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光青藏书

 书楼寻踪馆 2012-02-24
(2012-01-26 20:55:36)
     2012年元旦刚过,辽宁博友虫虫脉望将他心爱的藏书《纸上宝石——藏书票的收藏投资》寄赠给了我。
   这是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年精心策划推出的《新收藏品投资指导丛书》中的一本。丛书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广东深圳的沈泓主笔。其中还涉猎《故纸堆金——旧书报刊的收藏投资》、《岁月留痕——老票证的收藏投资》、《卡影万象——卡品的收藏投资》。
   在这本《纸上宝石》中,收录了208位中外艺术家的540枚藏书票,题材多样、风格有别、精美新颖、可谓林林总总;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从市场收藏的独特角度论及专题鉴赏和收藏投资的诸多方面,行文约27万字,称得上洋洋洒洒。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通览全书,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这是由市场买方代表——收藏家,结合自身真实的收藏和投资经历而撰写的、第一部熔鉴赏、投资于一炉的藏书票收藏著作。更多的体现出、有别于藏书票艺术家自己的主观认识,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的解读、判断和评价。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其次,作者行文坦荡直率、有话直讲,不像专业圈子那种:“一个哈哈两个笑,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陋习。能让人听到真话。这对促进艺术家们反思创作中的得失优劣、不断总结提高是大有好处的。只有恭维客套话对创作者来说,只是一时快活而已,从长远而言并无大益。实际上,反而是一种悲哀。这一点,实际上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只是一时半会儿面子上抹不开。这本书开了个好头,其中对高等知名学府、北京大学出版社先后策划出版的两套藏书票,其所存在的不足和失误,给予了尖锐的批评。尤其是对北大百年校庆那套《难忘岁月》更是细数其错:
   一套一百枚的藏书票,除了每一枚都共有的中英文标志语外,票面上所有汉字加起来,大约不超过两三千字,遗憾的是,接连出现错误。例如:“桃李纷芳”、“纷”应为“芬”;“读万卷书行万襄路”,“襄”应为“里”;“直挂云帆济苍海 ”,“苍”应为“沧”;“座拥书城富甲一方”,“座”应为“坐”、、、、、一位收藏者说:“这里没有生僻词语,都是耳熟能详的成语和古典诗词名句,却错得如此轻率和令人痛心。精品的出版,不仅要重策划,重装帧,重印刷,重市场效应,还要扎扎实实地重视语言文字本身的质量。”
   北大的两次藏书票出版的策划虽然对于普及藏书票艺术功不可没,但其单纯的市场行为却有急功近利之嫌。(P、3)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这段话背地里私下议论议论也就算了,还非要白纸黑子写进书里、尽人皆知。的确有些刺耳,的确有些不留情面,也的确有些让人坐不住。但仔细一想,又的确是中肯之言,的确是一种善意的批评。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坦率地说,如果这种现象是发生在“文革”,发生在“工农兵学员”身上,特殊年代倒也情有可原!出现在二十世纪末,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多多少少有点窝囊。联想到前一阵子,发生在故宫的“撼”字门,被人戏称为“文化重地没文化”。深感,这并不是一句急功近利就能完全涵盖的。一方面,它让人深深为藏书票艺术家自身的文化功底担忧;另一方面,它的背后也深刻地反映出:“藏书票创作,让书走开!”在一些朋友的观念中还是有市场的,久而久之、不出洋相,那实在是个奇迹!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作为藏书票创作队伍中的一员,需要的,不是幸灾乐祸看笑话的猥琐心理;而是要把这件事,当作曾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将这些振聋发聩的意见,牢记在心、引以为鉴。对艺术更敬重一点,对创作更严谨一些。总之,再细心一点,再踏实一点!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谢谢沈泓先生笔下留情,没有把更难听、更让人无地自容的话端上台面。同时也更由衷地谢谢沈泓先生,为我们送来了越王勾践那颗著名的“苦胆”!