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仰:明代海禁的后续影响

 成德明 2012-02-25
(2007-07-07 23:28:08)
    前面已经说到,明朝的海禁一方面是要将对外贸易掌握在官方控制下,另一方面,明朝的海禁主要针对的是日本海盗。从16世纪初开始,明朝的海禁又面临了一个新的对象,这就是刚刚来到亚洲的欧洲人,当时的这些欧洲人主要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明朝政府对于这些欧洲人的态度,与对待日本海盗的态度并不完全一样。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葡萄牙人从欧洲来到亚洲,一路上都是抢劫和杀人的脚印,包括他们武力攻占与明朝关系较好的马六甲。对于这些欧洲人要求通商一贯的恶劣行径,明朝政府应该是有所了解的。因此,当葡萄牙人全副武装地来到中国沿海,要求通商的时候,明朝政府最初对于他们的态度也是排斥的。这种排斥有几个原因,一是,葡萄牙并不在朝廷的朝贡名单之中,也就是说,当初两国还没有建立任何外交关系;二是,葡萄牙摆出的架势根本就不是和平贸易,而是带着枪炮,动不动就开打;三是,欧洲人当时的很多做法令中国人无法接受。例如,葡萄牙人自从开了贩卖黑奴的先河之后,在中国也试图贩卖人口做奴隶。由此,我们可以说,明朝最初针对葡萄牙等欧洲人的排斥是完全正确的。
    明朝对于欧洲人态度的转变与抗击倭寇有一定的关系。当倭寇侵扰中国沿海的时候,葡萄牙、西班牙看到,人数并不很多的日本海盗居然把庞大的明朝搅得四脚朝天、手忙脚乱的时候,都曾经有过用小股武装攻占中国的计划。这些计划最后没有实施,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国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撑漫长海涂的远程作战,另一方面是因为看到明朝坚决打击海盗的决心。于是,这些欧洲人最终采取了顺应明朝政府的态度,尤其在对待倭寇的态度上,葡萄牙人还帮助过明朝打击倭寇。
    对于葡萄牙人的这种行为,我们如果根据他们从印度洋到太平洋一路的表现,就能理解葡萄牙人的真实意图。葡萄牙人从阿拉伯到印度,到马六甲等地,一路之上都是建立军事据点,以武力实行贸易垄断。原先海上丝绸之路各个国家的分享原则,在葡萄牙人的武装暴力下,变成了独家垄断。因此,葡萄牙人帮助中国政府镇压倭寇,其目的也是想获得对于中国贸易的垄断权。某种程度上说,葡萄牙人最后实现了这个目的。他们获得了在澳门的居住和贸易权。很多年以后,当荷兰人来到中国海岸的时候,葡萄牙人主动痛击荷兰船队,杀死所有俘虏,其理由就是不能让荷兰人分享中国的贸易。因此,我们看到,欧洲人并不真心希望中国政府全面开放,除非中国的开放是对他们有好处的。
    严格来说,葡萄牙人从欧洲来到亚洲的一路之上,其行为与海盗也相差无几。他们最初来到中国时,也没有改变这种海盗作风。有意思的是,当葡萄牙人终于获得在澳门的居住和贸易权后,他们的海盗作风居然收敛了很多。其中原因我们不得不说是因为明朝政府的对待海盗的强硬态度。比较而言,在印度,本地政府软弱无能,使得葡萄牙人为所欲为。马六甲小国也不是葡萄牙人的对手。因此,在进入中国海域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葡萄牙人无法无天的海盗行为。唯独中国政府打击海盗的坚决态度,使得葡萄牙人不得不老老实实地遵循明朝的要求,规规矩矩地做生意。
    我曾经看到有人说,如果当初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攻占中国的计划能够实施就好了。意思是说,如果那样的话,鸦片战争提早200年爆发,中国早就可以改变,也许早就成为世界强国了。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说法,是违背历史规律的幻想。看看印度就知道了。印度被欧洲人占领之后,经历了400多年的殖民统治,也没有能够成为强国,只有受苦受难的份。难道我们希望这种命运落在中国身上?
    因此,明朝针对日本海盗的海禁政策,其结果之一就是让后来来到中国的欧洲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贯的海盗作风。荷兰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刚来到中国时,依然保持着他们以武力强迫要求通商的习惯做法。但是,见识了中国政府的强硬,荷兰人不得不遵循和平贸易的原则。某种程度上说,17世纪以后,在亚洲海域较长时间内能够出现稳定的国际贸易状态,与中国政府对待海盗的强硬态度是有必然联系的。这种稳定的国际贸易状态,直到200多年后,才被英国人借助毫无道德的鸦片战争,极为野蛮地打破了。
    因此,明朝的海禁并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对待日本海盗的特殊政策。有人说,海禁的结果之一就是倭寇的猖獗,这个说法也属于一叶障目。欧洲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各国纷纷发展海军。欧洲各国并没有像中国一样的所谓海禁政策,但是,欧洲的海盗依然猖獗,英国皇家海军的前身就是海盗。因此,有没有海盗,与是否海禁没有必然联系。在那个没有国际法的年代,几乎所有的欧洲海军都是海盗。
    同时,中国的海禁也不代表拒绝外来文明。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当葡萄牙人来到中国时,中国人发现,葡萄牙人的大炮很厉害。于是,戚继光很快掌握了葡萄牙大炮的技术,并将此大炮装备于中国军队。后来,中国人发现荷兰人的大炮比葡萄牙的更厉害,于是,明朝军队用很短的时间,配备了荷兰大炮。
    有人说,中国人只要洋人的技术,不要洋人的制度是一贯心理,这种心理最终导致了中国的失败。这个观点放在200年以后,也许还有一点道理。放在16世纪的明朝则毫无道理。16世纪的欧洲各国都是王权统治,在很多制度方面,欧洲人直到18世纪还在学习中国的制度和文化,让16世纪的明朝政府学习西方什么制度呢?总而言之,明朝的海禁政策是保卫国家安宁的必然选择,我们不应该用600年以后的眼光来要求明朝政府。明天接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