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史书为什么要给奸臣写传?

 秀水拖蓝 2012-02-25

奸臣一词在第一次在史书上出现是在《宋史》里,《宋史》之前的各种史书还没有奸臣这种提法。在《新唐书》之前的史书里,有佞幸传和酷吏传,而没有奸臣传。到了《宋史》,列传里有了四个章节为奸臣立传,包括蔡确、蔡京、秦桧一共28个奸臣名列其中。宋朝三百多年,平均12年左右就要有一个奸臣出现。而后的史书里,一般都有奸臣传,让奸臣在历史的长河里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被一个民族记忆。尽管这样的记忆是用诅咒的形式出现的,但这毕竟是历史的一部分,忘掉了奸臣,也等于忘掉了历史。

在史书的列传里,每每编写一个种类的时候,都有一个简短的前言,言简意赅的阐述了史书的编纂者对于某个人群的评价,和为什么要编写这个群体的传略。对于奸臣也是如此。

为什么要给奸臣作传,《宋史》在奸臣传开篇是是这样说的:《易经》里说,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君子虽然很多,但是小人掌握朝廷权力的时候,其象即为阴。小人虽然很多,但是朝廷里君子掌握权力,其象就为阳。宋朝初年,五星聚奎,占天象者认为宋朝的天下,人才众多,是个好的兆头。然而到了宋朝即将灭亡的和死后,贤哲并不缺乏,奸邪同时也很多。在一个朝代盛世之时,君子掌握朝廷的权力,小人只有乖乖听命的份儿,国家的祸患很少。到了一个朝代即将灭亡的时候,小人得志,奸臣当道,他们狡诈和阴谋就呈现出来了。壅赛和堵截民众的声音,怒让皇帝听到一点真话,随意的变易国家的重大国策,奸贼陷害忠直的臣子,摒弃善良的准则,君子在野,没有权力治理国家的祸患和乱象。有国家者,一定要辨别忠贞和善良,正义和邪恶,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可不谨慎啊!因此,在《宋史》里作《奸臣传》警示后人。

《辽史》是辽国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辽史》上同样有奸臣传,也同样有关于为什么要给奸臣作传的简短开篇:《春秋》有褒有贬,善恶并书,目的是警示劝诫和惩恶扬善。因此司马迁和班固写编纂史书的时候,给佞幸和酷吏也作了传,欧阳修编纂史书的时候,则把奸臣也作为一个类目记录下来,目的是给做皇帝的人看,让皇帝作为镜子,不让奸臣当道;另外也给大臣们作为提醒,劝戒他们不要做奸臣。这是天地圣贤之心,国家安危之机,治理国家之乱的原本。辽国最大的奸臣是耶律乙辛,在他之下,还有十人,他们败国祸国是以后完全应该引以为戒的。所以给11个辽国的奸臣作传。

《金史》、《元史》里,没有奸臣传。《明史》里的奸臣一共十个,但是有两个奸臣后面有一个“等”字,可见奸臣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明史》的奸臣传,简短的前言,更是把奸臣这个概念论述的更加清晰:“《宋史》论君子小人,取象于阴阳,其说当矣。然小人世所恒有,不容概被以奸名。必其窃取威柄、勾结祸乱、动摇宗袥,屠害忠良、心迹俱恶、终身阴贼者,始加以恶名而不敢辞。有明一代,奸臣大恶,多出于寺人内竖,求之外廷诸臣,盖亦鲜矣。当太祖开过之初,胡惟庸凶狡自肆,竟坐叛逆之死。陈瑛在成祖时,以刻酷济其奸私,逢君长君,荼毒善类。此其所值,皆英武明断之君,而包藏祸心,久之放败。令遇庸主,其为恶可胜言哉!厥后权归内竖,怀奸固宠之徒,依附结纳,祸流搢绅。惟世宗朝,阉官敛迹,而严嵩父子济恶,贪得无厌。庄烈帝手除逆党,而周延儒、温体仁怀私植党,误国覆邦。南都未造,本无足言,马士英庸琐鄙夫,饕残姿恶。之数人者,内无阉尹可依,而外与群邪相比,罔恤国事,职为乱阶。究其心迹,殆将与杞、桧同科。吁可畏哉!作《奸臣传》。

清朝有奸臣,而《清史稿》里没有奸臣传。假若要编纂一部《民国史》,不知道要不要些奸臣传,假若要写,奸臣是谁?假若要编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前六十年部分,要不要写奸臣传,奸臣又是谁?很难下一个准确的结论。恐怕最难以写的还是奸臣传前面简短的前言,既要准确无误,又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样的写手恐怕也是很难找出来的。因为欧阳修这样的人物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