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46 例临床观察

 jlzs3139 2012-02-25

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46 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文辉 董明国 王世平    作者单位:东莞市中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5

【摘要】  目的:观察采用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6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6 例与对照组 30 例,治疗组给予加味建中汤治疗,设立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作比较观察。3 个月为 1 个疗程,连续服用2 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 2 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疗效及胃内窥镜下病理变化。结果:加味建中汤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 < 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胃黏膜腺体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的改善均十分明显(P < 0.05)。结论: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加味建中汤;临床疗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CAG 伴中度以上异型增生者,有可能沿“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演化模式,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临床上受到高度重视。该病病因病机复杂,病程长、难以根治且易复发,而中医药治疗有独特优势。笔者从2005 - 2008 年间,采用加味建中汤化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76 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 76 例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 76 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门诊 5 例,住院 71 例,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 46 例,男 30 例,女 16 例;年龄 29~70 岁,平均(40.0±2.2)岁;病程 0.6~28 年,平均(7.8±4.0)年。病情程度:轻度 22 例,中度 15 例,重度 9 例。有肠上皮化生(IM)与不典型增生(ATP)共 31 例,其中属轻度者 12 例,中度 16 例,重度 3 例。对照组 30 例,男 20 例,女 10 例;年龄 31~42 岁,平均(41.1±2.1)岁;病程 0.6~25 年,平均(7.1士4.1)年。病情程度为:轻度 15 例,中度 12 例,重度 3 例。有肠上皮化生(IM)与不典型增生(ATP)共 22 例,其中属轻度者 8 例,中度 12 例,重度 2 例。2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均衡,检验具有可比性(P > 0.05)。

    1.2    病例纳入标准    主要参照《慢性胃炎的分类及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试行方案)》[1] 中诊断标准,纳入试验前经胃内窥镜和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收集病例。

    1.3    排除病例标准    合并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者,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恶性肿瘤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妊娠或过敏体质以及精神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加味建中汤治疗,基本方:白芍 20 g,桂枝 10 g,炙甘草 5 g,大枣肉 10 g,生姜 3 片,饴糖 30 g(烊化),黄芪 15 g,乌梅  8 g。糜烂型胃炎加田七 10 g、丹参 10 g、白芨 10 g、珍珠末 3 g(和服);以胃脘痛为主要表现者,加延胡 10 g、郁金 10 g、木香 10 g(后下);面色不华者加当归 10 g、党参 10 g。每日 1 剂,水煎成 400 mL,早晚 2 次分服。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杭州胡庆余堂药业,Z20040003)每日 3 次,每次 4 片,空腹服用。2 组治疗均以 3 个月为 1 个疗程,胃镜以治疗前及停止治疗后半个月以内的检查为准。治疗期间均嘱忌食腌制、烧烤、油炸食品,不饮浓茶等及影响本临床研究的药物。

    2    结    果

    为了准确判断加味建中汤的效果,我们分别制订临床疗效标准、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病理 3 项疗效标准如下。

    2.1    临床疗效标准与结果    参照 1989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评定标准[2],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2个级度;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 1/2 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 1 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见表 1)。

    2.2    主要症状疗效标准与结果    主要症状疗效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关于《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2]。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为显效;临床症状减轻为有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而无恶化者为无效(见表 2)。

    2.3    病理检查与结果    本组均在治疗前后经活检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胃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度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原则》的标准[3],将轻、中、重分别记为 1、2、3 分;各项目积分为部位组织得分之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度积分变化比较,见表 3。

    综合表 1、表 2、表 3,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9.1%,对照组为 7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主要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5.7%,对照组为 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理检查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组胃黏膜萎缩积分(2.7±1.5),明显低于对照组(4.2±1.3),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组组内治疗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度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可得出结论: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反复迁延或不愈转变而来。大量病例证实,轻度萎缩性胃炎可以改善为浅表性胃炎,原有的肠上皮化生消失。也有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肠上皮经过或不经过“不典型增生”的变化阶段,转变为胃癌。或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囊肿、息肉,常会转变为胃癌。因此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积极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期治疗,关系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转归和预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机为虚实挟杂,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脾虚或胃阴虚,邪实多为寒凝食滞,肝气犯胃,气滞血瘀。中医有“胃为阳土,得阴自安,宜用甘平或甘柔濡润,以养胃阴”;“腑以通为补, 胃气以下行为顺”;“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宜升宜运”的理论。

    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调关系密切。宜以建中益脾为治法,脾贵运而不在补,益气以健脾为先,避免刚燥,注意脏腑升降润燥之性。胃降则和,脾升则健。由于脾气不升,影响肝气之升散,故以桂枝、黄芪、饴糖之类,通过温补中脏,升提中气来升达肝气。方中取白芍的甘凉柔润以养胃阴,调和中气,滋阴润燥,可以柔肝缓急止痛,药理证实可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方中大枣,健脾养胃功效甚为突出,医经谓之为脾胃之果,脾胃有病者宜之。现代研究发现,大枣中含有抗癌成分环磷酸腺苷、山楂酸,前者可调节细胞的分裂繁殖,并使癌细胞分裂向正常细胞转化;后者有较强的抑癌作用。胃病日久不愈,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而有癌变危险者,可多食用。大枣中的山楂酸有助于增强胃液中的酸度,所以大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者来说,十分有益。甘草则可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此方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和胃之功。糜烂型胃炎加田七、丹参活血去瘀,白芨、珍珠末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白芨与田七配伍,寒热相平,行止并施;对于胃脘痛,在治胃的同时,均应予以调肝,因此加延胡、郁金、木香疏肝理气,解郁止痛;面色不华,形神疲惫,属气血不足,胃络失养,萎弱不荣,佐以当归、党参补益气血。总之,笔者拟用经验加味建中汤,可建中益脾,增强机体抵抗力与适应能力,调节、健全消化机能,有助于黏膜的新陈代谢与黏膜病变的恢复,故而临床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李益农. 慢性胃炎的诊治问题〔J〕. 中华内科杂志, 1983, 22(5):261-262

〔2〕周建中. 慢性胃炎中西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0, 10(50):318-319

〔3〕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