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北民俗中的酒文化

 清勤居士 2012-02-26
    陕北酒文化是中国酒文化园中的奇葩,体现着中华酒文化重要的审美特质和精神特质。如果从民俗学的角度,对陕北的酒文化内涵,进行一种学理上的考察和审视,这对于批判地继承和改革传统酒文化,建设健康文明的现代酒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酒与陕北人的男婚女嫁

    在陕北民间,男婚女嫁结成百年良缘,主要是以人为媒,但绝对少不了酒的媒介作用。提亲要拿表心酒,订婚要喝订婚酒,结婚要喝喜酒,新娘怀孕要喝大喜酒,儿女满月要喝满月酒,百天要喝百天酒,周岁要喝周岁酒,12岁要喝成人酒……乃至儿女成婚,又是新一轮的饮酒仪式。生生不息生命绵长;生死代谢生荣死枯;酒是陕北人生命世界里的液体太阳,是陕北人意识深处的希望与寄托。现世与来生,自信与恐惧,酒是陕北荒凉大地从古及今浇灌生命之树得以蓬勃发展的物质汁水和精神汁水。
   
    “会亲酒”即订婚仪式时要摆酒席。喝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婚、赖婚。“回门酒”即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要置宴款待。回门酒一般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回家。“交杯酒”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陕北流传甚广。在唐代即有交杯酒这一名称,到了宋代在礼仪上,盛行用彩丝将两只酒杯相连,并挽成同心结之类的彩结,夫妻互饮一盏,或夫妻传饮。至于婚礼上的 “交擘酒”,则是为表示夫妻相爱,在婚礼上夫妻各执一杯酒,手擘相交各饮一口。
   
    “满月酒”或“百日酒”是中华各民族普遍的风俗之一,在陕北也不例外。这是婚嫁酒仪式的自然衍生。生了孩子满月时,须摆几桌酒,邀请亲朋好友共贺,亲朋好友一般都要带礼物,也有送红包。“寄名酒”指孩子出生后,如请人算出命中有克星、多厄难,就要把他送到附近的寺庙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户人家则要举行隆重的寄名仪式,拜见法师之后,回到家中就要大办酒席,祭祀神祖,并邀请亲朋好友三亲六眷痛饮一番。此风俗如今已近绝迹。“寿酒”是对个体生命绵延不衰的一种祝贺。中国人多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陕北人尤为看重,一般在50、60、70岁等生日,称为大寿,由儿女或者孙子、孙女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

    酒与陕北人的丧葬祭祀

    古人认为人和自然界万物都有脱离自身物体形状存在之外的、并且暗中支配着一切生命意义的灵魂;这些灵魂反过来又操纵和支配着人和自然界的命运。这便是人类早期的宗教意识。酒文化的源头,应该是从人类早期宗教意识或者是史前宗教开始的。在此漫长的历史时期里,酒与祭祀中是十分虔诚的。人们把作为人家珍品的酒敬献个冥冥之中的鬼神,以此期望获得某种暗中的庇护保佑。此种远古宗教行为,在陕北民间至今仍有相当广泛的遗存。
   
