来认识栖息地的概念。外出到校园里观察,体验。

  38,39页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关系--相互合作与敌对关系。

  38页举例五组生物讲相互合作。让学生举例。教师可补充教参122页动物的朋友的相关知识。在光盘中也有介绍。教师也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动物的互惠互助讲。学生会解释。

  39页讲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生物直接的敌对关系。先总的说一下,然后以具体的例子(三个)说明,然后放到一个栖息地里讲。各个关系尝试让学生说说,教师补充。同时教师要小结下:敌对关系有两种,一生存竞争(抢食物,争配偶),二吃与被吃。学生会解释关系。这里也有录象内容。

  第2课:40页,承接第一课,重在研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使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一些本领,进一步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本课也是以举例研究的方法展开教学内容。

  分两部分,认识生物的适应性与如何运用生物的适应性。

  40页第一部分了解仙人掌的外形特点。第2个对比实验研究仙人掌耐旱的原因。实验前也讨论下如何控制下变量。。

  有录象:沙漠里的动植物。

  41页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本领。让学生查找下资料。教师也寻找下图片与视频。重点是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如何适应。

  41页的另一部分认识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主要是体色的问题。教师结合小实验说明

  这里师生相互补充相关的知识。录象中11与12讲长颈鹿与海洋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的。组织看一下。

  然后认识斑马身上条纹的作用--保护色课文44页,第2幅图的解释--合在一起,看起来是一个超大动物,迷惑敌害。进一步体会斑马条纹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适应环境)。

  最后知道不同的动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要给动植物搬家就要创设适合他们的生存环境。教师除了组织书本的讨论内容外找些资料补充下。

  内容比较多,建议两个课时。

  第3课:有趣的食物链。重在研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既是前一课的延伸又是后一课的铺垫。是第一课关系中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也是第2课生物适应性中取食能力的研究。同时也为下一课的生态平衡的基础要素。地位很重要。内容很多,适合考试的内容也很多。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一研究生物间的实物关系,认识食物链。二思考破坏自然界食物关系的后果。 44页的开始揭示“吃与被吃”的关系,初步建立食物链关系。先要回顾同一栖息地不同生物之间的敌对关系,然后揭示吃与被吃的关系。要强调谁被谁吃。箭头的方向。结合最后的活动“写食物链”提前让学生写写。后面用。

  螳螂的成语试着让学生按食物链的概念说说关系。补充科学探究32页的内容。

  45页以一条食物链为例分析各个关系。要按老教材的内容讲解。从什么开始到什么结束。肉食动物,食草动物,杂食动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要追问划分的根据。

  接下来重点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了解分解者的作用。结合上册细菌的知识。

  46页建立食物网的概念。可以组织个活动,拿卡片排队。重点认识食物关系错综复杂,一种生物同时处在几条食物链里。每一种都很重要。结合问题让学生体会食物链断了的后果。为下一课铺垫。

  有4个录象。

  第4课在前三课的基础上引入生态平衡的概念。目标让学生知道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倡导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与品德教学结合。

  生态教育一般学习环保知识到升华环保意识到落实行动三个阶段,本课是前两个阶段。

  第一部分建立生态平衡的概念,文字从生态系统谈到生态平衡,然后做个生态瓶让学生模拟一下,建议在教室里预先师生共做几个,有成功的有失败的。领悟生态平衡涉及诸多要素,不仅仅是种类的平衡还有数量的平衡,还有非生物的因素。(我没有做成功过)。建议鱼缸养鱼与种小草都做下。做了以后学生的话题就多了,相关生态的知识也加深了,书上48页的预测也就不难了。

  第2部分教材先用文字指出破坏生态平衡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然后举例说明。过度放牧喷洒农药过度捕捞让学生说说教师联系本地的实际阐述:水花生龙虾鸟类等使学生认识本地的生态也在逐渐失衡。结合上一课展开。结合科学探究35页的科普阅读。然后引入课文49页的阅读,了解白尾鹿事件。阅读后分析“鹿灾”的原因。强化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为下面内容的展开埋下伏笔。

  第三部分介绍保护生态平衡以及珍惜物种的途径,引导学生研讨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有四个途径: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制作喂鸟器建设生态工程。当然还可以有多种方法,结合本地实际结合节日搞些宣传活动。

  光盘中有相关的录象。

  第5单元解读

  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关于能量,教材在前面的“冷和热”“电和磁”“食物和消化”“呼吸和血液循环”“物体的运动”‘物质在变化“单元已经渗透了。这也体现教材总体安排螺旋上升的思路。

  总的目标通过对能源话题的讨论,使学生意识到能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以此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能量。

  第二部分说明能量可以转换

  第三部分介绍能源

  第四部分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

  总体上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在总体认识能量的饿基础上了解能量的转换,认识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从而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

  第一课各种各样的能源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认识能源的概念与各种各样形式的能源。同时还蕴涵一个能力训练。让学生从具体的现象中去发现能量研究能量认识能量。

