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矿权并非全都是宝贝

 修一切 2012-02-24

探矿权并非全都是宝贝

编辑:探矿者


      近年来,原本无人问津的探矿权,却突然像咸鱼翻身似的,变成了人们眼中的宝贝。懂矿的、不懂矿的削尖脑袋想整一个探矿权;得到探矿的人更是像捡了宝贝似的,对到手的探矿权紧捂不放;政府也将其视为无本万利的宝贝,不仅以国家投资为由将许多探矿权纳入到招拍挂范畴,就连空白地的探矿权设置也采用了招拍挂的形式。
    更有甚者,某省的森工集团还出台了以林权换股权的正式文件,称凡在其林权范围内的探矿权,该集团均应以林权、路权等入股探矿权,且要占51%的股份。该省一地勘单位负责人面对这一要求,只好无奈地对向其反映问题的地质技术人员说:“等区调图填好后,撕一半给他们。”
    探矿权真的是宝贝吗?在这种局面下,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显然无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那我们还是从国内外的实际情况介绍入手,让眼热、心热、手热探矿权的人自己去判断吧。
    先看一下探矿权到底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六条规定: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如仅以字面理解,根据这一细则的定义,探矿权其实只是一种权利,是在依法取得的勘查区块内进行探矿活动的权利。
    那么,国际上对探矿活动又是如何认识的呢?在总结探矿活动的历史后,国际地质界一般将探矿活动称为风险探矿,因为探矿活动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和高回报的特点。
    先说高风险。专家认为,探矿的高风险主要体现在成功率上,国际公认的探矿项目成功率通常小于5%,一般情况下只有1%~2%。也就是说,100个探矿项目中能真正找到矿的不会超过5个,而且找到的矿并不一定就具有开采价值,或能通过开采获利。
    不信,请看一个具体实例。2004年11月,加拿大著名矿业勘探公司艾芬豪矿业公司下属金山矿业投资数百万美元与辽宁一家矿业公司合作,希望能够在盘锦附近的鸣鸡岭山谷找到金矿。3个月内钻探几百个孔,对样品进行化验分析。进一步的勘探研究证实:他们发现的这个金矿不仅储量比较少,而且每吨矿石中金的含量只有0.2克~0.3克。即,找到的这个矿床中矿石品位太低,没有多少开采价值。
    如果仅以找到矿为原则来审视,这一探矿活动是成功了。但从投资角度看,这一探矿活动显然是失败的,因为投资者无法从找到的矿中收回投资,更别说获利了。
    再看高投入和长周期。为便于比较,我们仍选择艾芬豪公司为例。地处蒙古国的奥尤陶勒盖铜矿,是由艾芬豪公司发现的目前全球最大的、尚未投入生产的铜矿床。此矿最早由蒙苏联合考察队在蒙古南部地区寻找恐龙化石时发现的。2001年1月,澳大利亚一家公司对该地区的地下资源进行了勘探,发现了较大规模的铜和黄金混合矿区。当时估计储量并不大,铜仅为240万吨。后来,该公司将许可证转让于加拿大艾芬豪公司。加拿大公司与澳大利亚波肯希尔佛特尼公司签署了联合勘探合同,扩大了勘探范围,在1120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490处点的钻探。到2005年7月,奥尤陶勒盖铜矿勘查项目共完成金刚石取心钻探57万米,仅钻探投入就达7000万美元。
    找矿成功后,探矿活动自然就有了高回报。奥尤陶勒盖的成功,使艾芬豪矿业公司成为矿业公司的投资热门,世界第三大矿业公司力拓集团主动与艾芬豪矿业公司合作,并2006年10月达成协议购入艾芬豪矿业公司10%股份。在此之后,力拓集团宣布将根据与艾芬豪矿业公司签署的奥尤陶勒盖铜项目共同开发协议,以6.91亿美元购入其19.9%战略性股份。
    从艾芬豪的两个实例可以看出,探矿权并非全部是宝贝。探矿失败,探矿权就成一张废纸,投入也就打了水漂。只有在探矿成功后,探矿权才是宝贝。在对探矿权的了解和认识中,一定既要看到它回报,更要看到它的高风险、高投入和长周期。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人们会把探矿当成宝贝呢?也许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对这一现象加以认识:
    一是表面看中国的探矿成功率高,回报也高。这似乎也是一个事实,特别是国有地勘单位手中的探矿权,在投资人投入一定资金后,似乎都找到了矿。而更让人眼馋的是,在矿产品价格上涨后,这些矿无论是大是小、是富是贫,都可以一矿暴富。因而,探矿权价格也水涨船高。但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中国特色,即国有地勘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以来一直以驻地为主要地域开展地质工作,现在找出来的矿其实是几十年持续不断研究的结果。如果将这些前期地质工作算起来,其实中国的找矿成功率并没有超越国际公认的水平。
    二是难以取得。投资的人都知道,稀缺资源的投资价值才最大。在人们发现探矿权的高回报特点后,探矿权俨然成了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用“欲得者众”来形象一点也不为过。特别是在政府采用招拍挂形式进行配置后,探矿权一证难求更成为全国的一个普遍现象。这样,探矿权就进入到一个怪圈,越难取得越想得、越想得就越难取得,探矿权被人为地“炒”成了宝贝。
    三是捂起来成本低。取得探矿权后不管前景如何,捂起来不放手似乎也成为探矿领域的一大中国特色,究其原因,可能与捂的成本低有关。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探矿权的维护成本大致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以勘查年度计算有探矿权使用费,标准为第一个勘查年度至第三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每年缴纳100元;从第四个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公里每年增加100元,但是最高不得超过每平方公里每年500元。第二部分是最低勘查投入,即第一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2000元;第二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5000元;从第三个勘查年度起,每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1万元。成本低,就算投资人的持续投资能力弱,也照样有能力把探矿权当宝贝似的捂在手里不放,坐等有能力探矿、有实力探矿的人来待价而沽。
    但愿在不长的时间里,中国人再不把所有的探矿权都当成宝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