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魂归茶花乡,梦回大理城

 楼兰映画 2012-02-29
魂归茶花乡,梦回大理城
                                                      


    
   大理,始终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那般庄重而祥和的气氛,如我想象一般,是秀丽与古朴的完美结合。其间还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内涵,教人须得静下心来细细去品读,就如同品尝大理的茶一般,品出了茶叶的馨香,便仿佛看到了茶花的娇艳、出尘。
  茶花下面的传说,世世代代相传不尽。茶花也是一样,过了二月的花季,她们依然盛放在人们心里,永开不败。


  勤劳、好学、善良、浪漫的白族人有许多倾诉情感的方式,譬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夜晚火把节的狂欢与喧闹,这一次我有幸见到了。一把把抛出的松香,在火焰中闪烁,仿佛是幸福的金沙飘落人间。明艳的火光随着人们的奔走如蛇般舞窜、如水般流动,在暗黑的夜里铺起繁华。
  出了古城,走向下关,夜便渐渐宁静,偶尔可以看到路边几个快乐的人举着火把挥动。再走,就更宁静了。然而他无论是热情还是宁静,都同样的美丽迷人。我仿佛是在和一位渊博而宽容的老者对话,他却有着少女般秀丽怡人的外表。


  南诏与大理古老的城墙延续着千年的热情和欢愉,我渐渐读懂了他,读懂了他背后那些厚重的过往,还有他如同风花雪月传说般永恒的笑容。而这些,是书本上远远触及不到的。我倚靠在大理斑驳的古城墙根,抚摸着那些千百年风沙与战乱留下的印记,再抬头又看到古城里外色彩缤纷的人们和数不尽的兴隆店铺,是的,这是古老与新生的完美结合,千百年来,大约都没有变。
  大理不是一个好战的国家,白族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他们向往安宁和平美好恬静的生活。他们信奉有同样血缘的本主(本境之福主,即历史上本族中的英雄)为圣者、也信奉佛教,由苍山脚下的大石庵(又称观音塘)便可略见一斑。我去的时候正逢观世音菩萨生辰,而且传说中观世音还曾在那里显灵,救世济民,因此那儿的香火非常鼎盛。听说古时大理的王妃曾在此出家,我不禁偷笑,大概是刀白凤吧,她带发修行,逃得了一时却逃不了一世。


魂归茶花乡,梦回大理城 <wbr>--03年写的大理游记

  再说说大理那些避位为僧的帝王们。值得一提的是段誉(正史上名为段和誉),他最后出家为僧,这在史书中有确凿的证据可寻。现今坐落在大理古城西北开外的崇圣寺三塔便是传说中的天龙寺,段誉最终也应是在这里出的家。我慕名已久,本想进去看看,但塔门早已封死,只有寺门容许游人进出。由于云南处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所以两侧的小塔很明显地向中间较高的的千寻塔倾斜,千百年来却也安然的矗立在那儿,如同昔日塔内的高僧修坐枯禅一般。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段誉当时出家的原因,是当真看破了红尘厌倦了世俗,还是老去后政权流失的无所归依而栖身于佛陀的圣地?他曾经表示过他不是个政治家,也常常流露出对佛祖的虔诚之情,但他也许最爱的只是琅环玉洞里的神仙姐姐,而俗世的红颜总是有老去的一天。也许段誉应当是每日默立于玉洞之中,痴望着玉像永恒不变的绝美容貌,慢慢老去。仿佛是宝玉的执著一般,削去三千烦恼丝,看破一切生死因果的造化,在空门之中诚心地解脱。那些茶花、曼陀罗或是杜鹃,总是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他们则在这些变化的花花世界中渐渐静止,如同那尊无瑕的玉像一般。
  还有一灯大师段智兴,他遁入佛门是为了什么?丢下三宫六院,带上渔樵耕读,走出凡俗之外清心寡欲地修炼,虽还附着尘世种种的牵绊,但也应是趋近圆满了吧。不过此时,大理国的命运已渐渐走向终点。

