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寿光古今(三十六)

 闲庭信步*** 2012-02-26

寿光古今(三十六)化龙镇及其所属村庄的来历  

寿光乡镇(12)化龙镇及其所属村庄的来历
㈠化龙镇地图

寿光古今系列(二十四) - 丹水青青 - 希望的田野

㈡化龙镇概况
化龙镇位于寿光市西部,面积75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人口5.3万,耕地8.5万亩。2004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5亿元,工业投入4.2亿元,招商引资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7元。
  近年来,化龙镇立足实际,把发展以胡萝卜为主的特色蔬菜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探索出了一条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截止目前,该镇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40000多亩;新落实大棚5000亩,菠菜、香椿等大田菜5000亩;新建各类高标准农业示范区12个,畜牧小区15个。以万亩胡萝卜种植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在其带动下,全镇已发展农业加工企业35家,总投资9000万元。其中,胡萝卜深加工项目8家,深加工生产线12条。最大的胡萝卜加工园区-裴岭村胡萝卜加工园区占地面积1000亩,固定资产投入5000万元。拥有占地总面积20000平方米的交易市场1处,胡萝卜加工企业27个,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利税2800万元,该园区已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胡萝卜集散中心。

㈢化龙镇村庄及其来历

1、安乐
得名原因:明隆庆年间立村。王氏为了便于耕耘在此盖了几间护坡草房,后来别的姓氏为种地方便也相信结舍,逐渐形成一个小村庄,时因在傅家庄南部,而取名为傅家屯。
备注:在此居住的姓氏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安宁,有安家就乐之感,便更称安乐庄。

2、白家桥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明洪武二年,白始祖白文明,文光、文举兄弟三人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居此地立村,时因村东侧王钦河上有一石桥,故名白家桥。

3、板桥
得名原因:据出土的碑石考证,该村原名为史谢土桥村。因史、谢两姓立村,至明洪武二年,纪氏始祖文学由京师真定府枣强县(今河北省)徙居此村,因村处王钦河畔,为交通方便在河上用木板搭桥一处,遂更名为板桥。

4、鲍家
得名时间:清顺治元年
得名原因:据鲍氏族谱考释:清顺治元年,鲍氏由鲍家楼(今胡营乡)迁此立村,以姓氏得名。

5、北柴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明洪武二年,柴氏太祖柴宏,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徙居今起南部立村,时因地势低洼,取名柴家洼。后分部分南迁北移各自高处立村,村址北移称北柴。
备注:为便于行政,自1958年析为北柴东、西两个行政单位。

6、埠西
得名时间:元朝至正十五年
得名原因:该村原名宋王庄。元朝至正十五年,宋、王两姓在此立村,以姓氏故名。至明成化元年,孙氏由京师真定府枣强县(今河北省)迁居宋王庄,孙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时因村东有一土埠岭,遂更称为埠西孙家庄。
备注:即简称埠西。为便于行政自1958年析为一、二、三个村民委员会。

7、城南
得名原因:据村前程氏祖茔考证:三国魏时,程氏在此立村,至明朝初,田、冯两姓氏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来,梁氏从梁家桥迁入,遂以姓氏命村名为梁田冯村。
备注:后因村处有丰城南1公里处,即更称为城南。

8、崔家庄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据崔氏族谱考释:明洪武二年,始祖崔东东吴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以姓氏故名崔家庄。

9、二十里铺
得名原因:何时立村无稽,相传村前有一条通往北京的大路,并有人在路侧开设店铺,逐成村庄。从寿光城文庙至此二十华里,故取名二十里铺。

10、丰城
得名原因:据民国二十五年版“寿光县志”载:“魏正始元年,所置南丰县治在此,命名之由,因司马宣王伐公孙渊,移北銮东丰人住於此,遂改名此城为南丰县。”因村处三国魏南丰县城故址北侧得名。
备注:为便于行政自1958年析为四个村民委员会。分别为丰城一、二、三,丰城西