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涉足藏书票,并在中国最早组织起一个团队,集体从事藏书票创作的开山之祖李桦先生,1988年在的文章《我对藏书票的理解》中,就非常明确地指出:“藏书票是一门新的边缘艺术。不是只供欣赏的单幅版画,也不是用作装饰的工艺美术作品。既有欣赏性,又有装饰性,而更特别的是与读书,包括广泛的文化传播相结合,成为有实用价值的边缘艺术。”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作为中国美术最高学府,中央美院版画系主任的李桦,在文中着重强调:“藏书票不是版画特有的艺术,虽用版画制作,但与单幅供欣赏的版画相比,性质不同。不能因为它的画面小,便把它叫做小版画,也不能在小版画画面上刻上一个拉丁文EXLIBRIS,便称藏书票,版画家必须先明确:藏书票是供书籍所有者所藏书的标记,并作为藏书的装饰;然后按这些要求设计,进行艺术加工,创造艺术风格。若违背这些要求,藏书票便丧失存在的意义了。”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时任中国版画藏书票研究会名誉会长的李桦先生,在文中极有先见之明地指出:“我国藏书票今天正处在启蒙时期,不可把小版画与藏书票相提并论,混合展览。因为这会使不知道藏书票是什么的观众,误以为小版画就是藏书票。这便冲淡藏书票的艺术特点,对藏书票的发展不利。”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虽然藏书票的圈子越来越大,但对整个社会而言,仍旧处在艰难的启蒙阶段。二十多年的实践也充分地证明了:李桦先生的这个预判,是多么的精准!又是多么的可贵!!这个至理名言,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再忽视了!!!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2010年10月8日上午,当我们拜访中国藏书票研究会创始人、藏书票泰斗梁栋先生时,他对藏书票与小版画放在一起展览,也是耿耿于怀。反复提醒我们:藏书票一定要跟读书、藏书有关,千万不能误入歧途,丢了藏书票的根!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国际藏书票联盟执行秘书长、英国著名藏书票收藏家威廉·巴特勒,在《飞跃2000年藏书票集》的序言中,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藏书票有更大的意义,就是鼓励藏书、鼓励阅读,让我们得以认识和看重书籍本身的意义,在欣赏书籍的内容设计和工艺的同时,也将书本视为人类文化成就的结晶。”真可谓一语中的、正本清源!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中国藏书票研究会主席沈延祥先生,有句极为经典的名言:藏书票要姓“藏”!创作、使用要与藏书有关;推广、传播要与收藏挂钩!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另外,沈泓的这本书,在专题收藏方面颇有心得,一个是“鱼”专题,另一个是“女子”专题。除了有不少妙评之外,还点出了专题收藏的门道:“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相互比较。同一题材,在不同艺术家笔下是如何表现的?通过细细观察、品味,可以琢磨出画家不同的观念,以及不同的艺术趣味与风格。”(P、80)作者结合8年的探索,将藏书票收藏分类的大致划分,也明确地告诉读者,着实用了一番心思,参考借鉴的价值也比较大,也很管用。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很务实,没有那种虚头脑的空话,没有名词概念的空泛罗列、堆砌,文风朴实、到位,通俗易懂、详尽而不啰嗦。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有了这个基本框架,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或加以延展、或另辟蹊径。总之,有了样本在手,就省事多了!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好处,相信拥有这本书的朋友,亦会自有心得,恕不赘叙!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此外,这本书真实地记录了,藏书票在不同时期的大致价格。这对今后的人们回头对比、参照价格走势、社会认同情况等等,都是客观有帮助的。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说一点属于吹毛求疵的意见:
   这本书的最大弱点,在于对藏书票收藏的特殊性了解研究不深。只是运用普通收藏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藏书票的收藏和投资加以论述。其实,藏书票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品,他涉及到文化内涵、社会意识形态等等诸多方面。如果能从“藏书票文化”这个理念入手,将会在认识上、在价值判断上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比如,书中第七页右上角,有一枚天津左焕章2000年做的藏书票——《第26届国际藏书票在捷克召开  中国藏书票代表团全体成员》,左焕章先生的这枚藏书票构思非常大胆,很别致、很新颖,有点像杂志的封面,而更为关键的是:它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厚重感。遗憾的是,沈泓先生只是注意到了形式上的新奇,而没有站在“藏书票文化”的角度,去深入发现价值。因而,只做了一般化的处理,刊印得太小,许多关键的东西都看不清,用高倍放大镜也看不清。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就无法传递出去,流传下来。本来,在那一张张生动、鲜活的面孔背后,都是一个个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都有着一串串精彩多姿的藏书票故事。这么特殊而独到的题材线索,就这么漫不经心、轻易地给打发了,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就好比是:上等的面粉,没能蒸出香饽饽。怪可惜了的!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究其原因,问题恐怕还是出在观念上。当然,这种问题不仅仅是,只反映在沈泓先生一个人身上。毋庸讳言,在整个藏书票界,能够静下心来、坐坐冷板凳,踏踏实实潜心做学问的人,本身就不多见,学术成果、为之寥寥,也就自在情理之中了。大环境尚且如此,沈泓作为一个收藏兴趣比较广泛的人,能够做到今天这一步已属不易,堪称佼佼者,很值得人敬重!实在是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全书看下来,涉及的作品和作者比较多,各种各样的评价,不仅要求词汇丰富、文笔优美。而且,要想“撒好胡椒面”,本身就是一项非常难得的功夫。为了获得许多一手资料,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有那么一丁点儿“公关之评”,也在正常范围之内。俗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理解万岁,不能苛求!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总之,作为一本普及型的入门读物,沈泓先生倾注了不少精力,是一部用心之作,堪称质量上乘,物有所值。是二十一世纪初,中国藏书票专题书库中,非常杰出的一部,的确很值得一看、一藏、一研。再次由衷地谢谢博友“虫虫脉望”,寄赠了这份新年厚礼!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在辽宁博物馆,活跃着一批学识渊博,痴迷历史,能说会道、善于表达,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如果观众运气好,在辽河文明展的第五展厅,了解满族崛起时,或许会碰上一位50刚出头的中年男子,这位志愿者操一口地道的普通话,倘若攀谈得法,没准还能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有趣掌故,平添一份意外的惊喜!
     这位先生是辽宁教育出版社“爱书人俱乐部”最早的一批会员,证号0092。他的最大享受是读书,他的最大消费是买书,他的最大乐趣则是藏书。他的最大成就感是藏书能够派上好用场!在研习书法的同时,更倾心于治印。对石头和刻刀充满感情。1995年听了台湾藏书票收藏家吴兴文的讲座以后,便渐渐迷上了藏书票,最后索性自己动手刻印藏书票。
     这位先生是辽宁工商局的一位公务员,大名就叫宋光青。为了以文会友,他开通博客,起了一个怪怪的、稚声稚气的网名——虫虫脉望
    一个叠词“虫虫”,颇有几分童趣;一个名词“脉望”,则是大有一番讲究。
    那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在他的《书金伶》中,对那种盲目放弃自身优势,反而热衷于东施效颦的现象,做过犀利的嘲讽,就连好友纽树玉的过失也同样不放过。纽树玉是戏曲大家叶堂的第一弟子,他为了让已经声名籍甚的集秀班名旦金德辉,再上一个台阶、旧貌换新颜,竟导致其曲破客散,一病不起、愧而焚谱!
     然而,对于这位拔苗助长、动机与效果未能统一、好心办了错事的纽树玉,人们似乎更愿意记住他的好,更津津乐道于他的那幅雅联:“鞠通夜抱朱丝静,脉望朝含绿字香”。
    “鞠通”者,古琴中的虫子;而“脉望”,则是古书中的虫子。两者各有经略,倒也相安无事。
     其实,脉望并不是普通的书虫!很可惜,人们大都只知道王母娘娘的蟠桃,可以让大闹天宫的孙悟空长生不老;却很少有人知道,专门偷吃书中“神仙”两字的书虫脉望,也能让得到牠的世间凡人:金榜高中、脱胎成仙!