  在保定帝段正明当政的时候,大理的人心便已有些涣散了。之后段正明让位给高升泰,自己便避位为僧,落得个清闲自在。两年之后高升泰病逝,临死前要儿子把王位还给段氏家族,于是风流的段二王爷段正淳便继了位。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偌大一个大理王位竟被你推过来我让过去,恐怕这在中原是绝无仅有的了。但是从此之后,包括段正淳与段誉在内的八代段氏子孙便失去了权杖,大理政权被统称为后理。这也许就是大理国段氏走向衰落的一个转折点,段氏无欲无求、自由自在的性格使龙椅渐渐架了空,也使政权理所应当地落入世袭相国的高氏一脉手中。及至后来元兵入侵,大理军民奋力反抗,竟有一大半是高氏的功劳。我一直不知应如何看待忽必烈的平云南一役,于此心情一直是非常矛盾的。在大理段氏的角度看,蒙古人显然强权而无理,大理人人自是都要起身反抗,来捍卫自己的家园。在大理美丽的三月街,至今可见的元世祖平云南碑上亦可远窥到当年的鼓角与长矛 。然而元兵毕竟不再屠城,忽必烈带头下了“止杀之令”,大理人民不领他们的情,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我只能暗暗赞叹:大理的茶花在美丽柔弱的外表下竟也有着坚如钢铁的傲骨。

  在大理段氏政权逐渐消亡的同时,大理与南宋朝廷的交往也密切了起来。段誉曾作为大理王向宋徽宗进贡马匹与香料,几个使者也受到了宋朝热情的款待。富裕美丽的大理有丰厚的物产与宋人进行经济上的交流,而这片文人辈出的宝地也一度在文坛占领一席之地。西南众多的少数民族里,也唯有白族有一部文学史,由此可知大理白族人的聪慧勤敏好学。这一路上,我也曾用心观察,白族人的房屋上多题写诗句与雅词,譬如“紫气东来”、“玉洱银苍”等等,以及数不清的唐诗宋词。一尘不染的白色墙壁上诗画相和,美不胜收。我深深陶醉于此处的文学艺术氛围之中。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宋王朝始终对大理存有戒心,政治来往始终有限,而单单构建在经济文化上的交往显然是不够的,这大概也是大理经济政治文化未能全面发展,最终走向灭亡的伏线之一。眼前呈现给我的是大理古城斑驳的城楼,他娓娓地给我讲述那些隐没在历史故纸堆中的往事,那些业已烟消云散的君主与臣民在我眼前渐渐浮现,我虔诚的面对大理,面对他们的故土凭吊古人,凭吊那些亦真亦幻的传说。

  闭着眼追思,我看到的是或古朴苍凉、或兴盛繁荣的历史长卷;睁开眼仰望,“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便带着话不尽的风情翩然飞来。
洱海因形如人耳,故名“洱”。苍山长列于洱海西侧,紧紧相邻,遥遥相望。巍巍苍山十九峰,其间澹澹十八溪全部注入洱海,清明如镜温润如玉的洱海与翠郁幽深的苍山相依相偎,孕育了千百个美丽神奇的传说。“望夫云”便是其中最凄美动人的一个故事。传说南诏的公主与一个猎人相恋,却遭到南诏王的反对,二人便冲破高墙深宫的枷锁双双私奔至苍山玉局峰小村。罗荃法师受命施法使苍山风雪大作,公主身子单薄,便受了风寒。与之相依为命的猎人毅然飞到罗荃寺盗取八宝袈裟为公主取暖护身,不幸却没有成功,还被罗荃法师打入了洱海,成为石骡子。而公主病中久候夫君不归,便香消玉殒,一缕精魂化作望夫云,徘徊于苍山的玉局峰顶,接着洱海上便风浪大作,海水被吹开,海底的石骡子也渐渐现出,与公主的精魂相会。此后的千百年来,每逢秋冬时节,那朵郁郁寡欢的望夫云就会出现在苍山的玉局峰顶久聚不散,洱海也会出现极大的风浪。直到海底现出石骡子,夫妻得以遥遥相会,风浪才会平歇。而望夫云出现的时候,洱海的船只受风浪的影响是不能出航的,因此这云亦被称为无渡云。这些传说在民众的口口相传中渐渐变得丰满而凄美,仿佛在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瞬间,一切痛楚都会消失。虽然一年只那一次相会,再见又是一年,然而年年都见,没有生老病死的阻挡,也是美满。


  天上人间,都是如此。


魂归茶花乡,梦回大理城 <wbr>--03年写的大理游记


  上了洱海的大游船,品了白族传统的“三道茶”:初是苦茶,又称烤茶,能止渴生津;再是甜茶,清甜爽口,能尝出的有核桃、芝麻、乳扇、,还有蜂蜜的甜香,最是美味;最后一道是回味茶,有淡淡的花椒味道,悄无声息地饮下,却是回味无穷。“一苦、二甜、三回味”,仿佛是在娓娓地诉说人生哲理一般。人自降生世上起,便要经历数不尽的劫难苦楚;在岁月中渐渐成熟,终于苦尽甘来;而当繁华落尽、看破俗世因缘的时候,该当是平静地回味过往了。

