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急乱投医”——家长每月给老师打分

 霜木gyl 2012-02-28

学校绩效工资确实“难产”,以至于许多时日过去了——国务院规定的时限已迫在眉睫,还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这大概是决策者越来越头疼的事。既然“头疼”,就要“治疗”;怎么“治疗”,当然是请“医生”——问题是找不到高明的医生能够手到病除。病急之下,只好“乱投医”了,——至于庸医,这个世界上永远有的是!于是乎,庸医就开出了庸方,其中有一味药——“每月由家长给老师打分”!

应该说,请家长评价老师,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一旦与老师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而且容易产生副作用。

如果真要下这付药,首先要保证家长了解老师。那么,家长如何了解老师?渠道是不是只有自己的孩子(老师的学生)?如果先假定孩子的评价准确无误,那么能否保证不同的家长,根据不同的孩子的评价做出同样可信的评分?另外,是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参与?如果是的话,怎么参与?标准怎么把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打分?分值又占多大权重?整个程序怎么安排?尤其是不同的家长给不同的老师打分结果的信度,怎么采用?而学校领导的采信公正度又怎么保证?

再说,如此这般的话,老师和家长之间会不会有非正常的“勾通”?教书育人的老师和成长中的个体——学生之间关系又会有怎样的演变?

当然,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绩效”难以量化——尤其是短时间内。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往往是受益终身的,同样,一个不合格的老师对学生的副作用也将贻害无穷……而这一点,又是学生的分数和学生的现实感受难以显示的。

无庸讳言,就目前而言,学生的在校成绩,还往往只有考试分数容易参照。至于其它德、体、美、劳……什么综合素质评定,确实弹性较大,也很少有说服力,自然不容易成为“硬道理”……问题是如果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教师“绩效”的唯一依据,又与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有悖!

近来,不少地方或学校相继出台了不少教师绩效考核的条款。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少之又少;而像“让家长每月给老师打分”这样的庸医开的“庸方”,倒是屡有亮相!

看来,对“疑难杂症”,还确实需要广邀名医,“望、闻、问、切”,多方会诊,慎重地开方下药。

总之,“病急”也不能“乱投医”。否则,就会得不偿失。恐怕“头疼”未去,“心疼”难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