11、郝屯
得名时间:明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明洪武年间,郝氏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居此地立村,得名许杨魏家庄。后因附近有一土岭,遂更称魏家岭。简称魏家。 
  
12、和平
得名时间:清末
得名原因:村始建于清末,始祖刘杰,原籍河北省枣强县,明洪武二年,迁居广饶县立村以姓氏取名刘家庄。延至四世出一知县,后归老林下,教授合族子弟读书。
备注:由此刘家庄更名为书房刘,清末,部分族人分居于书房刘村东头,逐成村庄取名为小刘家庄。后因行政区划。小刘家划归寿光县管辖。为求吉祥更称为和平村。

13、化龙桥
得名原因:化龙桥原名石王庄。因石、王两姓立村以姓氏得名,何时立村无详稽。王氏族谱载:吾姓祖洪武十三年迁居寿邑,初居白家桥,后移居石王庄,音讹为蛇庄。至清末,县长吴树升嫌蛇庄音不吉利,奉名为化龙桥。

14、乐业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明洪武二年,纪、盛、季三姓由京师真定府枣强县(今河北省)徙居此地立村,为求吉祥,取村名为乐业官庄,简称乐业。

15、蔺家庄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明洪武二年,始祖蔺亮由京师真定府枣强县,迁此立村,以姓氏故名。

16、李家屯
得名时间:明万历年间
得名原因:明万历年间,始祖李朋由湖广襄阳府枣阳县徙居此地立村,以姓氏得名。

17、李家庄
得名时间:明永乐年间
得名原因:据李氏族谱考释:明永乐年间,始祖由京师真府枣强县(今河北省)迁此立村,以姓氏命名。

18、芦家营
得名时间:明永乐二年
得名原因:据碑文释义:明永乐二年,芦氏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因传遍说此处曾屯过兵,故名芦家营。

19、马家庄子
得名时间:明隆庆二年
得名原因:明隆庆二年,马氏由牛头镇村迁此立村,以姓氏得名。

20、马庄
得名时间:明洪武四年
得名原因:明洪武四年,马氏由京师真定府枣强县(今河北省),首迁居寿邑魏家岭,(今魏家),后移今址立村,以姓氏得名。

21、南柴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明洪武二年,柴氏太祖柴宏,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徙居今址北部立村,时因地势低洼取名柴家洼,后村址南迁,故名南柴。

22、南王庄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十八年
得名原因:据王氏族谱考释:明洪武二十八年,始祖王四功由京师真定府枣强县迁居此地立村,因位于丰城南侧,以姓氏故名南王庄。

23、裴家岭
得名原因:据裴氏墓碑考释:始祖“思温”由山西省平阳府闻喜县首迁居寿光县禹王沟(今台头镇辖),至弘治十三年一族卜居今址立村,时因东靠一土岭,以姓氏故名裴家岭。

24、裴西
得名原因:原名西庄,与裴家岭村同一个行政单位,清嘉庆年间,由裴家岭迁来部分户立村,因村居村西头,而名西庄。自1962年行政机构独立,遂更称裴西。

25、前张
得名时间:明隆庆四年
得名原因:明隆庆四年,张氏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居此地立村,因居裴家岭前故以姓氏命名前张。

26、钦西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据纪氏族谱考释:明洪武二年,始祖由京师真定府枣强县(今河北省)徙居此地立村,因村位于钦河西故名。

27、庆家庄
得名时间:明洪武十六年
得名原因:明洪武十六年,庆氏由京师真定府枣强县(今河北省)迁此立村,以姓氏故名。

28、三合
得名原因:相传,李姓首迁此地立村,取名小李家庄,后信、姚二姓迁入,三姓同居相邻,逐成村庄,更名三合庄,简称三合。

29、苏社
得名原因:何时立村无详稽,相传苏氏在此立村,以姓氏命名苏社庄。

30、王庄后
得名时间:明永乐年间
得名原因:据王氏墓碑释义:明永乐年间,王氏由京师真定府枣强县(今河北省)迁此地立村,以姓氏故名,后为便于行政析分为王庄前,后两个村民委员会。

