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家乡临海历史2

 贺图书馆 2012-02-27

汉光武帝刘秀执政时将回浦县改为章安县。汉顺帝刘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将昭帝时会稽郡分为两个郡。浙江以东为会稽郡,浙江以西为吴郡。
  
  而会稽郡的郡守衙门签到了山阴(今浙江绍兴)。吴郡的郡守衙门仍然放在姑苏城(今江苏苏州)。

先插入一段《宋书》记载:
  原文如下:
  临海太守,本会稽东部都尉。前汉都尉治鄞,后汉分会稽为吴郡,疑是都尉徙治章安也。孙亮太平二年立。领县五,户三千九百六十一,口二万四千二百二十六。去京都水二千一十九,陆同。
  章安令,《续汉志》:“故治,闽中地,光武更名。”《晋太康记》:“本鄞县南之回浦乡,汉章帝章和中立。”未详孰是。
  临海令,吴分章安立。

临海太守,以前叫做东部都尉。西汉的时候东部都尉的都尉府在鄞县。东汉时,又从会稽郡分出了吴郡。好像是又把都尉府迁到章安了。三国鼎立期间,在孙亮统治下的太平二年,设立了临海郡/县(属地级县),宋时,统辖下共有五个县,计三千九百六十一户人家,共二万四千二百二十六口人,离京师水路二千一十九里,陆路二千一十九里。那时候居然就有了人口普查。
三国时,临海属于吴国。当时孙亮继位。太平二年,分离出章安县。又设置了临海县。接着又将会稽郡分成了六个地级县。临海县就是其中一个。临海县归属扬州管辖。县政府机关迁到了章安。就是现在的章安镇。
 接着就进入到了南北朝时期。
  南朝宋国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三年,从原扬州统辖范围内划分出会州,会州管理浙江省境内的会稽郡、东阳郡、新安郡、临海郡、永嘉郡,五郡的政治、经济、军事事务。
  据《隋志》记载:孝建元年,因讨平臧质,(底本“臧质”前二字残损不明,据崇抄、库本补。)遂分扬州之会稽、东阳、新安、永嘉、临海五郡为东扬州。刺史治所在会稽,至是遂以三郡属之,从其近也。
  
  宋武帝孝建元年,平定臧质之乱后,分原扬州的会稽、东阳、新安、永嘉、临海五郡为东扬州。东扬州刺史府就近设立在会稽郡。到这时就有三个郡归属他了。
南朝宋武帝刘裕病死后,由太子刘义符继位。这刘义符嬉戏无度,不理朝政。景平二年(公元424年)五月被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等人废黜。后迎立荆州刺史的刘义隆为帝,改元元嘉。谢晦出任荆州刺史,掌握重兵。大臣擅行废立使刘义隆不能容忍,元嘉三年(公元426年)刘义隆杀徐羡之、傅亮、谢晦,从此亲政。
  元嘉六年(公元429年),因病由弟弟彭城王刘义康执政。义康任司徒、录尚书事,后又加封扬州刺史,进位大将军,独断专行,势倾天下。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刘义隆采取断然措施,罢斥义康,改授为江州刺史,出镇豫章(今江西南昌)。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废义康为庶人。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北魏大军南下,隔江威胁建康,文帝怕义康在后方趁机作乱,遂下令将其诛杀。南朝王室的自相残杀由此拉开序幕。
  
  再说这一年魏太武帝拓跋焘调动六十万大军进攻江南,亲率大军克悬瓠(今河南汝南)、项城(今河南沈丘),渡过淮河直趋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后在宋朝军民抵抗下撤退。江北遭魏军杀掠殆尽, 宋朝国力削弱。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因宋文帝发现长子刘劭为了能早做皇帝,竟私下求助于迷信,运用“巫蛊”的方法祈盼文帝早死。于是他想废掉太子。刘劭知道之后,率兵夜闯皇宫,将其父宋文帝刘义隆杀害。
  
  接着说这位宋孝武帝刘骏,他也是一个荒淫腐败的昏君。在位期间,刘骏担心各位兄弟藩王会对自己不利,便不惜骨肉相残,先后将宗室南郡王刘义宣,南平王刘铄,竟陵王刘诞、武昌王刘浑、海陵王刘休茂等杀害。刘氏宗室惨遭此大劫,刘宋势力更加削弱。
  
