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是事情的总和

 木鸡王子 2012-02-25
世界是事情的总和有人说,世界是事物的总和,也有人说,世界是事实的总和。五年前在海德堡的一次经历,却让我有了一个不同的感受:世界是事情的总和。那是一个美丽的夏天,海德堡景色怡人,我却百无聊赖。端坐在街头咖啡馆里,看熙熙攘攘的来往人群,内心反而更加孤独,这个世界显然并不属于我。在歌德把心留下的地方,为什么我竟然生出如此不合时宜的念头?是海德堡不够迷人?当然不是。从事实的角度说,海德堡是德国最美的城市之一,古城堡、内卡河,还有许多名人足迹。是我的思乡病作祟?应该也不是。那不是我第一次远离故乡,从时间上说,那次海德堡之行的日子甚至还不及我在美国居留时间的一个零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感到了困惑……突然间,一个念头闪现出来:这里没有我的事情!我的世界既不是事实的总和,更不是事物的总和,而是事情的总和。没有事情,我也就失去了世界。

  和事实、事物不同,事情总与“做”相关。当说起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是把动词加在对象上。打球、爬山、做饭、讲课等等,“事情”和“做事情”在生活中几乎是可以互换的同义语。我们既说“我有事情”也说“我有事情要做”。而事物和事实就不是这样了,我们会说“做事情”,但不会说 “做事实”或“做事物”。书、房子是事物,书是纸质的、房子是漂亮的是事实,读书、盖房子才是事情。事情是做与对象的统一,做与被做者完全融为一体,只是为了理论分析的需要,才将二者区别开来。单独的读和书都不是事情,只有读书才是事情。

  但并非所有的做与对象的统一都能算作事情。这里并没有一个中性的标准,它取决于你生活在怎样的环境,在怎样的社群中长大,读的什么书,受过何种教育,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着怎样的价值观等等,总之,取决于你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一个人眼里天大的事情,在另一个人那里可能不足挂齿;一个人为之奋斗终身的事情,另一个人或许对之无动于衷。对一个象牙塔中的学者来说是事情的事情,对一个山野村夫可能就不叫事情;一个东部都市人津津乐道的事情,一个西部荒漠的汉子可能认为不值一提。事情的不同,意味着世界的不同。然而,对在同一个环境、同一种传统下长大的人来说,哪些算是事情,哪些不算事情,哪些是大事情,哪些是小事情,却有着大体近似的判断。世界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而在这动态的多个世界之间,又不无一些重叠之处。

  人和动物似乎不同,动物除了吃睡繁衍,别无他求,而人一旦无所事事,则惶惶不可终日。记得我那已辞世多年的八十多岁的老外婆,终生操劳,虽然她的事情日复一日,在别人眼里很简单,但她却孜孜矻矻地做了一辈子。她总爱说:“你们让我闲着不做事情,我浑身不舒服。”准备全家人的一日三餐,照看院子里的蔬菜瓜果,这些构成了她的世界。人的生命状态是由做事情构成的,在这一点上,贫穷的人和富贵的人没有两样。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世界,但只要有事情可做,则同样会感到生命的充实、人生的快乐。当一个人被剥夺了做事情的权利,无法做自己认为是事情的事情时,他的世界就坍塌了,于是生命失去了意义。此时如果他能够成功改变自己,将原先不属于自己的事情转变为自己的事情,他就从一个世界转换到了另一个世界,并获得了新生。

  人为什么要没事找事?因为他要为自己构建一个世界,只有在这个世界中他才能活得自在。人最怕的不是将滚下山的巨石一次次地推上山顶,而是怕让他呆在山下、剥夺他做任何事情的权利。那是一种囚徒的生活,一种真正的生不如死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