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拟退黄汤联合甘利欣治疗乙型黄疸性肝炎 75 例疗效观察

 jlzs3139 2012-02-25

自拟退黄汤联合甘利欣治疗乙型黄疸性肝炎 75 例疗效观察

首席医学网      2009年04月21日 00:33:53 Tuesday  
 

作者:刘旭 郭胜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院肝病专科,广东 湛江 524043

  加入收藏夹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退黄汤联合甘利欣治疗乙型黄疸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 100 名住院患者按 3:1 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甘利欣及自拟退黄汤,对照组给予甘利欣注射液,疗程均为 4 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以及 PCR-HBV-DNA 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于症状改善、肝功能改善以及 PCR-HBV-DNA 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退黄汤联合甘利欣治疗乙型黄疸性肝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  乙型黄疸性肝炎;自拟退黄汤;疗效观察

     乙型黄疸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长期致力于黄疸性肝炎的研究,自拟退黄汤疗效显著,为进一步明确疗效,推广使用退黄汤,现将2003 - 2007 年采用随机对照观察 100 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共 100 例,治疗组 75 例,对照组 25 例。2 组性别、年龄、病程、血清胆红素水平、肝功能水平以及 PCR-HBV-DNA 水平、中医症状等基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均符合 1995 年北京第 5 次全国传染病学术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并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HBsAg(+)。②总胆红素大于 34.2   mol/L。③ALT > 80 U/L,PCR-HBV-DNA > 1×105。④B 超检查显示肝肿大。

    1.2.2    中医辨证标准    采用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 1992 年制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2]。临床表现为尿黄,身目俱黄,色泽鲜明,恶心,厌油,纳呆,口干苦,头身困重,胸脘痞满,乏力,大便干,小便黄赤,苔黄腻,脉弦滑数。其中主证:①尿黄,身目俱黄,色泽鲜明;②恶心,厌油,纳呆;③苔黄腻。次证:①口干苦;②大便干;③头身困重;④胸院痞满。辨证要求:具备主证 2 项以及次证 2 项者,即属本证。

    1.3    纳入标准

    ①同时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辨证标准;②年龄 18~65 岁;③治疗前 1 周内未服用保肝、降酶、退黄药物。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②有肝功能衰竭倾向者,PTA < 40%。③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不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⑤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以及其他类型肝炎。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退黄汤(由生大黄 5 g,茵陈 30 g,栀子 15 g,白花蛇舌草 30 g,蒲公英 15 g,半枝莲 15 g,半边莲 15 g,苦参 10 g,五味子 15 g,郁金 15 g,丹皮 10 g,赤芍 30 g,桃仁 10 g,甘草 5 g 组成)水煎服,加水 600 mL,煎煮为 150 mL,分 2 次饭后温服。配合甘利欣 30 mL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 静滴,日 1 次。疗程 28 d。

    1.5.2    对照组    甘利欣 30 mL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 静滴,日 1 次。疗程 28 d。

    1.6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1.6.1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肝功能以及 PCR-HBV-DNA 改善情况。

    1.6.2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 13.0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肝功完全恢复正常,肝脾恢复正常或明显回缩,黄疸消退随访 6 个月以上未复发,PCR-HBV-DNA 低于 1×103;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黄疸基本消失,肝功能明显好转,肝脾明显回缩,血清总胆红素正常,PCR-HBV-DNA 低于 1×105;好转:主要症状明显好转,黄疸基本消失,肝功能较前好转,肝脾明显回缩,血清总胆红素降低,PCR-HBV-DNA 较入院时回落;无效:症状、体征、肝功能以及 PCR-HBV-DNA 均无明显改善或反恶化。

    2.2    治疗结果

    2.2.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 1。经秩和检验,2 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2    2 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    见表 2。经 t 检验,2 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减分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3    2 组治疗前后血清 ALT 比较    见表 3。经 t 检验,2 组治疗前后 ALT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减分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4    2 组治疗前后血清 PCR-HBV-DNA 比较  见表 4。经秩和检验,2 组治疗前后 PCR-HBV-DNA 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5    2 组治疗前后单项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见表 5。经秩和检验,2 组各单项症状改善情况比较,除乏力外,其他各单项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    论

    乙型黄疸性肝炎属中医学“黄疸”范畴。多因感受湿热疫毒之邪,饮食所伤或积聚不化而发病。基本病机为湿邪阻滞中焦或瘀血等阻滞胆道,以致胆汁不循常道,溢于体表肌肤等而发黄。笔者认为,黄疸中阳黄的病机关键是湿热搏结,瘀阻血脉,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发病。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是治疗本病的常法,笔者在常规清热化湿治疗大法中,酌情加用解毒、凉血、化瘀之品,收效颇著。方中生大黄、茵陈、栀子、苦参清热化湿;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半枝莲、半边莲清热解毒;郁金、丹皮、赤芍、桃仁凉血化瘀;甘草、五味子两药现代药理研究均有保肝降酶功效。研究结果显示,退黄汤联合甘利欣治疗乙型黄疸性肝炎在改善症状以、肝功能以及 PCR-HBV-DNA 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甘利欣,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J〕. 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5, (13):241

〔2〕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 病毒性肝炎中医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