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敬明:把写作变成好生意

 yagi1 2012-02-27
 

白天当CEO,晚上当作家

郭敬明:把写作变好生意

台湾不少7年级生抱怨自己是没有机会的一代,因为56年级生把好位置都卡死了。大陆的80后(约当台湾7年级生)作家、曾荣获3次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最世文化董事长郭敬明并不这么想,当主流社会无法提供适合这一世代的商品,他就自己做,「年长的人编出来的刊物,不一定对他们(年轻人)胃口,这是我创办杂志的初衷,想带给他们一个陪伴他们成长的杂志。」郭敬明说。

200万粉丝翘首!
    只要新作一发表 全中国出版产业动起来

凭着创作自己喜爱、也符合年轻人想要的文艺商品,郭敬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出版王国,每年,中国有200万名忠实粉丝翘首期盼郭敬明的新作,而郭敬明只要一出手,就会拉动起全中国的出版事业开始加班运转:14家印刷厂、127台印刷机和3,060名印刷工彻夜工作;800吨的纸张被装订成200万本精致小说;16家大型物流公司的126辆运输卡车载着热腾腾的小说经过67条全国交通要道,迅速分送到全中国30个省市的292家代理商和37万家大小书店。

最世文化旗下,包括《最小说》在内的多本青春文学畅销杂志,有郭敬明本人的创作,更培养超过60位具有市场潜力的明星作家,光是郭敬明一人去年的版税收入就高达人民币2,450万元(约合新台币1亿1,500万元),谁说文创商品难成为好生意。

                          ▲版税收入高居中国作家富豪榜首

台湾最大的简体书销售平台博客来网络书店就指出,自2009年开始,简体书销量就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成长,而且主要销售类别从过去的历史和社科,转变成现在的偶像、言情等,1823岁的青~年族群,更是开始大量阅读简体小说,尤以穿越时空和青春校园小说主题最为畅销,此类别的销售量年成长率为20%左右。

本期〈总编辑会客室〉单元,特别专访这位大陆身价最高的作家,来深入剖析他是如何融合文学和商业头脑,创造独一无二的郭敬明文学王国,以下是本次精彩纪要:

创意来自阅读!
    随身携带书本 1个月看40多本杂志

Smart智富》月刊问(以下简称「问」):你还未满29岁,就已经红了10多年,作品也都没有间断过,你觉得自己是很有天分的作家吗?你平常怎么训练自己创作的能力?

郭敬明答(以下简称「答」):算比较有天分吧!大概从初中开始,就比同龄人看的东西多,那时候成绩好,也喜欢写东西,但还是练笔阶段,写一些当时胡思乱想的情绪、小故事等。

我的创意都来自于阅读,任何一个作家都要有很大很大的阅读量,才可以积累出自己的语感和写作技巧,这些是没办法走捷径的。你可以有天赋,可是再好的天赋都还是需要很大的阅读量,才可以从中建立文字熟练度。

我对阅读的涉猎比较广,没有特别选,任何东西都会找有兴趣的来看。现在专门静下来看小说的时间比较少,但是在车上、飞机上、酒店休息的时候都会随身带书。这次来台湾带了两本杂志,一本哈佛商业评论,一本男性时尚杂志。

1个月要看40多本杂志,各式各样的,我两间公司里都堆满了书,计划在上海静安区买了一个老院子,里面有3栋洋房,其中一栋准备做成图书馆。

将名气变利器!
    藉个人品牌打响公司招牌 栽培新手成旗下金鸡母

问:你除了自己写小说,还创办《最小说》,在文创市场多元发展。现在公司的获利状况如何?除了文创,还想朝哪些领域发展?

答:过去5年来,我们纯利(净利)可至每年人民币2,000万到3,000万元(约合新台币9,494万至1亿4,242万元)。我是100%的股东,现在有两家大的基金想要入股,一家国内,另一家有海外背景,净值调查已经做完了,继续往后推进。未来会推出新产品,以公司最世文化作为品牌,跳脱文创到另一个领域,做类似精品的东西,现在还在筹备阶段,到时会有一个发布会。

问:创办《最小说》想要传达的理念是什么?「郭敬明」或《最小说》的成功模式可以复制吗?

