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隶书--欧阳中石

 鸿墨轩3dec 2012-02-26
西汉隶书
[ 录入者:论书 | 时间:2010-01-07 13:46:17 | 作者:欧阳中石
    西汉初期,隶书稳步发展,存留作品主要有两类:石刻和简牍帛书。
    石刻存世有《杨量买山地记)、《五风二年刻石》、《庶孝禹刻石》、《莱子侯到石》、《禳盗刻石》等。其结构与简腰相近,已是隶体,但多数笔画无波磔,可能是铭刻时造成的,显得很古朴。后来评价,多据此认为它们是“体兼篆隶”。
    简牍帛书有: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墓《遣策》、3号墓《遣策》和帛书;安徽阜阳出土的文帝时期残简;山东临沂银雀山l号墓出土的《孙膑兵法》、《孙子》、《尉缭子》、《晏子春秋》等,2号塞出土的元光元年历谱;湖北江陵凤凰山8号、9号、10号西汉墓出土的竹简;湖北光化县3号西汉墓出土的竹简等。
    湖南长沙马王堆l、2、3号墓是西汉初长沙丞相软侯家族的墓葬。其中,帛书《老子》甲本,尚有浓厚的篆书结构特点,但也已有一定程度的隶化痕迹,如化圆为方、末笔重按似波磔等。帛书《老子》乙本,结构基本已是隶书,末笔更具波磔形貌。可见到西汉初期,隶书的成熟程度又有了较大的提高,以致有的学者认为,这表明隶书的成熟期应当从此算起。不过,综合来看,这种结论稍嫌乐观。
    西汉末期,才是隶书的成熟期。存留作品有;青海大通县115号出土的宣帝时期竹简,甘肃敦煌出土的天凤元年(公元前14年)木牍,江苏仪征胥浦101号汉墓(元始五年)出土的竹简木牍等。而堪称代表的,当属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书于汉宣帝(公元前73年一公元前49年)时。结体取横势波挑定型,点画之间已能自如地表现后来隶书常见的俯仰呼应,风格端庄、整洁,脱离了此前的古朴稚拙。此外《王杖诏令册》简、《始建国天凤元年)简等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全面来看,整个西汉时期,隶书始终没有完全建立规范,在上述比较成熟的简牍中,有相当多的隶字,或是笔画,或是结构,都多少有其它字体的因素搀杂其间,这也许是墨迹书写相对随意的缘故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