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敲“推敲”

 岚居 2012-02-28
推敲“推敲”
作者:  岚居

    郑板桥说诗不惮改,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便是不惮改之一例。不仅自己改,还请别人改,韩愈改贾岛诗“僧推月下门”为“僧敲月下门”,传为千古佳话,推敲二字也成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同义语。殊料千余年后,朱光潜先生在其《咬文嚼字》一文中,仍以为“僧推月下门”好。改推为敲是改坏了。朱文以为:贾岛诗意为孤僧独处,访友后步月归寺,门户自掩自推,更显得冷寂凄清。

    智者千虑,偶或未周。丛林自有清规。凡为僧侣,必须早功晚课,呗赞诵经,那容得你野和尚东游西荡,玩甚么月夜访友的风流把戏?即使夜游归来,或推或敲,绝非孤僧独处。

    佛门诸戒不及盗贼,孤僧掩门夜出,不怕被盗走银米,窃去衲衣?何况僧俗有别,不怕外人潜入,鱼龙混杂?真若不怕,掩门何为、要门何为?试看丛林,那一处不是高垣厚壁,重门深院?孤僧独处,出必锁门。贾岛诗当改为:“鸟宿池边树,僧开月下锁。”

诗中之僧更可能是游方僧、募化僧。他长途跋涉,踽踽独行,眠食无着,好容易到了山门,如果他推,见得到时尚早,鸟栖树而未眠,僧掩门犹诵经,径可排闼而入。无奈他到时晚课已毕,鸟宿人寝,孤月只影,何等凄苦!他徘徊树下,嫉妒宿鸟。禁不住午夜风寒,饿火煎熬,顾不得方丈申斥,僧众埋怨,怯怯地叩动门环。

    朱文以为“鸟宿”与“僧敲”气氛不谐。其实,此正以鸟已宿而人未眠衬托行僧苦况。用的是蝉噪尤静,鸟鸣更幽的手法。于旷野深殿,听得几声叩门的空响,更显得夜阑人静,万籁俱寂(1994  6  1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