答:我是从青春文学起家的,比较了解年轻人对文艺强烈的渴望,但又找不到他们喜欢看的东西,毕竟年长的人编出来的刊物,不一定对他们的胃口,这是我创办杂志的初衷,想带给他们一个陪伴他们成长的杂志。

另外,作为商业运转的诉求,《最小说》扮演着我们公司平台的作用,我们利用这个平台,不断去打造作家、培养作家,同时从这个平台去把这些作家的价值回收,帮助我们获利。

《最小说》的成功肯定不是偶然,当时「郭敬明」这个品牌已经很强大了,能够支撑起吸引眼球的作用,一开始大家都会冲着郭敬明的品牌去买。最开始,我会牺牲掉一些郭敬明的商业价值,转移到《最小说》上,把它打造成名牌,一旦它的发行量起来了,它上面就会诞生很多新的作家,这些作家一旦成为名家之后,它的价值又会反馈到《最小说》,大家就会觉得,那个平台上都是最有名的作家,又是我主编的杂志,有很强烈郭敬明的烙印,这时候它再把无数作家的效应反馈,它的能量愈来愈大,我的能量也愈来愈大。不过前期比较痛苦一点,牺牲一点自己的东西,去把它扶起来。

问:你是在什么时候就摸清楚商业运转的规则?

答:大概24岁的时候。因为我们在做《最小说》之前,做了双月刊《岛》,《岛》做了10本之后,我摸清楚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以及市场的口味。(这个过程)也了解书店还款周期、成本、销量多少等层面。10本断断续续做了2年多的时间,这2年多,包括我自己在经营管理上,也获得很多经验,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去调整,等到一切OK了,我就把之前《岛》系列不好的地方剔除掉,好的地方去强化它,然后就诞生了《最小说》的这个模式。

脑袋决定口袋!
    将创作能力 化成商业模式经营

问:你怎么区分作家跟CEO的角色?会去读财务报表吗?

答:整个白天都在管公司,晚上写作,平均1天工作16小时。我不会天天写作,如果状态好,写个通宵都可以,但有时候1个月都不会写东西,会看那时候的工作重心在哪里。1年写1本,不是每个月都写,可能是半年写完了,剩下半年在构思下一本。

我管理公司时,管得很细,每个项目的进展都会看,也会看财报,成立公司时就去自学怎么读财务报表,也看很多商业杂志,这肯定是我跟其他作家最大不同的地方。

问:你是中国作家中的首富,你怎么看待财富这件事情?你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财富对人生很重要?

答:我从小是在四川的一个小城市长大的,所以感觉不到贫富差距有多大,生活都还满快乐的,偶尔买书、买衣服、买唱片,爸爸妈妈都会给钱。我高中离开家里到上海念书,在那个大都市里发现,你周围的标准完全都不一样了。因为我个性很好强,当然希望自己过得更好、有更好的人生。后来我拿到第一笔稿费,书也愈来愈畅销的时候,就发现写作可以成为我稳定的职业,会比我去念大学、拿文凭找工作,更快、更稳定。

我不是单纯的对金钱的追求,我的目标是把书写好,书写好了之后销量才会好,销量好了之后自然会有钱,这是正常的因果关系,这是别人会忽略掉的环节。

问:未来有志于文创产业的年轻人,可以复制你的成功模式吗?

答:很难,几乎不太可能,因为我的成功有很多层面。首先,你要很能写,每年出版的书要被大家检验。第二,对商业模式的掌握,这点就过滤掉很多很多人了,因为大部分的文人对商业不敏感,更重要的是他们不care(关心),这几点会让很多人过滤掉。

时势造英雄,我们不得不扮演那样的角色。我跟韩寒(编按:中国80后作家,作品具批判性),一个阴面一个阳面、一个黑面一个白面,我是顺应这个社会的规则潮流,非常的成功,有巨大的商业价值;韩寒可能是反叛的,不断质问社会的角色。这是这个时代,一去不再回来的。也许再下一个时代变革的时候,又会有一个人崛起,去做那个时代的代言人,但这个时代什么时候到来,谁也说不准。

小档案_郭敬明 

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最小说》与《最漫画》主编
    出生:1983年
    学历:上海大学
    经历:中国青春文学作家,着有《幻城》、《小时代》等作品。创办《最小说》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