    清代陕北甘泉的知县任叙典曾作过 《五架山龙湫报祀歌四章》,这是一组祭祀天神求降甘霖的七言古体诗,由 《迎神曲》、《侑神曲》、《乐神曲》、《送神曲》组成。作者按照传统观念中的神系和鬼系,组成了一个从天上到地下的司雨鬼神系列,以华美的词藻赞美天神的威严正义和垂惜下民之情,褒扬其神威浩大无边,同时委婉暗示神龙有时可能耳不聪目不明,故需供奉各种社酒和牺牲品,需要老百姓举办大规模隆重的奉献欢迎仪式,邀请神仙边尝各种新鲜水果、美酒佳肴,边欣赏歌舞弦乐。从 “迎”、“侑”、“乐”到“送”,一丝不苟,完整圆满,希求以此感动天神,垂降救命之雨。在此隆重神秘的仪式中,“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侑神”、“乐神”的角色。陕北人的祭酒,更多地表现为生者对死者表示哀伤、思念或祈福的一种庄重肃穆的仪式。老者逝去,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死者,“吃斋饭”或者叫做“吃豆腐饭”,这就是葬礼期间的举办的酒席。虽然都是吃素,但就还是必不可少的。死者三天之内不能入葬,要进行三夜的美酒祭奠。死者的灵柩前,家庭中同辈人和小辈依长幼排列两旁,有两位祭奠主持人下跪斟酒,然后再由家人亲朋一个接一个给灵魂磕头,烧纸钱,焚高香,祭美酒,哀伤肃穆的神秘氛围中,寄托着生者的无限悲情。待棺材入土时,先要用酒淋洒墓穴,让酒气永远充溢坟茔,驱妖辟邪。有人甚至还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饮酒的幸福。此后凡是到了重要的节日,死者的晚辈后代们都要提着美酒去他们的墓前祭奠。特别是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举行家宴时,都要为死去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为祖先放置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像前,还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让祖宗们在阴曹地府也能享受人间的幸福。此种礼俗自古绵延至今,几乎神圣不可违抗。近乎刻板的礼俗中,包含了陕北人对死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敬,暗含了因“不孝”(不为祖先敬酒)而可能产生的因果报应的恐惧心理。它是原始先民生命崇拜宗教意识的现代遗存,是一种积淀深厚的集体无意识,其中所蕴含的驳杂的文化内容,绝非“封建迷信”所能涵盖,不可简单地加以否定。如果在重要的节日或忌日不给祖先敬酒就可能遭到惩罚,此种观念已深深植入陕北民间绵延不绝。“先走者为神”,死亡对于每个生命都是公平的,先逝去的就可能上天堂,或称为无形无迹游荡于天地间的灵魂,俯察人世善恶,藏否众生功过,理应接受后来者的尊敬和敬畏,而酒作为人间尤物,是最能表达这种尊崇敬畏感的一种替代物。为祖先 (灵魂)祭酒、唱酒歌、写酒表等等,既是向鬼魂陈述心迹,又是自我安慰肯定,从而获得生存信心。

    酒与陕北人的节日庆典

    “上梁酒”、“合龙酒”和“进屋酒”:在陕北农村盖房是家业大事,盖房过程中,上梁又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有的地方还流行用酒浇梁的习俗。陕北山大沟深修窑洞,拱形窑顶以石条或砖块“合龙”,标志着箍窑成功,所以还要喝“合龙酒”。房子或窑洞造好,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置办进屋酒,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志乔迁之喜,第二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开业酒”和“分红酒”:这是店铺作坊置办的喜庆酒。店铺开张作坊开工之时,老板要置办酒席,以志喜庆贺;店铺或作坊年终按股份分配红利时,要办“分红酒”。“壮行酒”也称“送行酒”,有朋友远行,为其举办酒宴,表达惜别之情。在战争年代,勇士们上战场奋勇杀敌前,指挥官们都会为他们斟上一杯酒,以酒为勇士们壮胆送行。
   
    陕北人在一年中从正月到十二月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等。在这些节日里的祭祀及庆祝活动都具有泛宗教意义。过年也叫除夕,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游子归乡,家人团聚,年夜饭就成为一年中最为丰盛而郑重的酒席,即使穷,平时不怎么喝酒,年夜饭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饭,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正月初一人们一般不出门,从正月初二开始才串门,有客人上门,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摆上桌子,斟上酒,共贺新春。新年伊始,古人有阖家饮屠苏酒的习俗,饮酒时从小至大依次饮用。据说饮此酒可以避瘟气。立春日为拜春,“祀神供天”当然也少不了酒;过年后至正月十五,亲戚朋友欢聚饮宴,喝的是“年节酒”;二月二日是土地公公诞辰日,民间也要以酒食供奉“田公田婆”;三月清明上坟无酒食不成敬意;五月端午则饮雄黄酒以避邪解毒;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日重阳节、十一月的冬至节、十二月的腊八节都是无酒不成节、无酒不成祭祀的。酒文化已深深渗透进了陕北人的各种节日庆典、祭祀宗教活动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