  洱海上的小岛,也是如此清秀玲珑。那一碧万顷的洱海上几座小岛若隐若现,神秘而令人向往。也许那是天上的仙子小憩人间的仙境,也许那是千百年前某位救世英雄沉睡的所在,洱海上微潮的风似乎能包容一切,他温柔而亲切地指引你去那些如梦似幻的故园。小普陀大概是其中最小的一座岛了,方圆大只一百多平米,却建了两层高的楼阁,一层供着弥勒佛,二层奉着观世音菩萨,她大慈大悲地遥遥守护着洱海两岸的百姓。小普陀又称海印渔村,传说中是观世音菩萨留在洱海中的一枚镇海之印,以平洱海中水怪之患。同浙江东海普陀洋上的佛教圣地普陀山一样,小普陀也是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的法场,观音的仁善超越了地域与时间的界限。袅袅的青烟飘然直上天际,无声传送着三界的音信。

  当我在感通索道上俯瞰暮色里的苍山、洱海、大理古城时,一阵无名的怅然涌上心头。
  布满青苔的千寻塔,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神秘的往事。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寻塔下的茶花盛开,千年不败。

  出了古城南门一直西行,过了崇圣寺一塔再走上一阵子山路,就到了倚苍山而建的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我独自一人进了城。我怀着朝圣者的心情,看着眼前那些初次见到却再熟悉不过的景物,仿佛由今生走回了前世。宽而平整的青石街道、两侧敞开门的当铺或钱庄或茶坊酒肆,旁边木质招牌上墨书的大字,深沉而朴实。似乎,多少年前就是这般光景。我看着那些空荡荡的房屋,恍若梦中。主人不在,静谧却不凌乱。我走过皇宫前的大道,一幕幕曾在这里发生的情节化作许多不连续的片断从我脑海中飘扬而过。我若有所得,却也有若有所失。

  很快到了大理皇宫宫门,新漆的红墙上有三个色泽柔和的金顶,仿佛是泰国或印度一带的建筑,是否表示了大理人对佛教的虔诚?这和白族特有的白底墙上黑色手绘花纹风格是大大不同。但由古到今,白族的房屋建筑始终是檐牙高啄且两侧弯如月牙。恍惚中我见到许多白族少女在宫道上轻盈地舞着,轻盈地从手中的竹篮中撒出漫天花雨,美不胜收。我定一定神,却又是幻觉。
  过了宫门,我径直前行,踏过大理石台阶上铺就的红毯,进入了皇宫正殿,宫外头顶的匾额上书着“永安殿”三字,宫内金碧辉煌,但感觉却很是柔和,仿佛皇权在这里只是个和蔼的影子,一方面觉出了段氏王族的宽厚待人,一方面亦能隐隐感应到龙椅上人身为傀儡无实权在手的无奈。后来段誉登了基,想必也是承段正明的风,继位前是翩翩书生,继位后自然是一派儒者仁义道德的治世之行,闲暇时候便赏风论月,延续后理淡薄行世的调子。他最终超然尘世遁入空门,也是在预料之中的。


  也许是时间的关系,当下的游客很少,导游就几乎没有了。皇宫正殿里的一位古装女子指了我去镇南王府的道路,还告诉我,景点都在山上。我看看手表,看看有些偏西的红日,便从王宫南侧的小门出去。上了几列台阶,就看到镇南王府坐南朝北出现在眼前,旁边小店匾额上书的“段氏银铺”在轻声向我证实梦境的真实。王府门前高高的大理石坊上“永镇南邦”四个大字,似乎在静寂中等待着我的姗姗来迟。空荡荡的镇南王府里全无人烟,仿佛人们都已沉沉入睡,我便轻手轻脚地走,恐怕惊了这里的宁静、扰了他们的清梦。 

  段正淳、刀白凤、段誉……这些名字自然而然地掠过我的意识。一半传说、一半历史,终究值得我浅笑着回味。我好像渐渐忘了这些建筑的真正年代,自一踏进来,就踏进了历史和故事的漩涡,无法自拔。我无需再去诉说那些纸页上的文字,因为一切已经如真实的梦境般展示在我的面前了。我清楚地看到正殿外青色柱上悬着的一副楹联:“喜气荣回双美合,爱情永笃百年长”。
  我在王府内四处漫走,门都上着锁。我轻声敲门,无人回应。
  转个弯,朱门府第的偏僻角落有游离的蛛网显现。这儿像是一个被遗弃的荒园,却又深深浸渍了人的气息。

