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十一五课题《化学学科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究》方案

 草长莺飞二月天 2012-02-28

化学学科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江苏省常熟市唐市中学生化组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大都沿袭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教学法虽然对教育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已显滞后。2002年全国一些教育专家聚会诸城市,就21世纪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等问题进行研讨。会议达成共识,一致认为: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育体制等都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总结出我国基础教育、学科教学中至少存在着六大问题,这其中有四点是关于教与学的方法与模式的:一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不尊重、不公平、不民主、态度冷淡、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现象;二是教师对问题的设置简单,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三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被动听,“满堂灌”的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四是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参与机会和自主活动时间,教法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推开,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已不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需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教学过程及方法也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倡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

    基于此,我们确定了“化学学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究”课题 。力图通过三年的实验研究,探索出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教学过程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较高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教与学有效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二、课题有关概念的界定

(一)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与主动学习、自我调节学习、自我教学等术语比较接近,是相对于他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从横向角度来说,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要自我驱动学习动机,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调节学习策略,自我计划管理学习时间,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从纵向的角度来说,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2、自主学习的特征:(1)能动性,指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或需要外界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2)独立性,指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3)有效性,协调好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4)相对性,绝对的自主和绝对的不自主的学习都较少,学生的学习多数界于这两极之间。

(二)探究学习

    1、探究学习的定义: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的含义比较接近,与接受学习相对。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从过程上讲,是一种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总是的过程。它是一种需要学生设计研究、收集信息、分析资料、建构证据、然后围绕从证据中得出的结论进行争论的一种学习方法(布兰斯福特语)。探究学习是一种提出问题、计划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评判结论的学习过程(雷斯尼克语)。

    2、探究学习的特征:(1)以问题为中心,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开端。(2)强调自主参与,必须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深刻地思考。(3)重视合作交流,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经常性地开展讨论和交流,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克服独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三)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相对,它指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2、合作学习的特征:(1)异质性小组,小组中的每个学生要各具特点。(2)明确的目标,合作小组要有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3)小组成员的相互依赖,小组的成员必须分工明确、资源共享、协同工作,集思广义,取长补短。(4)教师充当监控者和学习资源。教师监控着每个小组,确保他们的合作互动富有成效,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尚不能完成目标时,教师要给予点拨和辅导。(5)个体责任。采用课堂提问或测验使每个学生展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6)奖赏小组的成功。根据小组的整体学习情况,给予小组的成功学习以奖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将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思想指导下,同时引入突变论、协同论、混沌论的一些思想,主要利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暗示教育理论”、“目标评价理论”和“游离评价理论”的基本原理,对“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控制机制和各种状态下效益的优化和调控策略进行实验研究,以得出明确的效益值,从而验证该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理论意义:探索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的本质特点及规律,并建立学习目标选定的有效机制;探索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优化与调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建立教学过程及方法调控的有效机制;测量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中,在控制状态、半控制状态、学生自组织状态下的教学效益状况,并建立综合、开放、长效的新型教学评价机制。

    实践意义: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核心所在。深入地对其控制系统和效益测量评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能有效地促进其优化,从而提高其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深入和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克服教学操作上存在的“重形式,轻效果”、“不当”甚至“错误”的现象;有利于消除学校领导和教师中存在的疑虑。在化学学科中开展“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课题研究的影响及示范、辐射作用,对我校我市甚至我省教学方式的改革、发展及研究产生一定的作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方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2、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方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方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4、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行为及学习能力的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1、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中学习目标选定的有效方法

2、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优化与调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难点:

1、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优化与调控策略;

2、小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中,在控制状态、半控制状态、学生自组织状态下的教学评价标准及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学习研究古今中外有关的教育论著;学习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有关文件和材料;学习研究各学科课程标准;学习研究省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有关论著。

     2、实验法:大胆把学习和研究得到的有关理论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及时使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及时产生教学效益。

     3、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测量,全程掌握各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效益状况,为实验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

    4、无关变量控制法:课题实验要以高度的控制意识,保证得出可靠的数据和结论。为此,实验中需要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并采取均衡法、抵消法、随机法等进行调控。

    5、 统计分析法:为增强课题实验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分析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力度,对调查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以之作为调控整个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参照。

(二)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本课题研究拟对“化学学科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过程与方式的优化和控制”(自变量)、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中间变量)、“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变量)等几个变量进行实验探索,以寻求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的本质特点及规律、优化与调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在多种状态下的教学效益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1.自变量及其投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过程与方式的“优化”和“控制”是本课题实验的“第一自变量”。将把理论学习研究阶段初步形成的“学生学习目标选定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与调控研究”、“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优化与调控研究”和“在多种状态下的教学效益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等理论成果,及时投入教学实验,进行实验验证。

    2.中间变量及其说明: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是促使“因变量”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优化与否,将直接影响课题研究,因此,“教师”是本课题研究的又一变量,即“中间变量”。随着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变量也将提升并加大其投入。

    3.因变量及其测量:“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本课题实验的“因变量”。在本课题实验中,将对“因变量”——“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实施三次测量(前测、中测和后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认真统计、分析。测量工具主要采用常熟市“课堂教学水平评价量表”、“学生创新学习水平评价量表”,同时参考国内外已取得的有关学生隐性学习水平测量的研究成果进行测量。

    4.相关变量及其控制:本课题将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对所确定的实验班级、学生不做任何调整或重组,保证该实验的相对稳定,实验班的教学条件、设备、手段、教材、课时等与同校非实验班保持一致,不做任何特殊的配置。

七、实验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学模式的构建一定要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2、实践性原则。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应本学科特点的模式。

   3、最优化原则。构建教学模式要着眼于优化教学过程,把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原则、方法、教材、教师、学生通盘考虑。使教学结构科学化、程度化。

   4、可操作性原则。即构建的教学模式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教学使用的操作。

八、最终成果形式

1、论文  2、研究报告 

  九、课题的实施

    该课题计划两年完成。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

    1、对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进行论证;

    2、选定实验班,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认真规划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拟定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研究阶段

1、组织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化学学科《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学习研究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突变论、协同论、混沌论的一些思想;学习研究“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暗示教育理论”和“目标评价理论”;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研讨、交流活动。

     2、初步形成“学生学习目标选定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与调控研究”、“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优化与调控研究”等理论成果。

     4.全面开展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的本质特点及规律、优化与调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在多种状态下的教学效益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研究。

     5.全面实施科教学效益前测。

    第三阶段,实验研究阶段                    

1、在实验班全面开展“小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的实践运用和实验验证。         

    2、及时推广运用理论研究成果,使之能最快、最大限度地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并及时总结、归纳、提升教学实践经验,完善理论研究成果。

    3、运用教学效益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实施教学效益的中测和后测;修正、完善教学效益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研究。

    4、对实验班实验后学生学习效益测量进行评价、统计、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对实验教师实验后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价、统计、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5、课题组成员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并编辑成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