31、王庄前
得名时间:明永乐年间
得名原因:据王氏墓碑释义:明永乐年间,王氏由京师真定府枣强县(今河北省)迁此地立村,以姓氏故名,后为便于行政析分为王庄前,后两个村民委员会。

32、魏家
得名原因:明洪武二年,许、杨、魏三姓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居此地立村,得名许杨魏家庄。后因附近有一土岭。遂更称魏家岭。简称魏家。

33、务本
得名原因:相传轷官庄,后轷氏衰,魏氏兴,遂更名魏家官庄,清嘉庆年间,以纳官税少为誉,更称为务本官庄,简称务本。

34、西高家庄
得名时间:明永乐年间
得名原因:据明永乐年间,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来的高氏族谱载:吾氏祖先,原山西省洪洞县人也,始祖高松于永乐二年迁来山东寿邑西高家村与村中高姓联宗而居”故名高家庄。
备注:后为便于区分,亦称西高家庄。

35、西庄子
得名时间:清嘉庆年间
得名原因:清嘉庆年间,张氏十五世祖为种地方便,由丰城村迁此立了一个种地庄子,因位处丰城以西而名西庄子。

36、夏家店子
得名时间:明洪十二年
得名原因:据夏氏族谱释义,明洪武十二年,夏安民由民路村(今稻田辖)迁来,卜居寿光城至亲京的大路东旁开店,后有百姓聚居在此遂成村庄,村以姓氏及开店而命名夏家店子。

37、小王庄
得名时间:清乾隆五十五年
得名原因:据王氏家乘考:清乾隆五十五年,王为乾、王为坤由王庄南迁卜居此地立村,故名小王庄。

38、辛店
得名原因:相传,辛店今址东侧原有一村曰“东顶子”村西有一条通往北京的路,元大德年间,东顶子村内有一户搬至路旁开店,后迁来开店的户增多,遂成村庄,取名新店,因谐音而演称为辛店。

39、辛家庄
得名原因:相传明之前,姓石的卜居龙泉河东岸立村,时名石家宅子,后因靠近河上一石桥,遂更称石桥关。后有异性迁居河西岸相对立村,为和睦相处,以吉祥得名永和村。
备注:据辛氏族谱考释:明初辛氏始祖辛永,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至京师真定府枣强县先迁至京师真定府枣强县。后复迁寿邑城西龙泉河畔北依石桥关,永和两村定居立村,因靠一片枣园,取名辛家枣行。繁衍生息,辛氏人丁兴旺,遂三个村合称为辛家庄。

40、辛旺庄
得名时间:清朝年间
得名原因:清朝年间,王氏为避黄河水灾,从王岗南迁至此安灶立业,繁衍生息,逐成村庄,遂取名灶王庄。后因逐年兴旺,到民国初期则更名辛旺庄。

41、信家桥
得名时间:元朝至治二年
得名原因:据碑文释义:元朝至治二年,信氏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时因河上有一桥,故村名信家桥。

42、信老
得名原因:相传,信氏迁居此地最早,时名信家任。至清道光入,郝氏自郝家柳杭、姚氏由姚屯、孙氏由广饶县稻庄相继迁入该村,即称信家老庄,简称信老。

43、姚屯
得名时间:明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据传,明洪武年间,姚氏始祖姚坤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居此地,因姓氏故名。

44、岳家
得名时间:明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据岳氏族谱考释:明洪武年间,始祖由济南府新泰县首迁卜居北柴村西,复迁居书房刘村,新家庄(今广饶县辖)后卜居此地立村,以姓氏命名。

45、张屯
得名原因:据张氏族谱考释:太始祖张君仁原籍南京广德州平县人,明洪武年间就职千户,永乐年间,随地北征为世袭指挥,至正德十三年,奉地五千六百亩田为民,在此立村,故名张家屯,俗称张屯。

46、中李
得名时间:明朝年间
得名原因:据考,明朝年间,李氏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因位处南李,(今青州市周家庄)和北李(今埠西)中间,故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