  再说臧质,他本是宋文帝时的一名抵挡北魏南下的名将。一直忠于南朝宋。可是他见到了国家的混乱局势,于是心存异谋,他见刘义宣容易控制,便想利用他来实现自己的野心。臧质拜见刘义宣,想劝说刘义宣一起推翻宋孝武帝。此时刘义宣已推崇孝武帝,并无他心。于是他又去拜见江夏王刘义恭。
  
  后来不久,孝武帝考虑荆州是长江上游重镇,不愿让叔父刘义宣久任荆州刺史,于是内调其为丞相、扬州刺史。刘义宣主持荆州10年,财富兵强,对此举甚为不满。
  孝武帝还淫刘义宣诸女,刘义宣更是恨怒。臧质趁此机会秘密写信给刘义宣,再次劝说刘义宣。这回刘义宣动了心。孝建元年(公元454年)正月,他派人送信给豫州刺史鲁爽,约定在同年秋天同时举兵。
 
梁武帝萧衍大同六年(公元540年)改临海郡为赤城郡,后来不久又改为临海县。
南朝陈后主陈叔宝至德元年。又设置为章安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平定南陈。废除章安郡。按原先旧制设为临海县。直接属处州管辖(即设立地级县)。
  开皇十一年,又在原临海县的基础上设立临海镇。临海镇即临海县县令的府衙驻地。县衙就设在大固山。大固山又叫北固山。临海江南长城便从大固山山脚下的览胜门开始沿着大固山的山脊蜿蜒而上。
  
  开皇十二年,将处州改为括州。
  
  隋炀帝即位后不久,又将临海县并入永嘉郡的管辖范围中(区级县)。
台州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这名称来源于境内的佛教名山——天台山。
  
  这一年,发生了好多事情,有叛唐的,有降唐的,有自立为王的。
  咱都不说,单单接上回只说一说这临海的变迁。
  上回说到:李子通灭沈法兴,称帝,建立吴国。占据临海县。仍按旧制称其为海州。
  
  再说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杜伏威派辅公祏率大军渡过长江,围攻李子通。杜伏威的军队与李子通的军队在江都进行血战,当时,李子通军是杜伏威军的10倍。经过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杜伏威的军队赢得最终胜利。顺利地占领丹阳(今江苏南京),建立吴国。
  当然也拥有了原来李子通的土地。改称海州为台州治临海县。
  
  上回还说到:李子通和杜伏威原是并肩作战的弟兄。可是他俩之间为什么会发生战争呢?咱们接着说这李子通和杜伏威的微妙的关系。
  
  再说说这李子通的出道经过:
  
