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山·交游 百万峰头此峰峭(图)

 青羊庵 2012-02-28

时间:2007-08-11 02:49 来源:山西新闻网 三晋都市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我要评论


首席记者 戴晓杰摄

松庄位于太原城南近十里,东靠巍巍青山绿林,西向滔滔汾水,南部是一望无垠的晋中平原。松庄附近有永祚寺,寺里双塔,塔峰直入云霄,是一个风景胜地。傅山在这里隐居期间,以其不凡的学识和品德吸引了包括顾炎武在内的不少知名学者,他们或者是当时大儒,或者是有名的抗清志士,或者为名振一方的诗人作家。可以说,他们都站立在当时文艺界的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他们和傅山一起切磋,共同促进了清初文化的繁荣。

傅山交游录


访客之一——谢彬


访客身份:谢彬,字文侯,浙江省上虞人。著名画家。


来访时间:1661年


同行相聚,自然免不了切磋一番。那时候还不流行自画像,傅山虽是有名气的画家,总不好给自己画像,谢彬的人物画当时被认为有独到之处,他为傅山所造之像,形象逼真,富有神韵,感谢他的来访,没有他,我们不会在400年之后还能看到傅山的庐山真面目。


访客之二——顾炎武


访客身份:抗清义士,清初大儒。


来访时间:1663年多次到访


顾炎武老先生早年在山西代县开过荒,还在晋南边上搞过水利建设,和山西也算有缘。他和傅山同为抗清义士,在江苏抗清失利后,便游历北中国,来太原到松庄多次访问傅山。两人都很博学,能谈的东西实在不少,清代王鸣盛曾在其《十七史商榷》中记载了他们二人讨论音韵学的故事。加上两人又志同道合,免不了惺惺相惜,甚至有点同病相怜。顾炎武在其《广师》中说“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傅山在诗中推崇顾炎武说:“方外不娴新世界,眼中偏识旧年家。”


访客之三——李因笃


访客身份:关中著名学者。“关中三李”之一。


来访时间:1664年


李因笃字天生,祖籍为山西洪洞,后来定居陕西。他来访后与傅山等人会饮于太原崇善寺。傅山对他的才华非常欣赏,在一首诗里,他把李天生比作李梦阳,李梦阳是明代文学家,是所谓的“前七子”之一,同时傅山还说等钱谦益逝世后,文坛宗主非李天生莫属。当然,李天生对傅山也非常推崇,他曾写:“江海英风老渐疏,菊松高枕送君诸。”来推崇傅山的风格。


访客之四——戴本孝


访客身份:江南和州人,著名画家。


来访时间:1668年


据说他在傅山处呆了一晚上,可能也切磋了一下画技,但具体谈话没有记载。只是,这也是和傅山一样爱好高山的人,离开傅山处就西出潼关,游览华山。


访客之五——阎尔梅


访客身份:江苏著名诗人。


来访时间:1671年


傅山和阎尔梅同游崇善寺。同行者戴廷栻、潘耒。他们一起喝酒,阎尔梅自己吹嘘能喝酒,还没有几杯就喝醉了,确实是,在山西人面前不要夸耀自己能喝酒。喝醉了后,他狂歌叫骂,人皆俯首,他写给傅山一首诗:“宝玉之人寻古物,飞云鸿雁两相扑。茫茫四海似无声,且把长歌代痛哭。百万峰头一声啸,西风吹动黄花窍。小五台边望松庄,处士行藏难可料。”饮酒赋诗,兴奋中掩饰不住沉重,讨论学问,热烈中饱含着悲哀。


访客之六——阎若璩


访客身份:祖籍太原,著名学者。


来访时间:1672年秋天


阎若璩这次来到太原到松庄拜会了傅山,他说:“此行与先生考证《左传》若干条。”阎若璩深知傅山对古学对《左传》深有研究,这次拜会傅山专就《左传》进行了研究,从记叙中可见,阎若璩对傅山的见解很信服,傅山对阎若璩所考虑的问题很赞赏,所以两个人的交谈研究,彼此都很满意。文中“可正杜疏补孔疏”,杜疏就是西晋杜预所注的《春秋经传集解》,孔疏就是唐代孔颖达所疏证的《春秋左传正义》,宋以后均被列入《十三经注疏》中。傅山指出他们研究《左传》中的问题,完全可以纠正杜预的错误,弥补孔颖达疏证之不足。后来,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在学坛引起极大的震动,与傅山治学精神的影响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访客之七——朱彝尊、屈大均