    据《仙经》中《原化记》的描述:脉望状似发卷,圆四寸,似环无头,断之则可滴水一升、、、、、 
   我估计,古人在创造脉望这个形象时,极有可能是受了蚕宝宝吃桑叶的启发!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看:宋光青老师一手漂亮的字和这国画配的多协调啊 

     在这本书的扉页上,还贴有一枚宋光青先生自刻自用的藏书票。票中,一位戴眼镜、披围巾,穿着传统长衫大褂的老学究,背靠书橱,穿一双卡通化的大头鞋,左手抄在衣兜里,满脸得意地和趴在右手食指上的书虫仙子脉望,说着知心话。这场景仿佛是置身于童话世界之中,票主因读书、藏书而带来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构思非常巧妙得体,画面中有交流,显得非常温馨,很有艺术感染力,让人过目不忘。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从构图上看,疏密搭配也是很讲究,为了突出脉望和票主,作者大面积地留白,通过这种衬托,将观者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到书票的中心所在。人物造型简洁流畅,智慧的脑袋不成比例的大,却一点也不让人别扭,尤其是那双夸张的大头鞋,不仅让整个人物重心很稳,而且增添了些许幽默的气氛,令整幅作品更显轻松、更有趣味。小脉望一副五体投地的样子,带着崇拜的眼神看着票主,专心致志地听他讲述。在这里,书票的作者,很艺术地把“心中小宠物,化作绕指柔”,这种创作能力是高超的!拟人化的结果,换来的是神交,是心灵的沟通。犹如动画大片《花木兰》中,陈佩斯配音的木须与花木兰。有一个位列仙班的脉望相伴,读书岂不更是快活似神仙!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这枚藏书票创作于2011年6月1日,它的诞生过程很有意思。由于宋先生在辽宁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中,有着大学长、老大哥的形象,一位在大学教装帧设计、同为志愿者的女教师,给他画了一幅漫画。宋先生在此基础上,经过重新构思,添加了诸多元素,变成了一张完整意义上的藏书票。先有一个好的基础,再进一步根据藏书票的特性,加以改造完善,精益求精,是这枚书票创作的一大特色。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不就是小孩巴掌大,撒了点金粉的宣纸,印上点油墨,整出个人形嘛,值得这么做文章吗?
   在一些人眼里,评价藏书票太简单了,看看谁的票花哨,谁的线条多,谁的纹路细。要不,就看谁费的劲大,哪个是千斤拨四两,就可以入选、给个奖。不多,只要瞄上一眼,就能合计出能值几个小钱。哪来的那么多废话,那么多矫情!
   可是,一旦放在了“藏书票文化”,这台X光机的前面,里头的道道,就显现出来了,神奇吧?的确有那么点。
   这,就叫科学!这,就是运用在藏书票领域的社会科学!
   涉及“脉望”题材的藏书票,以前还从没见过。宋光青先生极有可能是中国脉望书票的第一人!
   从藏书票文化的角度考察,故事到这里并不算完,我们不妨接着往下说。
   藏书票是什么?我的看法:它最原始的实用功能,就是用艺术化的手段,来证明拥有这本书籍的主人是谁。它是藏书的产权证。这是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以后,才有可能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也只有当《物权法》通过,并真正实施以后,藏书票的书籍产权属性,才会彻底彰显出来。
   明白这一点,下面的事,就会越来越有意思了。
   当沈泓这本书,贴上宋光青自刻自用的藏书票,并由票主宋先生本人,亲笔写上:“2011、12、27 送给何师鸣芳”,再钤上殷红的闲章,最后寄到何鸣芳的手中。这个完整的过程,就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形态,彻底实现了书籍产权的转移。
   这,又是中国藏书票发展史上,一个从没听说过的案例。
   宋光青购书,是“过去进行时”;书籍的产权到何鸣芳的手上,是“现在进行时”;而还有一个更有趣、更有意义的“将来进行时”在等着我们。

[转载]一枚独特新颖、意义不同凡响的藏书票鈥斺敼馇嗖厥

这是宋光青老师为辽宁博物馆志愿者、好友“月染春水”刻制的藏书票《墨荷》

   宋先生的小诗写得特好,“方寸异彩书香浓,西雅东韵汇一宗。巧思雕得大千世,留予明朝笑春风。”第一句道出书票的规格,第二句写明艺术的多样性,第三句是对书票艺术家的礼赞,第四句最棒,将藏书票的艺术生命力和盘托出。这首七言既评价了沈泓的书,又称赞了友人,同时还把自己的心得化为佳句。将三者融为一体,因“票”结缘、成谊的喜悦、亢奋,在书间永存。
   当何鸣芳再刻一枚自用的藏书票,贴在旁边,添上几句评书论人的小诗,就会演变为另一个形态,就会出现与中国古代名画辗转收藏中,不断有人题诗、钤印相类似的局面。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中华文化优良的传统,照样能整出新的动静。几百年后,贴满一串藏书票的书籍,那该是个什么样的光景。
   这,会让藏书票发源地的老外们诧异、惊奇:书籍和藏书票一起,居然还能变成接力棒,还能有这么个玩法!
   没见过吧?那就学着点,中国好玩的东东,多了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