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山·艺术 诗清字逸画精绝(图)

 青羊庵 2012-02-28

时间:2007-08-11 02:49 来源:山西新闻网 三晋都市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我要评论


首席记者 戴晓杰摄

傅山学术广博,他留下了一大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他的诗、字、画(因其诗清、字逸、画精,被称为“三绝”),每一个成就都如高山一般,不但同时代鲜有比肩者,而且后四百年来,超越他成就的人也寥寥可数。而且傅山艺术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并非曲高和寡,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流传有很多傅山艺术的传说,它们给傅山的艺术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要点


●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


●反对慕古拟古,以全新面貌出现在画坛。


●诗歌风格多样,热爱生活,关心民生,强调气节。


谢启源:傅山书法研究会主任


张厚余:山西傅山研究会副会长

傅山的艺术成就


记者:傅山在书法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谢启源: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书出颜真卿,并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这个不是一句空话,我这么多年对傅山和其他的名人做过很多比较。草书方面清代学者郭上先说过,傅山为国初第一流人物,以今人的审美眼光来看,傅山写得最精彩的应该是他的行草书。笔势的连绵缠绕,体态的俯仰欹侧,线条的婉转飘忽,种种意外之趣,当得顾炎武称赞他的那句话:“萧然物外,自得天机”。


记者:傅山的画里面能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张厚余:他的字画均渗透着自己品格的孤高和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在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博得后人的高度赞赏,与清初四王的慕古拟古之风大异其趣,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画坛。傅山“胸中自有浩荡之思,腕下乃发奇逸之趣”。


关于傅山的画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有一年春天,傅山拿着自己的一幅画去当,当铺掌柜拿起画一看,只见上面画着一个站着的毛驴,实在平常得很,就给傅山很低的收价。傅山说:“价由你给,但到冬季,我要赎回,到那时,我的画面不能有变化,变了,你就得赔偿。”当铺的掌柜不以为然地写了一张当纸,写明十月来取。到了十月,傅山来赎画,当铺掌柜拿出画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原来画上站着的毛驴竟成了卧着的。掌柜只好如约把画交给了傅山,不敢再要赎金。后来,掌柜才知道,傅山的画能随时节变化。春耕时节,画上的毛驴是站着的,到了冬闲,毛驴就卧下了。


记者:傅山的诗词赋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呢?


张厚余:傅山关心的是世上疮痍,民间疾苦,他痛恨贪官污吏的众多,他焦灼帝王的聋聩沉迷。他倾慕“一言决人意,千里不留停,笑取仇家头,混迹游他乡”的游侠义士,愤慨自己作为一届文人的无能和无用。


台湾学者方闻说傅山先生的诗:“先生之诗特具风格,不事藻什,不重对仗,不法古,不趋时,或奥涩屈,或浅近自然,要之皆出于正气,纯以天真性灵为主。”与傅山同时代的戴廷栻说:“取先生之诗读之,时高,时典,时雄,时厚,时老,时艳,时淡,时远。至真至性,纯乎风流而未尝无格。”古今的这些评论不谋而合的共同观点有二,一是傅山的纯乎灵性,二是风格多样,不拘一格。傅山的诗词大多沿袭杜甫、白居易的写实诗,继承了屈原、杜甫以后的爱国主义传统,主张诗文应该“生于气节”,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为衡量标准。

本报记者 李尚鸿 实习生 续静

画的传说——傅山“哄”人


清朝初年,朔县城内有家姓李的大财主,家里有万贯资财。李财主为了显耀门庭,从江南请来一位著名画家,给他做画。画家整整在他家住了四十天,画了一幅画,画面上是一串熟透了的葡萄。由于画家运笔巧妙,着色鲜艳,这串葡萄看去就像真的一样,只多着一张纸。李财主十分得意,还故意把画挂在院里,只见馋嘴的麻雀竟飞到画上啄葡萄吃。李财主为抬高自己的声誉,就四处炫耀。这件事一阵风似地传开了,一时间在朔县城内传为佳话。人们都说:“江南的画家就是技艺绝妙,画出画来能哄了飞禽。”