  本课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一、引导发现能量的存在。

  教材先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的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的。这实际是探求学生有多少关于能量知识的前概念,再引出能量概念。最好以实例让学生体会能量,因为图片是静止的。让学生对着运动感悟能量。

  第二部分动手做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教材这样安排有三个目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体会能力对于物体运动的影响经历一次如何做对比实验的过程(控制变量)。但一课时间紧了点。实验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方案的能力。实验中火箭乱飞,高度不好度量,前后皮筋的长度等。开头要修改实验的但就怕考到。所以教材和科学探究我们要遵循的。

  第三部分讨论各种能量的作用。重点让学生知道什么能量能使什么运动或工作。让学生说的越多越好。

  本课有录象。

  第2课能量的转换

  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一种能量。也是本课的重点。

  这为以后学习物理学最普遍的定律之一--能量守衡定律打下感性认识基础。

  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有:用点燃的火柴和花生米加热适量的水,通过实例描述能量转换的过程、动手做能量转换的玩具等。

  教学内容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能量转换。首先用文字点明,然后举例说明。让学生做一做搓手活动。认识嫩量是可以转换,能量转换是经常发生的。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感受能量如何转换。这是本课的难点。烧火柴与花生的实验感受能量就蕴藏在火柴与花生米中,可以演示实验。然后分析这些能量如何转化为其他能量。这里建议大家把实验室的各种东西搬出来,以实例来说明。如手摇发电机,太阳能装置等。

  第三部分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在做中体会,感受能量的转化过程,这里主要是动势能的转换。,也可以玩一些学生常玩的玩具,玩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能量的转换过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领会能量是可以被转换的。

  最后一个画画过程我认为可以忽略。

  第3课能源

  本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能源对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作用,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学习知识升华情感落实行动

  本课从学生已不陌生的能量入手,通过找能量从哪里来,引出能量话题,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进一步认识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内容分两部分。认识能源和了解不可再生性能源的危机,体验可再生性能源的作用。

  首先57页了解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能量的实例。教师先要熟悉图的意思。结合自己家里的能量使用情况。

  然后用文字说明可再生性能源和不可再生性资源。可以结合刚才提到的这些能源让学生区分下。这段文字要让学生在理解的情况下记主。

  对于58页上面的内容教师要让学生看懂后要产生触目惊心的的震撼,教师要突出一些数据。

  讨论时结合汽车增多、最近的油费上涨和液化气上涨来说明。

  两个活动:制作太阳能灶和制作小水轮。都有现成材料的,无需按教材。体会太阳能取之不竭、水能可重复利用。设计风能利用装置。结合科学探究41页的太阳能热水器的阅读材料。

  有录象可看21

  第4课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意识到节能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倡导学生节约能源,并在未来去开发新能源。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倡导节约能源。

  第二部分,提倡充分利用自然能源以及开发新能源。

  教材60页了解日常生活中浪费能源的事例。除了看懂书上的几幅图外,让学生多举例,举例越多,越说明节约能源的意义重大。这里要求学生不要讲什么大道理,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改掉浪费能源的坏习惯。

  接下来的探究实验(对比)哪个效率高,温度高的发光效率低。分散了。提倡多使用荧光灯、节能灯。

  这里也要渗透控制变量的实验注意点。

  61-62页提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开发新能源。教师参看187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以未来的住宅为例向学生介绍了人类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发展前景。这个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

  然后介绍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建立起对太阳能的认识。“能源之母“让家里用太阳能的说说好处。里面的一段文字学生要记住。

  最后以阅读的方式介绍几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名称让学生记一记

  第六单元解读

  拓展与应用。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拓展包含两层意思:能够运用记忆中的知识解释更多的现象。将习得的原理通过设计与制作加以合理运用。 本单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拓展应用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

  第一课拓展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一些具体的科学现象。

  第一部分对盖上瓶子后小草的生长状态变化进行解释。相当于大棚。

  第二个对报纸的不同反应进行解释大气压力的缘故。

  第三个对烧开水金鱼为什么能够存活进行解释。热对流

  第四个对“气垫汽车”的开动进行解释。下方的力托起汽车后方的里推动前进。

  第五个对瓶子为什么会吹泡泡进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

  这里的实验比较杂,多,烦如果纸上谈兵的话解释起来有些有困难因此尽量都做下知识点比较多考到的概率也比较大。

  第2课应用的主要目标就是知道运用科学原理可以设计制作许多物品来提高效率。

  应用是拓展的另外一种途径与形式。。这课是全套教材的最后一课,意在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加强学习与实践,在学习中运用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本课的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应用的价值价值在于提高效率,推动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介绍,以教师讲解为主。说明这些巨大贡献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2部分制作以空气为动力的玩具小车。让学生运用原理进行设计锻炼。

  第三部分设计并制作小船,让学生自觉运用原理。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发挥余地。

  好,各位老师,对于本册的教材我就分析到此。由于学习不够,在讲的过程中难免有差错,希望大家能指正。希望大家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多看教材,多看教参,多做科学探究上的智能联网题。还有,希望大家在复习阶段多交流,多沟通,使我们以及我们的学生能顺利通过6月份施老师的考核。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