  王府的后门临着大辽街。
  日已西斜 ,荒无人烟。旧时繁华的街道上有曾经的车水马龙,如今却无影无踪。一座小酒楼在王府后门斜对面静立着,我开心地走了过去。毫无疑问,这一定是段誉和乔峰二人斗酒的松鹤酒楼。酒楼虽小却建得别致,通往二楼的楼梯一分两半,架在明面上。护栏后临窗的桌椅清晰可见,那儿,一定已落了一层灰。曾经在这儿把酒言欢的翩翩公子与英雄豪杰都已离开,空留当日谈笑的喧闹声响停驻于此。我似乎看见楼上滴滴答答的酒水悄然流下,落在我脚边,跳起小小的水花。


魂归茶花乡,梦回大理城 <wbr>--03年写的大理游记


  沿着大辽街东行,就在离王府后门不远的地方有一座月老居。看得出,这的香火一定很是鼎盛。供桌前摊着大把的香,还纷乱地散着许多画好的符纸,有的是黄纸朱字,有的则是黑纸金字,画的符号却全都是一种,我当然是看不懂的,猜猜大概是类似什么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的意思吧。善男信女们来到这里祈求自己的姻缘美满,祈求仙人赐下红线,来来往往,他们诚心地跪拜、诚心地许愿,然后,或许还会来还愿。如今,月老像前的青烟早已飘走,香炉里余下的只有灰烬。
  我想,在这儿祈福一定很灵。

  走到大辽街的尽头,是岔路,左行是小辽街,右行是西夏王宫。我向右拐了弯。
这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大型建筑:底下有六面墙、六个门,三层高啄的屋顶垒起,每层也是六个角,是否带了天地六合的意思?顶上是圆锥形的尖顶,表面镀了一层暖金,在夕阳的照射下感觉也暖洋洋的。我在苍山高高的感通索道上,就能远远地看到这个建筑,指引着一个幽深的所在。王宫的东南角有一个屋顶方方的两层房屋,名曰:“绝望山庄”。绝望,绝望,寂寞梧桐锁清秋的绝望。这里应是李秋水的居所,她自无崖子离开琅环福地,心便已绝望,剩下的只有彻骨的恨。那个曾经的“秋水妹”,那些曾经的青春时光,都在恍惚中逝去了,一去不再回。
  或许,那个寒冷的冰窖,也在这里。


  王宫西面的长廊里挂满了暖金色的帘子,还整齐地系起来,泛着温和的光泽。银川公主大概也在这里徘徊和叹息过吧。她在天下英雄面前提出了那三个问题,执著而痴情。                           
  沿着长廊走到尽头,拐个弯从南门出去走不远,就可见到很大一片林子,虽有树木层层遮挡,但仍能看到一座石坊,上有隶书的“少室山”,后面一座大亭子,名曰:“半山亭”。这大概只是个外景,可以摆个珍珑棋局下下,或是打打架认认儿子。绿树葱笼,恍若桃源。我忽然灵光一闪,想来若是在树林深处杂乱地扔上些棍棒,充一充“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的场面,倒是可以的。萧峰,这位真正的悲剧英雄,杏子林一役充分展现了他的雄才大略、指挥若定,再兼附上雁门关外聚贤庄中流露的侠骨柔情,这无疑是位完美的人。他在“非人”的天龙八部中象征着哪一种神道?是帝释天还是迦楼罗?即使是至高无上的神也终究有死去的一天 ,“天人五衰”的悲哀终究会上演。如同悬崖上的那颗丹心在暮霭沉沉中陨落,划过黑夜,再不回头。他去寻对他不离不弃的阿朱,一同去塞外牧马放羊了。
  若不是萧峰去意已决,那区区两枚断箭又怎能结束他的生命?民族与大义的重重堡垒终是不留情面,“教单于折箭 六军辟易 奋英雄怒”。
  再看萧峰与阿朱之间的生死恋情,纯是心与心之间的默契与信赖,并无太多笔墨。至于阿紫,同段誉一样,也是痴心人,她再多狠毒,终究是为了情,又有谁能责怪这个伤心女子呢?