有一天,傅山先生路经朔县城,住在一家客店里,听到店里的人们谈论李财主的画。傅山先生是个谦虚好学的人,心想:耳闻不如眼见,这幅画果真画得好,应该去学点长处!第二天,傅山先生就去了李财主家。李财主虽然认不得傅山先生,但从外貌看出傅山先生气度不凡。李财主更得意了,把画挂到院里墙上,让傅山先生观看。一会儿,果然飞来几只麻雀,啄食画上的葡萄。李财主喧天驾雾地吹嘘。傅山先生看着画微微一笑说:“这张画只能哄来麻雀,不足为奇!”李财主见傅山先生满不在乎的样子,很不高兴,对傅山先生说:“如果先生内行,也请露出一手!”傅山先生说:“如不嫌弃,请拿笔墨来!”李财主立即取出文房四宝。傅山左手托起砚台,右手握着毛笔,不慌不忙走出大门外,站在大门对面的照壁前。李财主紧紧跟在身后,不知道傅山先生要做什么。傅山举笔在照壁上作起画来,只寥寥数笔就勾出一块白布帘,布帘的左下角向外稍卷,似有微风吹起,露出一半字来,布帘的下边都分行露出少半个字。笔似行云流水,眨眼工夫,这幅画就作成了。李财主不解其意,认为傅山先生无甚本事,在胡写乱画,说傅山先生弄污了他的照壁,让给他立即洗去。傅山先生只是不理。李财主大吵大闹,惊动了左邻右舍。人们跑来,看是出了什么事情。有几个识字的人,看见照壁上挂着一块白布帘,布帘没遮住的地方,露出一些龙飞凤舞的字迹,就想揭起布帘,看看照壁上究竟写着什么文字。好几个人争先用手去揭来揭去揭不起来,还互相埋怨笨。后来才明白过来,照壁上没挂着布帘,而是一幅画。这时,李财主如梦初醒,忙找傅山先生赔礼道歉,可傅山先生乘人们哄吵时,早已扬长而去。


从此,李财主把照壁视为珍宝,在四周垒了矮墙,只让人远看,不让到跟前。可是不知情的人走到照壁前总要越过矮墙,到照壁跟前去揭布帘,想看看下面的文字,左揭右揭揭不起来。年长日久,竟在画着布帘卷起的地方戳下一寸多深的小窟窿。


后来,人们终于打听出这是傅山先生的笔墨,人们赞叹说:“江南画家的画,只能哄飞禽;傅山先生画的画,把肚里装着墨水水的人都给‘哄’了!”

□ 齐凤舞

书的传说——一字千金


有一年,一个新科状元在太原做官,命人将衙门修饰一新,又特别在衙门前建了一座影壁,准备找时机亲自挥笔作书。谁知天不作美,下了一阵雨,影壁墙近处,积了一个水坑。这时,就看街那边走来一个破帽烂衣的老人。只见他走到影壁跟前,略略端详,又拣起旁边丢弃的一把破笤帚,蘸着水坑里的泥水,在影壁上急挥乱舞。等看管影壁的衙役发现时,老头子已划拉完了,想抓人,又被他跑掉了,只得急忙报知给新老爷。新老爷亲自出来察看,审视良久,惊叹道:“绝妙好字,绝妙好字!不知傅山前辈到此,未能谋面,遗憾,遗憾!”遂急吩咐衙役取来笔墨,亲自照迹勾勒。不一会,“为官清廉,佑福乡梓”八个大字,跃然壁上。


另有传说,也说傅山的字妙,傅山先生的侄女要出嫁了,作为叔叔理应拿出钱物做陪嫁。可是他一生贫穷,拿不出来,只好写了许多字条交给侄女说:“叔叔穷困潦倒,侄女出嫁却一文不名,只有这些破字给你铺箱底。”傅先生的侄女出身书香门第,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对叔叔的赠字十分喜爱,珍藏起来。过了好几年,傅山先生仙逝,而本来富足的侄女家失了一把火,生活窘迫起来,只有傅山的字没损毁。于是,傅山侄女传出话去说,家里存有傅山真迹。一时间,上门求购者甚多,傅山侄女家竟然换来一个比前更富十倍的家产。


另有一段佳话更为奇异。传说内蒙古多伦山西会馆建成后,大家都想请名人为会馆内的戏台匾额题字。然而,当时多伦并无书法名家。有一个人说:“要是傅山先生活着,请他来写该多好。”别人说:“废话,还用你说!”可是就有一人说:“话也不能这么讲。我听人说,傅先生已经成仙。如果我们陈案焚香,恳请他老人家前来,说不定真的能行。”大伙觉得有理,就真的在会馆戏台前排起香案,在戏台正中,飞檐之下悬起牌匾,跪地焚香膜拜祷告,然后,都退到殿后等待。过了好一会,有一个人忍不住悄悄拉开过殿的大门,偷偷探望。谁知真的有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正在匾上书写,老人因听得拉门的声音,飘然而去,大家急忙涌出,望天礼拜。等看那匾时,上面写了“水晶”二字,还空了一个字没写。偷看的人十分懊悔,别人也都埋怨他。可是,事已至此,又有什么办法,只好绞尽脑汁去请名人补字。据说多伦正好来了一个过路的新科状元,要到任所上任,便由商会头人出面,请他补写。新科状元在匾上补了一个台字,成了“水晶台”,后人看匾,终觉前两字与后面的台字不成一体。奇传至今,令人赞叹不已。

□ 张云仑

(编辑:白云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