访客身份:朱彝尊是浙江著名学者,屈大均是广东诗人,抗清志士。


来访时间:大约1666年


根据历史学家的推测,朱彝尊、屈大均访问顾炎武于太原时,可能会见过傅山。据顾炎武的《年谱》记载,朱彝尊、屈大均在清康熙五年(1666年)至太原过访顾炎武,但在傅山的诗文中没有记载。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坨,浙江秀水人,学问文章当时很负盛名,他的文中记载了与傅山会见的情况。顾炎武以题为《朱处士彝尊过余与太原东郊赠之》送他,诗中有“揽辔长城下,回车晋水滨”,“吞声同太息,吮笔一酸辛”,“自来贤达士,往往在风尘”的佳句,而题中“太原东郊”当是太原的松庄,即傅山当时的行馆了。屈大均广东番禺人,以诗名世,抗清志士,主张个性解放。朱谦之在其《明清之际两思想家——傅山和屈大均》沙一文中认为,他们二人在经历、志趣、学问、主张等方面十分相近。顾与傅山友善,故朱与屈过访顾于太原东郊之地,可能就是傅山所居住的松庄。


顾炎武在清康熙十三年 1674年


曾有《寄问傅处士土堂山中》一诗:“向平尝读《易》,亦复爱名山。早跨青牛出,昏骑白鹿还。太行之西一遗老,楚国两龚秦四皓。春来洞口见松花,倘许相随拾芝草。”山诗中再次唱和他们做学问、持气节、处山野的以苦为乐的情操。可见他对傅山的肯定。

 


本文依据魏宗禹《傅山评传》整理

□ 车 亮


访谈


要点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反对“子不如经”,提高诸子的地位。


●提倡人和人的平等关系。降大任:晋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厚余:山西傅山研究会副会长侯文正:山西省史志院副院长、《傅山传》作者

傅山的思想


记者:傅山作为一个文人,他怎样看待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张厚余:傅山作为文人,非常看重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明朝末年的时候,傅山就曾针对明朝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只是没有被接受。清兵入关以后,傅山看到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和血腥的屠杀政策,替我们中原大地担心,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反清复明,要改变这种状况,这些充分体现了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记者:到晚年时,他的思想有什么样的转变呢?


降大任:傅山要求言行一致,特别是当民族的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不要只是嘴头上说说,要大义凛然地站出来,反对清朝入关的民族压迫政策。我们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狭义的民族政策。傅山到了晚年的时候,清朝已经改变了过去的政策,傅山也就放缓了反清复明的想法,转入了思想研究领域,这也是传承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行为。他晚年提倡人权平等、个性自由,宣传博爱的思想,他的“爱众”思想也体现了他的高度责任感。


记者:傅山思想在哪些方面具有超前性呢?


侯文正:明末清初,是一个可以和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相媲美的时代,出现很多璀璨的明星,傅山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颗。傅山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傅山勇敢地批驳了“子不如经”的偏见,明确提出了“经子平等”的思想,提高了诸子学的地位。


从汉代到清朝2000多年的历史中,儒家思想一直是统治者的正统思想,奠定了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傅山提出“经子平等”无疑是给清朝的封建专制一个很大的冲击。颠覆了经学的统治定位,也就是打破了、推翻了封建专制政府统治的基础,这种思想非常超前。


傅山就传统认识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这种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王侯是真正的圣贤,不去做官,不图名利,才是真正的“高尚”,如果是一般的“王侯”他不来为你服务,你也没有必要为他服务,这才是普通人之间的 “平等关系”,这够不上是真正的高尚。我们在研究傅山思想成就的时候,要实事求是。虽然傅山在文学的系统性上略微不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但傅山在思想上的成就是这三位也比不上的。


降大任:他在思想上,敢于道人所未道,冲破陈腐经学的藩篱,提出许多大胆新锐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主要体现在他的布衣学者、思想斗士本色。首先,傅山猛烈地批评传统的宋明理学,高度重视诸子学的研究。傅山精读 《老子》、《庄子》、《墨子》、《管子》、《荀子》等先秦诸子的文章,考证先秦孔孟书中的“理”字根本就没有程朱理学所讲的意思,以釜底抽薪之法,颠覆理学的根基。


思想上,傅山对平等观念、君臣尊卑原则都非常的有远见,认为君可择臣,臣亦可择君,而且他自己非常鄙视权贵。傅山还非常同情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充分肯定广大民众的物质利益的诉求,充满了对平民弱势群体的人道关怀,对传统的民本主义具有深度的开掘和发扬,这在同时代的思想家中是不多见的。

本报记者 李尚鸿 实习生 续静

(编辑:白云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