  无论胡汉,英雄就是英雄,无需更多言语。

 

魂归茶花乡,梦回大理城 <wbr>--03年写的大理游记

  北行不远,即是女真部落。部落外面圈了原始得几近蛮荒的木栅栏,身旁的蒿草和树木森然而立,气氛苍凉而沉重,依然没有人,空空荡荡,更加增添了那种原始的恐怖气氛。石阶两侧插有淡黄色的旗幡,上面有粗犷的花纹――露出了尖牙的狼首图案――它是女真人勇猛善战的象征――它曾出现在萧峰宽阔强壮的胸膛上――它是一个民族的神秘符号。
  女真部落的房屋也全是木制,下面的房基用木材搭架得很高,屋顶整齐地覆盖了厚厚的茅草,一层一层,透出原始而大气的美丽。我从正殿上锁的门缝中看到了居中的宝座,也是木制,两侧插着尖而弯的牛角装饰,古朴而苍凉。凡是角落,都密密结满了蛛网,还有小指头大的蜘蛛稳坐网中央。蛛身上有蓝绿色的光泽,想来定然有毒。我一不练千蛛万毒手,二没吞莽牯朱蛤或是五宝花蜜酒,三又没偷星宿圣物神木王鼎,因此我对这宝贝敬而远之。南首的那座大屋,应是南院大王府了吧。进去之后,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四面的木墙上有许多以门联样式刻成的诗句,让我最震撼的一对是:“青裙玉面如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梦境一般的场景,梦境一般的诗句。对应了《天龙八部》倒数第四回的回目:“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这里,想必就是段正淳和他一众情人们葬身的地方,“桃花树下死,作鬼也风流”。不愧是大理段二,这个专情而又多情的王爷,他殉情而死,可谓是死得其所了。恍惚中各色钗裙横陈在我脚下,莺儿燕子皆黄土,恍惚中又不见了。
  茶花的花期在二三月,本应开在早春时节的。曼陀山庄的主人不解茶花、不懂茶花,但她深爱茶花,深爱着那个在早春时节把一朵红艳艳茶花插到她鬓边的人。她种养茶花,聊遣相思耳;她恨天下负心人,也是因为爱而不得。

  再往部落东边的上坡上行,便已没有路了。然而我走了一阵之后,竟在没膝的长草里发现几堵断墙,一座无名的孤坟。是谁的?我笑笑,是谁的都行,只要放上一块有字的碑,那便有了故事。

  这一番静寂中的游历,我入戏太深。其实,我不必去想象剧中人的模样,因为他们本是无形。偶尔有人做戏,终了也尽是一场虚空,却扰得我情陷其中、疲惫不堪,又是何苦?

  我一个人走出来,回头看看那黄昏暮色里渐渐模糊的“永镇南邦” ,不觉心头一酸。夕阳照得树影婆娑,我脚下的影子渐渐变长,又渐渐隐没。

  悠悠大理古城,缤纷茶花之乡,苍山洱海在不开花的季节依然绚烂美丽。这儿的山和水都蕴含了无限诗意,一石一木都隐藏着动人传说。如同品过茶之后的齿颊留香,大理带给我的是难以忘却的永恒记忆。
  当然,我也有遗憾,未登鸡足山访徐霞客遗迹,未至蝴蝶泉见飞花曼舞。不过,我会回来的,一定会的,我等着看这儿满路芬芳的茶花盛开。

                                                                       杨慧子
                                        二〇〇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夜完成于京家中
附件一:手绘地图&独家小册

05年有版式设计的课程,我选了大理作题,画了画、排了版,状似经折共计20页,选取若干穿插文中,以示我对大理风花雪月之疯狂喜爱与无限怀念。

 

附件二:我的大理古城美食购物行动小提示
1、乳扇  乳扇是一种大理特有的食品,因形如扇面而得名。牛奶持续沸腾后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再加工后便是乳扇。大理古城街头卖的乳扇一般都是用烤的,也有炸的。窃以为,烤乳扇最好吃,香喷喷、热腾腾,表面还抹着芝麻酱一类的甜酱,售价两元一个。此乃云南十八怪之一:牛奶烤着卖。
2、雕梅  强烈推荐,好看又好吃,甜酸咸辣,种类繁多,欢迎品尝。
3、酸辣鱼  我就甭解释了。
4、在古城里买工艺品千万不要着急,一定要货比三家,然后砍价,好的话可以砍下一半或三分之二。建议大家旁听其他游客砍价,等别人砍到你满意了就可以向老板要价,省力又省钱。
5、如果是随旅行团走,路过的什么玉器厂珠宝店茶叶场,进去小解可以,但千万记住,心动不能行动!!!十有九骗,回扣满天!那些东西在古城里都有,还便宜很多。

6、七月份火把节的时候记得穿长袖长裤,相信我,别嫌热。我,我都快被幸福烧上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