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缩了水的五百万

 青菁 2012-02-24
 
缩了水的五百万
 
 
 
201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又是两位耄耋老人,加速物理学家谢家麟92岁,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吴良镛90岁,他们为之默默奋斗一辈子的科学事业终于在有生之年让全中国、全世界了解,并获得国家最高褒奖。从2001年开始,国家设立这个奖项已有20位科学家榜上有名,每人获得奖金500万元人民币。

  20位为中国和世界科学事业做出巨大、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每人奖励500万,这个数字应该说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意义,比起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过是九牛一毛,他们也决不会把这500万当回事,因为他们在投身自己的科学研究时,就已经决心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这项事业,所以名利对他们来说毫不重要。

  科学家的奉献被国家和人民承认就是最大的褒奖,但是国家给他们物资奖励也是体现他们的贡献和价值的必要方式。每人获得500万奖金比起这星那星们动辄几十万的出场费,房产大佬、煤矿老板们的日进斗金简直微不足道,寒酸之极!

  每年500万至今已经延续10年,10年来中国的CPI上涨了多少倍大家心里有数。500万原地踏步,这个奖项严重缩水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何以如此吝啬,奖励数目不增起码不该缩水吧?比照2001年币值年年增加一点不是应该的吗?重视科学,重视人才应该体现在每一件事上,每一个细节上,只有这样,才不枉科学家们为国家为人类做贡献的辛勤与劳苦。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才才不会心酸,才不会流失。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00年度 吴文俊(1919.5.12— ,世界著名数学家),袁隆平(1930.9.1— ,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度 王选(1937.2.5—2006.2.13,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黄昆(1919.9.2—2005.7.6,物理学家) 2002年度 金怡濂(1929.9— ,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

  2003年度 刘东生(1917.11.24—2008.3.6 ,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1932.11.17— ,航天技术专家) 2004年度 空缺

  2005年度 叶笃正(1916.2.21— ,气象学家),吴孟超(1922.8.31— ,肝脏外科学家)

  2006年度 李振声(1931.2.25— ,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2007年度 闵恩泽(1924.2.8—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吴征镒(1919.6.13— ,植物学家)

  2008年度 王忠诚(1925.12.20— ,神经外科专家),徐光宪(1920.11.7— ,化学家)

  2009年度 谷超豪(1926.5.15—,数学家), 孙家栋(1929.4.8—,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2010年度 师昌绪(1920.11.15—,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王振义(1924.11.30—,内科血液学专家)

  2011年度 吴良镛(1922.5.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谢家麟(1920.8.8—,加速器物理学家)

 

  历届最高奖获得者获奖时平均年龄82岁,最高92岁。

  其中王选、黄昆、刘东生三人已经病逝,分别享年69岁、86岁、91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