  李子通家世代以打渔为生。杨广继位后,穷兵黩武。多次从山东征兵出征高丽。使周围百姓苦不堪言。
  
  于是就有了左才相在山东长白山起义。李子通听闻后前去投奔。
  
  左才相这人,以抢劫掠夺为生计。不管贫富,无论男女。一概抢劫。这就造成李子通的不满。于是他便带上一路兵马。离开左才相的长白山。
  
  不久,隋军进攻长白山。左才相战死。
  
  后来李子通渡淮水曾与杜联合,考虑到左才相因为李子通离去后,才被隋军消灭。那么不难联系到,左才相的死亡,因为李子通里通隋朝。杜伏威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怀疑李子通的诚意。一直提防着他。
  隋军乘机进攻李子通部队,杜伏威拒派援军,李子通孤立无援,被隋军打败。
  公元619年,隋炀帝派大将宇文化及进攻杜伏威,杜伏威刚愎自用,被宇文化及打败,杜伏威投降了隋朝。
  再说李子通认为要想击败隋军先要占领江都。恰巧这时江都太守陈棱年龄已大,隋军内无粮草,士气低落。于是李子通兵发海陵,直指江都。
  江都太守陈棱眼见孤立无援,于是向杜伏威,沈法兴求救。
  救兵到,谋士毛文深分析:杜伏威只是迫于形势降隋,沈法兴不过借忠隋之名起兵割据,他俩各怀鬼胎。谁也没把隋朝安危放在心上,都想乘机占据江都。
  李子通见分析的有理。便采取他的抗战意见:将收留的沈法兴俘虏五百人,换上沈法兴军队服装,连夜袭击杜伏威军营。杜伏威听说大怒,于是派一千劲旅,如法炮制,夜袭沈法兴军营。李子通见杜、沈二人交恶,认为时机成熟,便起兵攻打江都。他身先士卒,很快攻破江都,陈棱落荒而逃。
  占据江都后,李子通马不停蹄,直取沈法兴军。沈军因沈法兴平时大肆杀戮,将士本离心离德,突然听见李子通兵至,一片哗然。沈法兴没办法,带着残兵败将退守吴郡,投降了李子通。
唐武德六年辅公祏反叛。临海这地方就属于辅公祏了。
  再来说说这辅公祏。
  辅公祏齐郡临济(今山东济阳东章丘西北)人。少年时,与杜伏威交谊很深。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山东、河北等地爆发了大规模农民战争,有识之士纷纷起义,辅公祏和杜伏威也深为所动。这一年的十二月,辅公祏与杜伏威率起义队伍反上长白山,与左才相起义军会合。不久,由于得不到信任,二人又率部反出,于第二年(公元614年)十二月进入淮北。并说动当地农民一起反隋。江淮农民起义军的队伍进一步壮大。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十二月,杜伏威命辅公祏率精兵数千与李子通部 激战。李子通兵多将广,十倍于辅公祏,战斗十分艰难。辅公祏精选勇壮军卒千余人,各执长刀,为先锋;又命千余人殿后,并严令:“有退者斩!”安排完毕,他下令冲击,自带其余将士从两翼迂回拼杀,李子通大败,逃往京口。杜伏威军队在丹阳(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称吴。
  后来,杜伏威率部降唐。但辅公祏人降心不降,依旧领兵在外,左游仙共谋伺机起事。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七、八月间,辅公祏发动起义。很快,在丹阳称帝,国号宋,年号天明,聚众十余万。
  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辅公祏增修军械,储备粮食。一方面,派大将徐绍宗攻海州(今浙江台州),陈正通攻寿阳;另一方面,派张善安出兵北伐,扼制长江中游。
  可惜的是这支队伍实在太薄弱了。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十二月,唐高祖下令派数万强大的水陆军师围剿辅公祏。辅公祏连战连败。
 上回说到:唐武德七年十二月,辅公祏溃败。任然在我们这里设置台州治。
  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将台州治隶属于括州都督府管辖。
  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将台州治改为临海郡统辖下的临海县。
  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重新改为台州,隶属于浙江东道。
  唐代宗李豫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将台州隶属于浙江西道。
  唐僖宗李儇光启三年(公元887年),临海镇杜雄反叛。
  
  再来看看当时的历史现状: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年初,由于当时连年饥荒,唐王朝又没有什么赈灾举措。致使卖私盐的王仙芝拉上尚让、尚君长,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聚众起义起兵反唐。
  同年,冤句人(今山东曹县西北)黄巢积极响应。
  五月,王仙芝军队攻克曹州、濮州。黄巢军队前来会合。两军向东攻向沂州、向西转战洛阳。
  
  再说,唐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
  
  这刘汉宏便是如此,他少时无赖,后为兖州小吏。王仙芝造反,他奉泰宁节度使之命,随大将讨伐王仙芝,
  可这刘汉宏素有野心,途中劫持军队辎重投奔起义军而去。乾符末年,都统王铎命大将崔锴讨刘汉宏。刘汉宏投降,被任命为宿州刺史,他却认为赏赐太少,经常抱怨。当时正好浙东观察使柳瑫离任,王铎于是命刘汉宏接任。这就有了后话。
  黄巢军攻陷长安后,唐僖宗亡命蜀中,天下大乱,这时,刘汉宏仍然向蜀中进贡,唐僖宗很高兴,于是封刘汉宏为义胜军节度使。
  这人一旦得到了点好处,野心也就会膨胀起来。
  刘汉宏经唐僖宗这么一封赏。竟自命为汉高祖刘邦。
  中和二年,刘汉宏将攻击杭州刺史董昌,屡屡被董昌手下大将钱镠击得大败。中和三年,刘汉宏再一次大败后单身逃走。使大将钟季文守明州、卢约守处州、蒋瑰守婺州、杜雄守台州、朱褒守温州,抵抗钱镠。
  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刘汉宏再一次与钱镠遭遇,刘汉宏自知不敌,率麾下死党六百人走保台州。台州守将杜雄见大势已去,生擒刘汉宏献于董昌。自称是浙东观察使。
  次年董昌奏请朝廷授予杜雄为德化军节度使。(这时的杜雄便开始拥兵自重,雄据台州共十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